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传文脉——南平市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工作综述

2022-03-23 17:04:22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吴建琼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去年3月,在武夷山九曲溪畔的朱熹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殷殷嘱托,切切期盼。一年来,南平持续深耕文化沃土,致力用好秀美自然风光、灿烂文化遗存和宝贵红色基因,积极构建以朱子文化为引领,生态文化为基础,闽越文化、茶文化、建盏文化、建本文化、宋慈文化及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品牌体系,不断推动闽北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保护,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

文化的生命力,是文化自信的“底气”。而文化自信的“底气”,不仅来自传统的辉煌,更有赖于现实的灿烂。

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境内,有450多方摩崖石刻,其中13方为朱子题刻。乘竹筏顺溪而行,游玩山水之间,看那岩壁上有楷有隶的字体、大小不一的字形,感受历史印迹与自然山水的相融之美。

记忆、挖掘、传承……早在2015年,南平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便将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制定瞄准于全市140多处朱子文化遗存,以强有力的保护,持续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2017年9月1日,地方“首法”《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自此以后,在“法”的护航中,“传承弘扬以朱子文化为引领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落地为一个个生动实践——

第一批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评审认定工作启动,并经相关程序后公布第一批69处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名录;

武夷山市先后对五夫镇的刘氏家祠、兴贤书院、五贤井、紫阳书堂、连氏节孝坊等文物古迹进行了修缮,聘请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对五夫文物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

延平区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对损坏较为严重的重点文物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其中包括诸多朱子文化遗存有关文物;

建阳区编撰《朱熹在建阳》《朱熹》《潭阳七贤》等文化系列丛书,开展区域内书院(宗祠)调查、古村规(禁碑)调查、朱子文化遗存普查等工作;

建瓯市启动理学文化历史街区保护项目建设,对磨坊前、铁井栏—紫芝街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及周边进行提升改造;

……

特别是去年以来,南平摸清历史文化资源家底,编印出版《南平市文物资源选编》,武夷精舍遗址(朱熹园)成功增补为第十批省级文保单位,朱熹墓安防工程等重点文保项目建设列入国家文物局2021-2022年度三防项目实施计划,屏山书院遗址主动性考古挖掘已经省厅同意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全市首批69处朱子遗存保护标志设立全面完成。

三“借”,厚植文化传承的沃土

印发《南平市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方案》,完成《南平市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环武夷山国家公园朱子文化旅游发展带规划》《闽北优秀传统文化规划》初稿,收集不同版本朱子年谱和图像标识等,委托福建省歌舞剧院打造《朱子之歌》精品剧目,上报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在南平设立“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中心”计划……

借势发展、借智作为、借力推进,一年来,南平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拓展朱子文化生态区“一区”和保护、学术、交流、教化、传播“五工程”,着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标杆”。

犹记得,2021年12月27日至28日,以“新时代朱子学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的首届考亭论坛在南平举办。开幕式上,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存山被我市聘请为考亭书院首任院长,张志强、杨立华等9位学界专家被聘请为考亭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谋定而后动,去年4月,市委组建了专题调研组,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调研,并向上报送了《关于请求支持福建省南平市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报告》,中国社科院科研局针对我市提出的五个方面事项逐一提出支持意见。”市政协主席、南平市朱子文化传承发展领导小组组长林斌说到,首届考亭论坛的成功举办,正是南平此次“借势、借智、借力”的一次具体实践。

主动推进“高位嫁接”,以全国甚至全球视角,厚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沃土。在做好首届考亭论坛成果转化基础上,今年初,南平市委筹建闽北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专班,通过整合力量、梳理思路,继续深化推动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闽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目前,考亭论坛期间形成的一系列学术成果正在集结,且由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南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守正创新向未来——南平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重要论述”主题系列活动正在闽北大地上“开花结果”。

