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产业发展走新路 乡村振兴谱新篇

2018-12-07 15:26:32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池亮亮 吴镜旭

谟武大桥是农村“四好公路”建设桥梁项目中投资额和修复难度最大的一座公路桥,目前该桥在加紧修建 中。 (池亮亮 游永顺 摄)

近年来,洋墩乡连墩村选址洪地村启动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推动美丽乡村和产业结构良性发展。图为“森林人家·七彩洪地”一角。 (逢季 摄)

造福工程让更多偏远村庄村民走出大山,解决就学就医增收等问题。图为安置6个村428户共1868人的大干镇大里社区集中安置房。 (卢鸣 徐小金 摄)

建西镇宏扬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900多万元,发展集水果采摘、杉木育苗、水库垂钓、农家乐餐饮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图为业主杨秀玉和游客一起采摘桑葚果。 (陈柏材 摄)

洋口镇麻溪村今年4月启动广电网络“智慧库区”项目,以数字化加强治安防控、农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 (池亮亮 摄)

近年来,埔上镇张墩村着力打造乡村游品牌,在县内外享有知名度。图为游客在瓜果长廊游玩。 (吴启荣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顺昌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立足乡村实际,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食用菌、柑橘等特色品牌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让农村经济强起来,全县130个建制村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村集体增财、贫困户增收,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授贫困村以渔,助其脱帽翻身

“从2017开始,上坊村停了多年的竹山山本费恢复征收,仅此一项村里每年就有8万多元的收入。这全靠县里出台了好政策。”12月2日,顺昌县郑坊镇上坊村党支部书记肖望仁就村集体收入告诉笔者说,上坊村就此甩掉了“薄弱村”帽子。

上坊村毛竹山山本费(林地使用费)恢复征收,得益于县里出台的《毛竹责任山林地使用费征收试行办法》,“办法”推动了竹山管理的规范化。

顺昌全县128个建制村共有毛竹山64.6万亩,各村拥有1千至1万亩不等的毛竹山,其中绝大多数村庄各种原因林地使用费难以收取,或停收多年。为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2016年下半年起,顺昌县由县委牵头组织专门调研组,对全县130个建制村村财全面摸底调查,发现村集体自有收入零至三万元的“薄弱村”有33个,占39%,严重影响村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势在必行。经调研、座谈、酝酿,县里最后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总结出八条增收路子。其中村集体竹山一块,出炉“试行办法”,有力督促各村落实村民毛竹责任山承包合同,加大合同执行力度,村集体林地使用费的收缴迅速得到落实。

村集体林地使用费的征缴对象,还包括长期经营各村林地的省、市、县国有林场。过去,各大林场林地使用费的收取,基本按各经营区林木采伐量收益占比给付,村集体收益甚微,一些村长时间收不到经营区林地使用费。从当前林业经营形式看,这种林地使用费给付办法已显现不合理。县里及时梳理、规范各村国有林场林地承包合同,经磋商,统一按林地面积、地类、年度支付林地使用费,保障了村集体收入。

据统计,省、市、县国有林场共经营村集体林地面积28万亩,共涉及顺昌94个村。按调整后的林地使用费计提标准,这些村每年可固定收取1至10万元以上不等的林木林地使用费。该县大干镇土垅村林地划拨国有林场经营区林地使用费,调整前多年拿不到一分钱,调整后,每年有固定11.8万元的收入。“林地使用费是土垅村村财主要来源,如果不是政府牵头对这项费用进行改革,村里恐怕至今还守着穷日子过。”村党支部书记饶日英说。

烤烟种植是农户、村集体可同时受益、在顺昌当地有良好保障的大田项目。在落实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中,顺昌县在全县大田原有烤烟种植基础上,调整种植布局,对集体经济“薄弱村”优先安排种植指标,同时提高烟叶税村级返还比例,从2017年起烟叶税返还给村的比例提高到45%,烟叶税收入成为县里“薄弱村”集体稳定经济来源。以2017年为例,顺昌全县有66个村共种植烟叶2.1万亩,全县村级烟叶税返还695万元,平均每村单项收益10.5万元。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顺昌县通过有效帮助村里实现资源利用、发展特色产业、盘活存量资产开发经营、创办服务实体、推进土地流转、乡村旅游开发、发展物业经济、强化运转保障等八个途径,实现村集体增收。

至2017年底,全县130个行政村中已消除自有收入3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其中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分别落实了2个以上具体增收项目,21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吴启荣


