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县澄源乡林山村:茶盐古道林山村

2018-08-29 09:53:06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杨则生 胡子平 文/摄

林山村古民居

郁郁葱葱的生态茶园

古道半山腰上供路人憩息避雨的石亭

初秋时节,艳阳高照,冒着尚未褪去的暑气,笔者从政和县城出发,盘旋山路数小时,终于抵达澄源乡林山村。林山村地处鹫峰山脉东侧,以绿山、秀水、幽林、白茶、古民居古道而闻名遐迩。

林山村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四围竹林甚茂,松杉滴翠,树出山涧,浓荫障天。人行其间,清风忽来,幽籁徐起。村内有明清古建筑八栋,栋栋相连。笔者走进一栋陈氏古屋,两扇精美屏风映入眼帘,屏风后呈现一块块石条砌成4平方米天井。而在天井上方,采光通透。抬望间,青山绿树,蓝天白云,一览无余。据说,当年若家中有喜或贵客登门,主人会拉开屏风,天井铺架木板,让客人直通大厅,以示敬重。走出陈家古屋,拐入村民称之为阴阳楼的许家,但见土墙头长出凄凄芳草,墙体上“齐眉福寿”大字仍隐约显现。此栋房屋建筑为三进式,左右设独立房间,中间三层茶楼正对大门。传统建筑讲究中间为尊、以上为尊。许家则将茶楼设中间,足见主人对茶叶的情结。

院墙外,一条青石板古道弯弯曲曲,绕过林山村,直通福安穆阳。明清时期,政和茶叶、烟草山货,海边鱼贝、食盐海货,源源不断途经这里进出,因而得名茶盐古道。林山村位于这条古道驿站,每天百名挑夫跋涉路上,晓行夜伏,餐风露宿。他们长期山路行走,都精制有一根驻杖,驻杖顶端挖凹口,末端铁环镶嵌,便于歇担休息,起挑稳当。起挑、落担时,手中驻杖情不自禁撞击青石板,后方听到声响依次撞击石板,以此方法传递休息、起挑信号。

沿林间青石板小路探入古道,驻杖磨撞出无数“凹槽”,虽经千百年风吹雨打,深深痕迹仍然烙印在青石板上,让人仿佛忽然听到一串串挑夫们“嘿哟嘿哟”应和声。古道半山腰,有座供路人憩息避雨的石亭。石亭驻守千年岁月,始终披着星辰,融入风雨,其中又有多少挑夫故事被永远埋藏,无法注释。

离开石亭,笔者来到占地面积1200多亩言午生态茶园,园内种植金观音、梅占、奇兰、乌龙和龙井等茶树,茶园中套种上挺拔俊秀的红豆杉、郁郁葱葱的桂花树。导游欣然告诉我们,茶园实行人工锄草,茶树从未喷药,从茶园采摘的茶叶制成优质高山有机茶,常常供不应求。

伴着清凉山风,感受着茶园盎然生机,不知不觉间登上茶园观景台。站在台上近看,茶山如襟如带,错落有致。远眺,青山连绵,沟壑纵横。俯望,山脚一弯水库,碧玉清澈般镶嵌在苍翠绿林中。置身在绿色生态茶园环抱中,清新湿润又透着一丝清凉的空气,令人神清气爽。

(杨则生 胡子平 文/摄)

[责任编辑:姚心妮]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