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胜:南平市市域社会治理的探索与思考

2023-07-16 07:05:07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刘明胜

党的二十大站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新的部署。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南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这一重大部署,充分发挥南平的组织优势、区位优势与生态优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着力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体系,形成了具有“南平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1.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重点;抓好统筹结合,注重将国家治理的大政方针、制度安排、决策部署和市域社会治理相结合,注重将社会治理工作与平安创建、文明创建、精准扶贫、“放管服”改革、民生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相结合。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各项工作进行系统部署,推动社会治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动建立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使大量社会稳定风险得到有效预防、大量矛盾纠纷得到源头化解。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中发挥重要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氛围,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防范治安风险。

3. 坚持以大数据应用为抓手,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全面整合市域智慧元素,优化升级拓展网格化平台功能,导入大数据分析系统,融合“12345”暨“随手拍”等便民服务平台,全面汇聚完善基础数据库。加快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数据联网应用,利用监控探头,基本实现对交通要道、重点地区、复杂场所、居民聚居区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全覆盖,有效预防了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4.坚持重心下移和资源整合,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按照国家标准,有效整合资源推进各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信访接待中心实行一体化运作,形成“网格巡查、信息采集、源头发现、任务分派、问题处置、核查反馈、效能督察”的网格化闭环工作流程。完善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等工作机制,让基层综治中心成为政府治理社会、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积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自治为基础,把基层事务的决策权交给群众;以法治为保障,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作用;以德治为引领,促进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以智治为支撑,不断推进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

二、主要成效

1.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有新提升。通过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公共安全领域“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和不稳定因素大排查大化解等系列专项行动,区域性社会治安稳定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改,社会大局持续安定稳定。自2020年以来,全市未发生有影响力的案(事)件,信访总量、刑事案件持续下降,圆满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庆祝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和敏感节点安保维稳任务;成功侦破“3.2、3.3特大黑灰产网络团伙犯罪案”等大要案,受到公安部肯定;2022年全市群众安全感率达99.3%,居全省第3位。

2.管理机制体制建设有新突破。高规格组建平安建设领导工作小组,强化统筹协调,积极推进衢州、黄山、南平、上饶“联盟花园”四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战略合作,建立跨省联合治理模式。完善“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社会面治安防控网、网安警务室、智慧安防小区等4项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应急综合指挥平台、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综治中心等4个基础平台,有效夯实基层基础。

3.市域治理品牌创建有新成果。结合我市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打造社会治理特色项目,创新建立“四无”平安村(居)创建、高速高铁企地平安联勤机制、信访维稳“接管通”工作机制等品牌项目。去年上半年,我市将建阳区作为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试点,探索出以“3个支撑、3大优化、3项规范”为主要内容的网格化治理模式。通过发挥全市3.1万名网格员在综治维稳、疫情防控、打非治违和生态环境巡查、安全隐患排查、社情民意收集等方面作用,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4.社会治理“智治支撑”有新进展。认领“智治支撑”市域社会治理本地特色项目,以科技赋能综治中心,将其打造成集智辅决策、智防风险、智能服务于一体的枢纽性平台。以综治中心为核心开展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示范基地”建设,整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1平台+N应用”,实现城市运行状态的“1屏可见”,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强化底座功能,优化升级网格化信息平台,融合“雪亮工程”应用,打造“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系统+视频监控联网系统+N”模式。坚持为民宗旨,整合“随手拍”社会化监督平台、“民生110”服务管理平台、“闽事理”信访维稳平台,完善智慧便民服务功能,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智治“民生服务器”。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协同机制不够健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领导小组尚未成立,仅依托平安建设相关组织推动试点工作;部分市直单位和县(市、区)对试点工作重视不够,一些项目进展滞后。

二是创新力度不够突出。部分市直单位和县(市、区)示范项目硬件投入不足,工作亮点不亮;朱子文化、宋慈文化等本地文化优势与社会治理体系结合不够紧密,总结提升有待加强。

三是治理方式不够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公共法律服务业务整合还不够理想,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措施、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等还需要进一步落实;社会组织、市场力量参与治理水平偏低,自治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

四是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各种矛盾风险交织叠加、跨界传导,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有影响的安全事件,平安稳定基础还不够牢固。如,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问题不容忽视,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工贸企业等领域事故依然多发易发等。

四、几点思考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和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杠杆。加快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更加有序有效开展,是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一是加强领导体制建设,高起点谋划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同心圆,增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向心力。要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切实加强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发挥党委政法委在平安建设中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等作用。主动对标对接中央、省上关于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新要求,加强统筹谋划,研究制定适应时代需求、体现南平地方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方案。

二是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网格化管理和服务。要精准提炼疫情防控期间“大数据+网格化”的经验做法,积极将疫情防控网格化治理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社会治理决策机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建设跨部门“全科网格”大数据平台和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建立健全网格事项准入机制、网格运转机制、网格员考核评比及薪酬体系,明确专兼职网格员职能职责,强化网格员队伍教育培训、职业化管理与职业保障计划,调动社会治理基层一线力量的积极性。

三是推进资源整合,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要健全完善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及时发现不稳定风险隐患。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发挥综治中心的市域社会治理实战平台功能,强化各类调解力量的整合,完善调解、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高效便捷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平安建设智能化水平。以“雪亮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结合南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全区便民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服务共享,形成上下贯通、纵横联动的工作网络。精准掌握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各类基础数据,进一步提升网格化服务实战水平,全面完善提升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水平。

五是突出多元共治,努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法律服务业务整合,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探索完善社区多元治理体系,在积极推进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基础上,着力理顺居委会、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关系,推进社区多元治理、协同治理、依法治理、共建共享。

(作者单位:南平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