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王志彪:在朱子文化传承发展中彰显高校特质

2022-11-07 09:35:08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刘军 王志彪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来福建考察时到武夷山专门看了朱熹园,并提出了“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的重要论断。这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省政府也正大力推进福建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着力以时代精神激活朱子文化生命力,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武夷学院作为千年“武夷精舍”的传承者,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深入思考“高校在朱子文化传承中要干什么、怎么干”,在新时代朱子文化传承发展中彰显高校特质。

一、在传承发展中梳理经验做法

以史为鉴,察往知来,回顾历史才能更好走向未来。系统梳理武夷学院在“传朱子理学”方面经验做法,概括提炼出对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普适性和指导性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传承模式等,为新时代更好地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提供经验借鉴和智慧涵养。

一是有组织地开展学术研究。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的研究需要有组织地进行,包括:成立专门机构、组建专职队伍、进行总体规划、组织申报课题、撰写系列论文,等等。有组织地开展科学研究,不仅可以激发每个人研究的学术潜力,还可以生成一种“科研集体力”。武夷学院依托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组织朱子学研究团队,建设朱子书院,围绕朱子学文献、朱子学传播、朱子生态哲学、朱子哲学与佛学、朱子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等方面开展研究,20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是有规划地融入校园建设。高校传承朱子文化需要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将朱子文化有机融入校园建设,使抽象的朱子文化“物化”为可观看、可感知的校园设施或景观。武夷学院以朱子文化为底色,提炼学校校训“涵养穷索、致知力行”,校园道路、场馆、楼宇、石刻等文化景观建设,均选取朱子文化相关内容,使校园内充盈着浓郁的“朱子文化之风”。

三是有选择地融入课程教学。融入教学是高校传承发展朱子文化的重要方式,但“如何融入、融入什么”是需要深入考量的。将朱子文化融入教学首先要选取适宜内容,即立足时代新人培育需要的角度观照,选取朱子文化精华融入课程教学。武夷学院2016年起陆续开设了《朱子十讲》《朱子哲学》《朱子教育学》等校级选修课程,同时选取朱子廉洁思想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相关章节,深受学生喜爱。

四是有意识地融入学生活动。将朱子文化有机融入学生活动,与课程教学实现有机互补,可以更有效地将朱子文化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乃至生命,在有效传承发展朱子文化的同时,也为朱子文化传承发展培养了“传播者”和“传承者”。武夷学院积极推动“科研育人、课堂育人、实践育人”三位一体育人平台建设,探索形成了“一节一礼一诵一路”的“朱子文化实践育人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双重”效果。

二、在传承发展中明确原则导向

新时代高校传承发展朱子文化既要确立工作开展的基本原则,以确保传承发展朝着正确方向前进;又要坚持问题导向,以确保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而推动朱子文化传承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坚持基本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的理论语境中审视朱子文化传承发展的总体思路;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向导,坚定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中把握朱子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意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践中检验朱子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效果。概言之,要以时代精神激活朱子文化生命力,使朱子文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同新时代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相适应、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契合、同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相融合。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在总结已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还需要客观全面地分析当前实践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以有针对性地推动朱子文化传承在实践上的深入开展和持续创新。从实践主体角度看,目前高校传承发展朱子文化的主体主要是从事相关研究的老师和参与相关项目或实践的学生,实践主体较之新时代高校传承发展朱子文化重任而言,表现出人员不够多、力量不够强、结构不够优等诸多问题。从实践中介角度看,目前高校传承发展朱子文化的载体主要还是传统方式,有运用新科技但明显不够,有探索新形式但还不够多样。从实践效果角度看,目前高校传承发展朱子文化多是体现为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将其有机有效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效果还不够明显,以朱子文化涵养大学生立德修身的作用还不够强大。

三、在传承发展中厘清逻辑关系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成功的实践总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从理论逻辑角度讲,高校传承发展朱子文化必须处理好三对主要关系,从而厘清内在机理和基本思路。

一是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守正与创新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应努力做到守正不泥古,创新不伤根。高校在传承发展朱子文化过程中,既要“守”护传统、“正”本清源,又要推动“两创”、返本“开新”;既不能将“守正”泛化为文化复古主义,也不能将创新视为与传统的彻底决裂。

二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高校兼具科学研究之理论功能和人才培养之实践功能,就此意义而言,高校传承发展朱子文化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还直接是一个实践命题。所以,高校应在理论与实践的张力平衡中传承发展朱子文化,既要注重发掘朱子文化的思想内容、核心要义、基本特征和现代价值,又要因时而化地将朱子文化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实践之中;既要加强对朱子文化传承发展的理论研究,又要探索传承发展朱子文化的实践路径。

三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传承发展朱子文化精华。高校在新时代面对新青年,传承发展朱子文化需要采取新形式,但不能舍本逐末,既要考虑需求但不能一味迎合,既要融入日常但不能随波逐流,既要创新形式但不能削足适履。

四、在传承发展中着力全面推进

高校传承发展朱子文化,需要秉持总体性思维、辩证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在一体谋划的基础上全面推进。

一是着力全员参与。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朱子文化的传承发展,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努力成为研究者、教育者、宣传者和传承者。将朱子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根据“大思政课”建设需要,组织编写《朱子文化大学读本》,开设《朱子十讲》《朱子哲学》《朱子教育学》等选修课。

二是着力科技赋能。注重“文化+科技”的融合,用新科技赋能朱子文化传承、发展、转化、创新,为其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努力让朱子文化传承发展实现思想性与科技性、教育性与趣味性、传承性与发展性的完美结合。统筹考虑歌剧、话剧、舞蹈、微电影、动漫、音频等现代化形式,善于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新技术、数字化、新媒介等现代化手段,让抽象的朱子文化变得可触摸、可观看、可感知、可使用,使之“具体化”“现实化”“物质化”“活起来”。

三是着力实践育人。探索“有礼有节有路”的实践育人模式,通过“朱子敬师礼”活动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明理崇德,尊师尚学”;通过“朱子文化节”开展沉侵式教育,让学生感受朱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现代功能,从而坚定文化自信、涵养道德情操、注重修身养性、努力成长成才。通过与台湾高校联合举办暑期两岸大学生“重走朱子之路”活动,让学生了解朱子文化的影响力和当代价值,从而增进两岸大学生友谊,增强文化认同。

总之,高校需要在传承发展朱子文化中培育时代新人,在培育时代新人中更好传承发展朱子文化。在回顾历史和直面问题中明确方向,在实践探索和理论观照中找准现实路径,在守正创新和察往知来中开创新局面。(刘军 王志彪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