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宜游 建瓯市小桥镇致力振兴乡村经济

2019-07-03 09:09:17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朱 玲 黄善旺

“宜居、宜业、宜游”,这是小桥镇给亲近她的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小桥镇位于建瓯市东南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近五年来,小桥镇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致力于乡村振兴,把小桥打造成以历史人文为底蕴、以美丽幸福为愿景、以生态山水为特色、以绿色发展为支撑的茗香古镇。

党建筑基 为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动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小桥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开创基层党建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局面,积极探索“党建+”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小桥镇党委下辖42个基层党组织,其中村级党委1个(下辖9个党支部),村级党支部13个,非公和社会组织11个,镇直党支部9个,党员1247人。2016年8月,依托党建基础较好、主导产业突出、相互联系紧密、优势互补性强的优势,率先在国道237沿线的后塘、阳泽、霞抱、桥安新村四个村创建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带。2019年6月,在原有基础上延伸党建示范带建设框架,将西边、大坵村纳入创建范畴,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影响力。

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示范带上各村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为示范点建设第一责任人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党建示范带工作联席会议每月召开一次,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分析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示范点创建工作纳入党建述职和年度党建绩效考评。镇直各单位通过项目、资金、技术等资源的帮扶,形成上下联动、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现整体创建标准的基础上,各示范点自觉挖潜,求创新、求突破,党建示范带创建工作风生水起。

阳泽村成立了闽北首个村级党委,并按区域和产业组建9个党支部。村团委、村妇联亦同步成立,依托旺嘉食品有限公司,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方式,强化土地托管“契约带动”扶贫功能,与周边5个村50多户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协议,流转土地2100亩,带动周边村农户种植蔬菜、葡萄10000多亩,亩均利润2100元。建瓯市财政投资50万元在该村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村财年均增收5万元。集学习培训课堂、创业就业平台、维权服务驿站、排忧解困窗口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则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霞抱村着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村里投资121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以满足村里党群活动、办公议事、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信息交流等多样需求。立足“闽北人口第一村”和处于高速互通口的优势,他们还规划建设商贸服务中心和北苑贡茶加工园区。

落实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是后塘村的工作重心。发展茶旅结合休闲旅游产业;建设茶产业示范基地和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与专业合作社、超市合作开展“订单式”农业生产,发展葡萄、百香果等产业;远教广场、农贸市场、老人幸福院等一批惠民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支部引领、党员带头、村民自治,桥安新村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实施“村民约法”,引导居民建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特色小区。党员群众自发筹资投劳建的风雨长廊,为社区增添了休闲场所;12名党员主动亮身份,开辟“共产党员责任区”“共产党员志愿岗”等,落实门前清洁“三包”;农村党员远教广场建成投入使用,推行党员电化教育、交流科普信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不愁没去处。

随着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带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党群共建、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乡土文化、乡村治理等工作的格局日趋成熟,“连片示范、整体提升、全面过硬、全面进步”的目标步步逼近。

党建带群建、群建壮党建。群团工作与党组织的中心工作、主题活动有效融合,引导着广大党员、职工、团员青年、妇女解难题、谋发展、创业绩。组织、发改、民政、财政、交通、水利、农业、扶贫等部门的挂钩帮扶政策和支农涉农项目资金的导入,有效促进村民、村财“双增收”。

近年来,示范带上各村共组织实施各类项目23个,总投资1140万元,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

挖掘特色 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每年6月,小桥镇都要迎来一场盛会——品茗推介会以及乡村旅游文化节。自2010年以来,这项品茗交流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十届。

小桥镇属中低丘陵地带,大致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宜农、林、牧、渔业生产,因而资源充足,物产丰富,农业发达。茶产业,即是小桥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青山秀水育佳茗。小桥镇是建瓯市乌龙茶生产的主要基地,种植面积及产量居建瓯之首。多年来,该镇遵循“小桥茶、生态茶、百姓茶”的发展理念,打造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园区,建设北苑贡茶特色街,初步形成了北苑贡茶集散中心。茶叶加工企业从2010年的110家增加到现在的300多家,茶园3.5万亩,年产干毛茶4000多吨,茶叶从业人员12000人,建瓯市70%以上茶叶经小桥加工、销售流往各地,销售额达3亿多元。

乡村经济大舞台上,可不光只有茶在唱“独角戏”。除了积淀厚重的茶文化,小桥不乏古韵十足的传统村落、风味独特的地方美食、传统的民风民俗活动等旅游资源。

站在北苑贡茶古茶道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青翠欲滴的茶树。小桥便捷的交通、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茶园步行道的建设,催生了茶山游。在建瓯市规划的茶文化观光旅游线路里,小桥的“十里景观带”是不可或缺的景观。

2016年11月,阳泽村跻身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 2018年5月,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并先后获得“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福建省生态文化村”“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等荣誉称号。旅游,开始与茶产业有机融合,齐头并进。