创新,丰富文化表达的形式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顺应时代的传播成为一种必然。

如今,漫游南平,我们看到,无论是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大剧院等文化活动场所,还是在繁忙闹市街区,许多地方都植入了处事、接物、为学、修身等朱子格言,“卡通朱子”IP形象已逐步融入闽北各地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经过近七年的努力,‘大话熹游’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卡通朱子’形象也成为越来越多人认可和喜欢的文化载体。”全国青联常委、“大话熹游”项目创始人之一的雷希颖介绍说,一年来,该项目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在政和、建阳、武夷山等地开启了两个文化IP综合馆、一个IP空间、一个特色小镇和一个IP特色村庄的建设。同时,在团市委牵线下,与检察院、公安局、文明办、文旅局等部门展开协作,探索以“卡通朱子”为载体的常态化宣传,推动“数字文化资产”更好“沉淀”,让南平城市形象更具文化内涵和识别特色。不久前,《朱子家训》《礼》《朱子爷爷文明美德课》等“卡通朱子”系列动画还作为闽疆互动的“桥梁”,走进新疆昌吉,落地木垒,为后续两地的互动留足了文化空间。

八百多年前,麻阳溪畔、翠屏山前,朱子创建竹林精舍,后改名沧州精舍。朱子逝世后,宋理宗为褒扬朱子,诏赠朱子为太师,诏改沧州精舍为考亭书院,并御赐“考亭书院”匾额。如今,修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的考亭书院石牌坊仍矗立于溪畔山前,仿佛在给每一位参观者讲述那段悠久且灿烂的历史。

今年正月初五,在考亭书院集成殿前,一场“敬拜朱子 新春祈福”活动颇受关注,许多身着汉服的市民、游客在鼓乐声中,向殿内朱子像敬献桂枝……

“春节祈福,是国人传承了千百年的传统,我们溯源传统,以汉服为载体,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更好地加深人们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活动负责人范成忠说。

其实,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特别是朱子文化相关活动,在南平始终“火热”。朱子祭祀大典、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海峡两岸朱子之路研习营”、“朱子敬师礼”等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朱子成年礼”“朱子婚礼”“朱子乡射礼”等成为人们追崇的新文化潮流。

此外,为了让历史文化“多渠道”传播,南平编撰完成了朱子幼年启蒙、青年立志、读书入仕、孝亲爱民、著书立说的历史文化故事100集,并在喜马拉雅南平频道展播。同时,南平还将认真梳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乡镇涉及的103处文物保护单位,通过讲好文物故事,让历史更好走近大众。

融合,激活文化赋能的动力

悠久的历史馈赠了这片土地众多文明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这片土地秀美山河,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为产业发展特别是文旅产业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

从引进“大话熹游”文创团队,打造“卡通朱子”城市文化IP,使其成为聚集人气、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和促进发展的强大数字文化动力;到厦门信飞公司、首都师大国培教育等优质资本进入,考亭书院教育培训基地投入运营,“教育经济”做优做活;再到推出“朱子+田园+茶叶+党建”研学线路,研学产业崭露头角……南平市以朱子文化为引领的产业经济欣欣向荣。

去年以来,南平还围绕朱子文化、茶、盏等,打造世遗探秘之旅、世界茶乡体验之旅、朱子文化研学之旅、民俗风情寻味之旅4条主题线路和“燕子窠生态茶园—九曲溪—天游峰—朱熹园”精品线路。同时,通过主动对接第44届世遗大会,筹划“一城七线”福州——南平的21个闽越文化和朱子文化考察点,持续推动“文旅、茶旅、康旅、食旅”等融合发展。

五夫镇外的屏山脚下、潭溪之畔,朱子手植古樟树旁,就是紫阳楼,朱子一生有几十载在此度过,著书立说,成就功名。相传广为人知的《观书有感》,便是朱子在楼前的塘边苦读时所作。

“五夫保留了较多的朱子文化遗存,为此我们在朱子文化传承弘扬、物化活化、打响品牌上有着天然的优势与义不容辞的责任。”五夫镇党委书记李小勇表示,五夫将持续吸引凝聚“熹街莲里”“半亩方塘”“诸子窑”等文化资源运营主体,通过加快推进朱子文化园项目建设,更好提升旅游配套基层设施,同时,通过办好荷花节、朱子文化系列活动,开发朱子文化主题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等,持续创新业态,更好激活朱子文化生命力。

当前,南平还谋划了5大类29项朱子文化建设项目,推进创建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一条复现朱子生前足迹的“理学文化长廊”日渐成形。

对历史的凝望,让我们感受到遥远时空外传递的文化温度,“古”与“今”的对话与碰撞,展现着传统文化“新生”的质感与芳华,而眼下,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答卷,南平仍在挥毫续写。(吴建琼)


[责任编辑:陈泽宇]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05001716]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