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研究|朱子与茶

2023-06-13 17:20:44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


武夷精舍前的溪中,有一奇石,石上有臼似灶,朱子常邀友在此煮茶论理,赋诗《茶灶》。图为茶灶石。 (吴心正 摄)

在武夷精舍,朱子写下了《咏武夷茶》《茶坂》等茶诗,使得武夷茶名声大振。图为武夷精舍。 (吴心正 摄)

春至武夷,四处弥漫茶香。在爱茶人士看来,武夷的春最不可辜负。而当我们穿越数百年的时光,在闽北袅袅茶香中,一位先生在春日里也正品着武夷茶。

也许是武夷山氤氲的茶香深深地影响着朱子,据《朱文公全集》记载:“朱子年少时,曾戒酒,以茶养德”。少年时,朱子在五夫里刘子翚家看到一副柱联:“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持家三自律,勤俭耕读世泽长”。他深受启发,从此定下生活准则:“以茶养生,衣取蔽体,食取充饥,居止取足,惟障风雨”,还题下一联:“山居偏隅竹为邻,客来莫嫌茶当酒。”

朱子一生崇尚俭朴,以粗茶淡饭度日。他为自己确定的生活准则是:“茶取养生,衣取蔽体,食取充饥,居止取足以障风雨,从不奢侈铺张。”在武夷山五夫里生活期间,在给友人的书信中,朱子说:“近日一种向外走作,心悦之而不能自己者,皆准之酒洌,戒而绝之,似觉省事。”以茶替酒,心神“似觉省事”,是朱子品饮香茗的真切感受。

朱子十九岁就考中了进士,但是他无心于官场,只当了四十天的官就辞官回乡,一心教书传学了。

乾道六年(1171),41岁的朱子在建阳云谷山修筑了晦庵草堂。即便生活清苦,平日里也要忙着著书授道,朱子还是在草堂之岭北培植了百余株茶树,以“茶坂”为名,赋诗《茶坂》:“携籝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他还时常携篓去茶园采茶,并引为乐事。朱子知漳州时,在州府百草亭园圃种植茶叶,而且在当地大力推广。他撰写《劝农文》,极力推广茶叶的种植栽培。他回婺源扫墓时,还带去十余株茶树,种植在祖居庭院内。

淳熙十年(1183),朱子在武夷山兴建武夷精舍,在这里,他授徒讲学,聚友著作,斗茶品茗,以茶促人,以茶论道,他写下《咏武夷茶》《茶坂》等诗后,使武夷茶名声大振。

在武夷精舍前的溪中,有一奇石,石上有臼似灶,朱子常邀友在此煮茶论理,赋诗《茶灶》:“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写尽品茗之惬意。同时代的杨万里和诗曰:“茶灶本笠泽,飞来摘茶国。堕在武夷山,溪心化为石。”说是在太湖之滨的茶灶飞到武夷山了。好友袁枢也欣然唱和:“摘茗蜕仙岩,汲水潜虬穴。旋然石上灶,轻泛瓯中雪。清风已生腋,芳味犹在舌。何时棹孤舟,来此分余啜。”说是想驱舟到溪中品上一杯嘉茗。三友唱和,成就九曲溪上品茗论学之佳话。茶香在书香中历久弥新,来到武夷山听学的众人对武夷茶也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茶香、书香不止飘散在武夷山,也润泽着朱子走过的地方。朱子曾在松溪县境内的湛卢山建造“吟室”,读书著作,教化民众,开启学风。据说朱子所居住的湛卢山四处都有茶,他曾在松溪清凉寺高僧指导下参与制茶。朱子的文公茶,又名“臭叶香茶”。据《随见录》记载:“朱子文公书院内,有茶一株,叶有臭虫气,及焙出时,香逾他树,名臭叶香茶。”

从小长于茶香中,朱子与同时代的其他文人相比,显然更通茶性,在品饮之余,还善于以茶喻学,以茶喻理。朱子在武夷精舍治学期间,也是贡品建茶最盛之时,朱子对建茶情有独钟,将建茶喻予“中庸之德”。《朱子语类》载:“建茶如中庸之为德,江茶如伯夷叔齐。” 与朱子同时代的张敬夫在所著的《南轩集》中,把民间生产的草茶比喻成“草泽高人”,而把建茶比喻成“台阁胜士”。朱子认为这样比喻把建茶庸俗化了,觉得把建茶比喻成“中庸”,把草茶比喻成像伯夷叔齐一样的高人更为贴切。

在《朱子语类》中记录了朱子教学中的两段语录,一是:“如这盏茶,一味是茶,便是真才;有些别底滋味,便是有物夹杂了”,强调“一味茶”。他认为做学问要专注一门,对理学要皓道穷经,以一贯之。二是:“先生因吃茶罢,曰物之甘者,吃过必酸;苦者,吃过却甘;荼本苦物,吃过却甘。此理何如?”曰:“也是一个道理,如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理而后和。” 以品茶先苦后甘的特性比喻求天理的过程。这些事,都反映出朱子对茶性的深刻理解。

庆元二年(1196),朱子六十七岁,遭“庆元党禁”,理学被斥为“伪学”,其大弟子蔡元定被贬,客死他乡,众多弟子也受到牵连。朱子面临着生命危险,人生陷入低谷,此时的他赋诗题匾,往往不敢签署真名,常以“茶仙”落款,茶也许是朱子最后的心理寄托。庆元六年三月,他病情恶化,尚坚持著述题词。在古田蓝田书院书写“引月”碑刻时,朱子署名“茶仙”,此遗迹目前尚在。庆元六年四月,朱子在考亭书院逝世,终年71岁。

一杯茶,在风雨飘摇的南宋散发着幽幽清香,见证着这个时代“和”与“战”的焦灼,“理”与“欲”的对峙,而在闽北,由朱子创办或重修的书院中,这缕茶香,也伴着朱子师徒,散发出理性与独立的馨香。

茶树,至今依然生长在武夷山九曲溪畔。茶香,穿越百年光阴,至今醇香如故。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