郭斯垕与《政和县志》

2018-05-25 11:13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陈颖华

    所谓“典史”,是指中国古代官名,元代始设,明清沿置。设于州县,为县令属官,不入官阶(九品以下),主要负责公文的起草与发放,若本县县丞、主簿空缺时,其职责由典史兼任。地位虽不高,但责任重要。

    郭斯垕,字伯载,浙江会稽(仿绍兴)诸暨县人,政和县明永乐年间典史。寓居政和六年之久,足迹遍布政和山山水水,特别是访遍政和名山名水、名寺名胜,对政和怀有很深的情怀,写下了上百首诗、序、记、论等,与知县黄裳主持编篡首部《政和县志》,为后人留下丰厚而有价值的精神文化遗产。

    政和虽建县历史悠久,但由于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人才更缺,没什么知名度。自宋政和年间朱松(朱熹之父)任政和县尉时,看到当地教育文化落后,人才奇缺,为振兴政和教育,培养人才,于是,在黄熊山麓创办云根书院,教化子弟,传授理学。到了明代时期,政和经济有所发展,人口略有增加,文化教育有所兴盛。明洪武年末,浙江会稽人郭斯垕出任政和县典史,把江浙先进的文化与理念带到政和来,足遍政和山山水水,感慨良多,写下上百首诗、记、论,特别是与知县黄裳主持编纂首部《政和县志》,功德无量。他十分重视文化,每到一处,都有感而发。他博古通今,通贯儒释,怀有爱民思想,人称“会稽先生”。 他虽为幕宾,与知县黄裳配合默契,所以能完成不朽的文化精典《政和县志》。

    《政和县志》是明代福建省较早编纂县志之一,所编的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章节明确,史料翔实,思想性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包括地域、沿革、山川、桥渡、岭路、户口、粮税、风俗、特产、食盐、乡都、祠庙、名宦、书院、亭馆、贤士、艺文等篇目。重要的篇目,郭斯垕还加了按语说明,如“三皇庙、真武庙、东岳行祠、张谨庙、乡都、乡饮礼、洞宫山、大风山、黄熊山”等等,都有谨按,可谓政和的百科全书,值得阅读与珍藏之。

    郭斯垕是个多才多艺,学者型官员,把江南先进文化带到政和,留下诸多诗文、碑记、游记和论。据明永乐年间政和医学官、浙江嘉兴府秀水县儒学训导雷春所录,对郭斯垕的评价“郭之学博古通今,通贯儒释,有后来者之可及。故于赞诗之暇而为是书。凡人物之贤否、风俗之美恶、山川之灵秀、土产之珍奇,以及名公题咏靡不备载,诚吾邑为政者不可不之览也”。

    郭典史在政和任期六年多,走遍了政和山山水水,他以一个官吏的情怀和以一名文学家的笔调,较全面记录政和名山秀水、名院古寺、名胜风情,还点赞先贤名节“陈三诏”的品格气节,特别是大胆撰写有影响力的《救荒论》,既客观反映当时政和百姓粮荒之困境,又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为政和人民办了件大实事好事,拯救了众多饥民的生命,可谓功德无量。

(责任编辑:姚心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