富石村:党建引领助推产业发展

走进顺昌县仁寿镇富石村,到处桔果飘香。立冬过后,正是芦柑采摘最繁忙的季节,桔子山上,随处可见采果的村民;桔园马路边,总能看到整齐堆放准备出售的装箱芦柑。尽管今年芦柑收购价不如往年,但桔农心里仍是甜的。

“柑橘是富石村的支柱产业,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柑橘,最少的一年也有四至五万斤鲜果,全村总计有800万斤。”12月2日,富石村党支部书记陈贵兴介绍说,“富石村要致富,柑橘是最重要的产业。”

柑橘是闽北各地的传统产业,如何拥有自己的市场、抢得发展先机,就看如何把这一产业做强做活。村民要致富,党支部要引领。这些年,富石村柑橘产业发展首先定位在品质提升上,经常请专家、行家到村里指导,面对面给桔农传授技术和经验。在党支部牵头下,村里成立了柑橘合作社,引导农户在柑橘管理用肥治虫等方面遵照绿色食品要求规范进行。从2017年开始,全村柑橘果园全部改施有机肥,治虫改用生物制剂。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上的改进,使这里芦柑、蜜桔等柑橘,果肉饱满,果汁丰盈,口感更佳,受到经销商青睐。今年在芦柑市场过剩、价格走低形势下,富石蜜桔、芦柑等鲜果依然走俏,果农收入依然可观。据初步统计,仅柑橘一项,富石村户均年纯收入3万元以上。

为解决柑橘卖难难题,今年,富石村党支部主动谋划,促成“四季采摘园”产业发展项目落地,充分利用这些年村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瞄准顺昌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大好契机,着力发展富石村乡村游。村党支部大胆规划,在全村原有柑橘果园2000多亩基础上,首期在村庄沿河沿公路周边,专门新辟100亩各类季节果采摘基地。眼前,秋冬季以蜜桔、芦柑、金桔作为主打采摘,春季的桑葚、草莓,以及夏季的芙蓉李、猕猴桃、西瓜等水果已规划栽种。为使农户放心发展采摘生产项目,村里的党员干部先行先试,带头种植。

“看准的事,我们就认真去做,并全力把它做好。”陈贵兴说,前前后后,富石村相关建设投资近500万元,初步具备开发乡村游条件。在村两委努力下,目前,富石村已成立了旅游公司,村口兼作游客集散中心的客运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安排农家乐餐间和客房的楼房也已落成投入运营;村内富石溪水上娱乐项目向游客开放。12月1日,富石村举办首届采摘节,正式拉开乡村游序幕。

☉吴启荣


来布村:以产业发展领跑乡村游

11月29日,顺昌县大干镇来布村村前100亩大田里,村民正在忙着整地播种油菜;另一块洋面田中,农户一边搭建钢构大棚,一边栽种当季蔬菜。

“这些年,来布村在县、镇党委、政府支持下,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农户从乡村游中得到收益,但我们还是全力做好我们村自己的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乡村游。”村党支部书记廖明忠告诉笔者说。

来布村因兴办乡村游,村民赢得了传统农业耕作的“红利”,耕的还是那块地,种的还是那些庄稼,种出来的东西,过去送出村还卖难,现在在地里就能卖个好价钱。在来布村,所有庄稼地都向游客开放,游客可随便采购,大多游客都是满载而归,大米、花生、甘蔗等,村里的农产品很多成了抢手货。来布村90%以上的农户都种有几分地到十余亩不等的小径竹,每年二月至四月,这里的雷竹产笋季节,游客挖笋体验忙得村民不亦乐乎。

来布村地处316国道旁,交通便利,即将通车的顺邵高速公路大干互通口距离村庄仅2公里许。这些年,来布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对全村房屋进行了立面美化改造,村道巷弄实行长效保洁。同时,确立了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利用村里现有资源禀赋,镇村两级投入专项资金,在村前沿河千亩小径竹林中新建一条宽2.5米长8公里的竹林煤碴漫道,在竹林中建设如“寻圣桥、大圣迷宫、秋千”等趣味性娱乐设施,招徕游客。2015年,来布村又在竹林边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为观光游客提供更多便利。

前些年,来布村先后有七户人家自费创办了如竹林骑马、水晶宫、钓鱼岛等娱乐性项目,竹林里人气很快旺起来,但好景不长,游客越来越少,村民自办项目已难以为继。

“要保证乡村游可持续发展,还主要靠本村的特色产业,来布村的特色产业就是沿富屯溪河畔的千亩小径竹,这是来布村兴办乡村游的优势,在这基础上,首期百亩油菜和30亩大棚蔬菜都迅速投入了生产。”廖明忠说,今年以来,来布村用更多的精力发展优质稻谷和绿色蔬菜的生产,用现代的生产办法和经销手段经营传统的项目,走以产业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产业的路子,乡村游的步子迈得更坚实。

