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丨朱熹与湛卢“吟室”

2022-11-03 11:08:35 来源: 学习强国 作者:冯顺志

福建省松溪县的湛卢书院原建于湛卢山剑峰之下。相传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仰慕这里的胜景古迹,曾多次来此地游览,后来选址剑峰之下,筑成寓所,署名“吟室”。朱熹住下来读书著作,讲学授徒,写了不少赞颂湛卢的诗文。后人把“吟室”改建为湛卢书院。

湛卢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作为一种教学载体及教育制度,与官学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其办学目的是“为教育的而非为科举的”。书院教育从诞生之日起,就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确立起与一般官学教育不同的教学体制。书院肇创于唐,繁盛于宋元,历明清而不衰,赓续千年之久。迄至近代,才逐渐为新式学校教育所取代。在上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书院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形成了以人格修养为宗旨的尚德精神,以经世致用为特点的务实精神,以薪火相传为特征的创新精神。湛卢书院也不例外,追溯湛卢书院的前身便是“朱熹吟室”。

据《松溪县志》载:朱熹父韦斋公在政和县为官,其祖父朱森死后葬于护国寺附近山中。护国寺距湛卢数十里,朱熹来往祭扫,建“吟室”于卢峰,并寓居于城内,今湛卢书院及文公祠基即其遗迹。又载:朱熹少时家穷,依父友刘子羽寓居崇安,后迁建阳考亭,又筑室于松溪湛卢山,名为“吟室”。朱熹一生,怀才不遇,弃官讲学,凡名山大川,奇峰胜境,无不登览,其目的并非游山玩水,而是“将以尽天下大观,以蓄见闻,以征著述”。而湛卢又以欧冶子铸剑之所,名著闽越之间,这样好的所在,也必定对朱熹有很大的吸引力。

绍兴二十一年(1151)春,南宋朝廷为了量才授官,举行诠试。22岁的朱熹,满怀报国热情参加了此次的诠试,得授左迪功郎之官,被委派同安县担任主簿之职。迪功郎是文官三十七阶之最低一级,而且所授主簿之职也只是一个虚名,要等到现任同安主簿三年秩满之后,才得以补缺。朱熹初志未伸,未免感到惆怅。在诠试的归途中,朱熹特意到政和县扫祖父朱森之墓,路经松溪湛卢山时,他登上了这座名山。

朱熹画像

由于朱熹前往同安任职还甚遥远,心绪又不畅然,于是索性在剑峰脚下,建起一座“吟室”,使自己安下心来读书做学问。在这段失意的日子里,朱熹寓情寄怀于湛卢山,以排遣待职期间的忧闷。朱熹不仅常以诗篇来寄托自己的情怀,而且还经常沉浸在佛经道书之中,曾写下有《登卢峰》、《怀友》、《古意》、《残腊》、《月夜述怀》、《冬雨不止》、《诵经》等诸诗。

在湛卢山“吟室”里,朱熹还对《周易》的乾坤卦辞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当他研究到“元亨利负”的“元”字时,想起“元”乃是四德之道,而自己一事不成,不敢以“元晦”自称,遂把自己的字改称为“仲晦”,然而他的学友们仍尊称他为元晦。

朱熹艰难地熬到绍兴二十三年(1153)元月,这时他已24岁了,才离开湛卢山赶赴同安去任职。100年后“吟室”由来自将乐的理学家杨缨把持,并扩建易名为“湛卢书院”,亲自担任湛卢书院山长之职。

“吟室”旧址,甫倚湛卢山麓,濒于星溪之秀,远近学子接踵而来,使林茂深僻之处成为弦诵之区。原来在“吟室”遗址,有一座石碑,文曰“朱子读书处”。还有一石匾嵌在书院的门顶上,刻着朱熹手笔的“静神养气”四个大字。湛卢“吟室”可谓见证了朱熹一段鲜为人知的岁月。(冯顺志

[责任编辑:姚心妮]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