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闽北·爱廉说|叶芷君:行如落子 棋如人生

2023-06-06 09:10:00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叶芷君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时称“弈”,春秋战国时期即有记载。隋唐时经朝鲜传入日本,后流传到欧美各国。中国古代四大艺术中“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传说围棋为帝尧所作,晋朝人张华在他写的《博物志》中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按照这种说法,制造围棋,是为了开发智慧,纯洁心性,以闲其情的。

“圆奁象天,方局法地”, 梁武帝在《围棋赋》就曾形象地用“天圆地方”的思想来比喻围棋的棋盘与棋子。汉代史学家班固亦在《弈旨》中写道“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规整匀称,局方道正的棋盘,有如刚直不阿、爱憎分明、仁厚大度的君子人格。“换子逐客”的唐朝东都留守吕元应,因看见对弈门客趁他提笔准备批复公文之际迅速偷换一子,第二天,便请走了这位门客。临行时依然以礼相待。数十年后,吕元应临终前回忆起此事说:“偷换一子,我倒不介意,但由此可见此人心迹卑下,不可深交。”把“换子”之细举看得一清二楚却未动声色,是吕元应“宽以容错,厚以待人”的君子品行与修养,而“以礼逐客 ”亦是他心性磊落、秉持正气的君子风骨与气节。

棋盘“方正有道”昭示我们待人修身的道德准则,而黑白棋子则指引我们敲开明辨是非之门。黑白二色存在于两个对立的境界,相持相对,相立相向,绝无模糊混淆的灰色地带。位居“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孤傲不羁,常拿眼睛当道具,以“白眼”“青眼”看人。爱之切,就青眼相加;恨之深,就白眼相向,从无模棱两可的临界空间。北宋名臣包拯性情严峻刚正,从不巧言令色谄媚取悦他人,他与好友断交际,亲朋绝往来,更从无私人信件。曾著家训:“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者,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层东壁,以诏后世。” 时人也称其“有凛然不可夺之节”,“有所关白,喜面折辱人”,据此可见,包拯的为人已清正刚直得近乎执拗,甚至不近人情,然而这也正是他与庸吏的根本不同。

于棋盘棋子如是,于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亦如是。讲党性、讲原则,是党员干部从政之根本。只有任何时候依然保持一份清醒和敬畏,以曲意逢迎、阿谀权贵为耻,以黑白分明、坚守正道为志,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才能持正不阿、奉公无私,才能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正气、以“内无妄思,外无妄动”的定力、以“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的气魄,立好民生民德,树好家风国风。

清代汪懋麟《就斯詹事引疾乞归》中诗言:“世事浑如百折滩,纷纷棋局肯休官。” 弈局一开,既无楚河汉界阵地之分、亦无东西南北时空之别,双方笑看乾坤扭转,静观风云变幻,有人落子如飞,可“金戈铁马贺战勋”,有人举棋不定,作“苦道衷肠叹垂成”。纷纭莫测,雾里看花,棋手既能享受对弈时柳暗花明、绝处逢生的跌宕起伏,又能在回顾厮杀时以“旁观者清”的姿态,冷静、客观、全面地领悟其中通达的奥妙。

棋局如人生。年轻干部生逢盛世,肩负重托,但往往热忱有余、经验不足,面对工作上的压力和仕途上的坎坷,极易陷入急功近利的“迷局”、声色犬马的“危局”、半途而废的“残局”,务必要锤炼坚定不移的政治定力,看淡方寸之间的得失、一子一域的胜败,以“朝受命、夕饮冰”的敬业心和“昼无为、夜难寐”的赤子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育胜机。

“围棋哲学”,是修炼心性、端正品格、拓展格局的紧要功夫,党员干部既要有正派公允,持身恭敬的矢志初心,也要有无惧输赢、处然待之的豁然胸襟,其中蕴含的深刻启示和无限的智慧,须你我忘忧流连,细细体味。(叶芷君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