今年国庆期间,顺昌庆祝首个“中国丰收节”活动在来布村成功举办,更加坚定了这个村以产业带动旅游的发展路子。    ☉吴启荣


金祥合作社:带富一方农户

“现代农业再按传统的耕作办法行不通,单打独斗更行不通,只有和农户抱团协作才有发展前景和希望。”12月3日,顺昌县金祥粮食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金祥告诉笔者说,“合作社成立8年来,从小规模发展到一定规模,在稻米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证明走合作社经营农业发展路子是对头的。”

金祥合作社位于顺昌县埔上镇张墩村316国道旁,2010年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核心社员103人,带动基地农户社员5346人。合作社先后投入资金2600万元,购买大中小型农机具113台套,大田耕作基本实行机械化,减轻了大田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稻谷产量、品质。多年来,金祥合作社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水稻生产基地35081亩,生产的“雲路”牌稻米已通过QS和绿标认证,与海晟集团签订长期销售协议。

金祥合作社成立以来,注重基地的每一个生产环节,一方面,发挥现代化农机具、机械设备的作用,加强对基地农户的全方位服务。另一方面,生产过程中,对35000多亩基地,采取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收、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烘干、统一品牌销售等七大方面统一,为农户提供专业化一条龙服务。在水稻播种期间,邀请专家到实地为农户讲解新品种播种技术要领。在整个生长期还为农户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服务。通过合作社引导农户科学种田,规范管理,使基地水稻产量质量得以提升。同时,还通过合作社对水稻不同品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2014年,金祥合作社获“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作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金祥合作社主动担当,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合作社按高于市场的价格流转50户贫困户耕地共142亩,每亩租金700元。从2017年起,合作社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秧苗,免费提供耕地、插秧、收割、烘干机械,并在向贫困户收购粮食时按市场价格上浮10%。这样,贫困户每亩稻田可节省600元左右生产成本。

“脱贫是一项社会工程,能为贫困户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是我们合作社的一份荣幸。”刘金祥欣慰地说。           ☉吴启荣


城东村:给村民更多获得感

“今天是村里发养老金的日子,一季度一次,一年比一年多。”61岁的村民张德富高兴地说。这天,在顺昌县双溪街道城东村村部财务室内,排成长队的老人们个个喜笑颜开。

自2003年起,城东村每月固定向55岁以上村民发放400元养老金,60岁以上村民发放800元养老金。随着村财收入的不断增加,村民的养老金发放标准也随之提高。该村至今仍坚持实行45年前的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即村民在村卫生所诊疗看病全免费,转县以上医院门诊看病的药费村财予以报销50%;村民子女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的全部学费均由村财支付;老党员、老干部、老复员军人、老村民代表另外每月享受“四老”补贴金150至380元。除了村里养老金一块外,各村民小组还根据小组收入,向本组老年村民每月发100至480元不等的养老金。

“2016年,城东村村财实现集体资产5700万元,村财收入350多万,其中70%约260万用于全村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项目。”村党支部书记卢吴增说。

城东村村民的福利令人羡慕,每年那么大村财开支从哪里来?自1997年起,顺昌县双溪街道城东村村两委通过双层经营体制,创新发展计提经济模式,严格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巩固和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在城东村,村集体的固定资产、果园、林地等资源,依照法规继续由村集体统一规范管理和发包经营。城东村地处顺昌县城区,城市化建设征地收益成为村财有效补充。城东村通过民主方法制定了合法合理的征地款分配制度,坚持实行“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双层经营机制,村集体因此积蓄一定的原始资本。2002年以来至2013年村级自有征地款1100多万元,小组提留260万元。

1997年,城东村利用地处城区的优势,以盘活闲置或低值土地换取资金,以资金投资购置保值增值商业性房产,逐步扩大村集体固定资产,以无风险固定资产租赁收益增加村财稳定收入。1998年,由村两委带头集资,共投资450万元新建商业房产,现房产价值达1000万;2003年,城东村用村集体山地的征地款138万元,购置6个商业店面,现房产增值到800万元……这样鸡生蛋的方式让城东村村集体经济这块蛋糕越做越大。

如今,村集体积累了净资产5800余万元(其中保值固定商业性房产3600余万元、现金积累2200余万元),通过对这些资产的经营管理,村财年稳定收入350万元以上,居全县建制村前列。

☉池亮亮 吴镜旭

[责任编辑:谢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