一叶清茶迎宾来。一年一届的品茗推介会不失时机打出“茶旅结合”牌,打造一批集休闲、观光、体验、运动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并与黄窠山遗址、中国传统村落、普通厝桥、登云桥、养蒙书院等连片,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自然条件优越的小桥,还有一项拳头产业——竹木加工。全镇现有毛竹林12万亩,每年产出毛竹32万多根。为了扶持竹、笋企业生产,镇里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深度开发竹床、竹椅、竹胶板、香芯等竹制品,培养一批销售能手,确保农民竹山更新砍伐毛竹销路通畅。

百丰竹业、程茗竹业等一批现代竹制品加工企业的引进,带动了当地竹林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的竹木制品工艺精湛、物美价廉,远销东南亚地区和欧美等国家。

据统计,全镇竹制品加工企业共有6家,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除山东竹、篙竹等外销外,年消耗原竹40万根。其中,百丰竹业生产的“百丰”竹家居产品出口欧洲,畅销全国,加工后的原竹价值增值数倍。

而“精打细算”的小桥镇利用毛竹加工下角料“竹屑”,每年还种植竹荪200多亩,产值逾200万元,竹荪生产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宠”。清水笋加工毫不逊色。今年初,镇里5家罐头笋加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生产的20万罐清水笋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国,创收1000多万元。光支付农民工资,5家企业就掏了100多万元。

小桥还以盛产粮食、果蔬闻名。在保持水稻种植面积总量不变的同时,镇里积极推广再生稻种植。他们成立两家水稻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将闲散农田集中种植。玉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去年引进一套育秧机,再生稻育秧实现工厂化作业,预计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达500多亩。

果蔬产业欣欣向荣。小桥溪两岸的一百多个蔬菜大棚绿意盎然,滋长着丰收的希望。小桥镇主产芦柑,兼种植蜜桔、脐橙等品种,种植高峰期面积达1.7万多亩。近年来,杨梅生产规模也是稳中有增,种植面积近千亩,品种得到不断改良,中梅、黑碳梅、紫晶梅等产品俏销福州、杭州、上海等大中城市。一些农民还趁势兴办采摘园,带动当地“农家乐”发展。

盘活资源 为乡村振兴贡献集体力量

小桥的未来有多美?镇党委早早就勾勒了一幅壮阔的蓝图。近五年来,这幅精心绘制的小桥全景画卷正徐徐展开。

乡村要振兴,紧紧抓牢产业发展是根本。更新理念,加快绿色工业发展;创新模式,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质扩量,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群策群力,谋划实施项目带动,小桥的步伐坚实稳健。

建设北苑贡茶加工园区,打造贡茶小镇,小桥志在升格为闽北、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不断完善霞阳工业平台基础设施,培育新增一批规模工业企业,还不忘推动磨料磨具、竹木、食品等产业转型。

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扶持果蔬加工流通等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助力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育品牌果蔬基地和一批现代农业与互联网结合、农业产业与观光旅游结合的示范经营主体,小桥对现代农业情有独钟。

借京台高速与237国道全线通车的大好契机,该镇围绕“十公里景观带”建设,整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休闲农业等资源,推动小桥融入建瓯文化旅游商圈,争创3A级景区。

对接国家产业政策投向,精心策划,注重运作,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上发展规划,小桥努力引进一批符合实际的大项目、好项目。

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环境优美宜居是显著的标志。小桥着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生态环境优先,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美丽乡村。

高标准农田建设、山垄田改造、旧宅基地复垦等项目的实施,为粮食增产夯实基础;小桥溪流域二期治理、小桥溪流域万里生态水系建设、上屯溪流域治理的实施,进一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农村交通体系持续完善中,237国道沿线5座港湾式候车亭建设、小线路面改造全线工程、大丘村歧头、蔡坑11公里通村公路工程及百丈、高门乡村道路生命防护工程也相继启动。

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引进社会化保洁方式,实现垃圾外运处理,集镇建成了霞阳路示范街、农贸市场,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加大生态红线管控力度,抓好农村面源污染、养殖业污染治理,落实“三沿线”整治工作,多样措施切实改善了生态环境。小桥镇还立足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村因地制宜向休闲旅游、生态特色村庄发展。

精准扶贫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小桥镇落实扶贫攻坚,优化公共服务,拓展社会保障,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脱贫成效不断显现、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该镇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方”,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镇里动员300多家茶企伸出援手,让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都有茶企帮扶;引进圣元光伏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光伏产业;旺嘉食品、德璞中药合作社等提供技术指导和产业扶助,提高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能力。全镇贫困户建档立卡359户、720人,其中国定贫困户318户、606人,省定贫困户41户、114人,现已全部脱贫。

镇里加大教育投入,全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构建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做好“黄窠山遗址”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挖掘提炼;提升养蒙书院整体格局,探索建立廉政教育基地和游学基地,争创省级宣传思想文化示范乡镇;巩固新型农村医疗成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保障群众健康安全。

同时,依托“雨露计划”、新型农民培训等,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保障和扩大就业。

稳定也是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小桥镇自觉接受镇人大主席团监督,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开展弘扬良好家风、乡风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平安小桥”创建活动,强化多元联动调解,有效防范和应对群体性事件,努力打造法治小桥、和谐小桥、平安小桥,筑牢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每道防线。

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小桥的明天会很美!

本版图片由 黄善旺 曾谏华 提供

[责任编辑:谢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