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传承|访第五届中国·朱子故里文脉奖获得者吴邦才:继往开来传薪火

2023-07-20 15:52:39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林文志 江礼良

中华文明如火炬,照亮了数千年的历史。古人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又有文化学者道“天不生考亭,仲尼如长夜”,形象地比喻思想文化如火炬一样对历史的照耀,也生动地表达出孔子与朱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地位。

思想文化之火炬千年不熄,靠的是一代又一代守护火种、增亮火光的“燃薪人”。这次我们采访的是中国朱子学会顾问、武夷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第五届“中国·朱子故里文脉奖”获得者吴邦才先生。

听说要采访自己,吴邦才连声推辞。他说,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朱子故里人应尽的责任。经过我们一再坚持,他才表示,要宣传就宣传朱子文化的传承工作,把这几十年来参与朱子文化保护发展的历程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闽北薪火相传。

燃起心中的火花

吴邦才对于朱子文化的特别关注和主动作为,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5年,年仅三十六岁的他,赴任崇安县委副书记。当时县委安排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主抓撤县建市(撤销崇安县,设立武夷山市)。要完成县改市,首先需要深入地了解这个县的历史。为此,他调阅了大量史料,作了系统深入的学习研究,并由此深感武夷山不仅生态条件极为优越,而且历史悠久,文化非常厚重。尤其是了解到朱子曾在武夷山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他越深入了解,就越增加对武夷山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敬畏。

这一时期遇上一个机缘,就是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到武夷山考察,吴邦才参与陪同。此次陪同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钱老对书院文化高度关注,一到武夷山,就提出一定要看一看朱子当年创办的武夷精舍。在遗址前,钱老感慨地说:朱子创办的这座书院,在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可以说是中国大学的雏形。很可惜书院现在荒废了,只留下两堵残墙。这两堵残墙,你们一定要保护好。

吴邦才说:“这次陪同,对我来说可以用‘震撼’两个字形容,深深感受到对文化遗存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此,他结合县委、县政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从“两堵残墙”开始,在保护武夷山朱子文化遗存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在他的建议、协调和推动下,县委、县政府把传统文化遗存的保护摆上重要位置。他多次到朱子文化遗存最集中的五夫镇调研,与乡镇干部、县直有关部门干部一起商议古镇街巷的保护工作。吴邦才一再强调:“建设是政绩,保护也是政绩。”在比较流行“大拆大建”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武夷山五夫古镇街巷一直得以保护,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在于保护。保护好,才能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让文化说话。由于武夷山一直以来重视朱子文化遗存的保护,为后来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留了珍贵的证据。武夷山作为“朱子理学的摇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谈到这些,吴邦才深有感触地说:“你对历史负责,历史也会给你丰厚的回馈”。

文化自觉一旦开启,就会转变成持续的行动力量。吴邦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不仅是在武夷山工作期间坚守着,而且被他带到了此后的各个工作岗位之中。1990年至1994年任南平地区教育局局长,组织启动了《闽北教育志》的编写工作,特别强调收集整理朱子书院教育史料。1995年至2000年,任南平市政协副主席期间,主持编撰了《世界遗产武夷山》一书,成为最早系统地宣传武夷山世界双遗产的文献。2001年至2007年,任南平市政府副市长期间,分管文化、教育、科技等工作。他从市政府的层面大力推动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这一时期,市里进一步增加了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力量和经费保障,一批文物、遗址被列入国家级、省级保护对象。在南平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全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组织了大规模的专项摸底调查,对全市内朱子遗存进行登记保护。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登记保护的朱子文化遗存有140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11处,县级文保单位52处;馆藏可移动朱子文物23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2件。这是一笔十分丰厚、令闽北人倍感自豪的文化遗产。

举起手中的火把

在保护的前提下建设,在建设的基础上发展,提升闽北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力,这是南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也是吴邦才在工作中孜孜以求的愿望和精心落实的行动。他提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在“物化、活化、教化”。

“物化”在建设。通过修复和重建的传统文化项目建设,使优秀传统文化陈列在闽北大地上,以实物的形式展示“闽邦邹鲁”“道南理窟”的独特魅力。吴邦才为此四处奔走,殚精竭虑,经历和参与了南平市传统文化项目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时期。

建阳考亭书院是朱子最后创建的一所书院。朱子在此著述讲学,登上理学高峰,创立考亭学派。“凭栏瞰溪流,一片波光摇学海;游眸迎野趣,四周山色拥贤关”。重建后的考亭书院背靠玉枕峰,面向翠屏山,依山傍水,楼阁成群,雄浑典雅,清幽静谧。这里是海内外文化学者、游人景仰先贤、传承弘扬朱子理学的殿堂。从道原堂、集成殿、庆云楼等仿古建筑群的设计和内部陈展,到清遽阁、春日亭、秋月亭的布局和效果,再到讲学、祭祀、藏书三大功能的形成,重建的考亭书院体现了还原历史、尊重先贤、展示风貌的综合效果。

武夷山五夫镇的朱子故居——紫阳楼,是朱子成长、成家、成才之地,“琴书四十载”的重要生活印记;朱子广场矗立的朱子雕像,高度71尺,象征朱子71岁辉煌的人生。文公山麓的集成殿庄严典雅,成为华夏朱子祭祀中心。这些场景得以重建并对中外游客和文化学者开放,使古老的五夫镇成为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文化圣地。

朱子的父亲朱松创建的云根书院位于政和城南状元峰,是朱子三代人讲学之地。书院的诗廊上,镌刻着吴邦才的《题朱子阁》:“南迁入闽国,孔理广传播。竹茂须涵养,剑锋出砺磨。躬耕书院盛,哺育贤达多。重教兴学业,三朱树楷模”。

这些重建项目的建设,不是一般的工程项目,需要融合专业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文化学养、独特的建筑美学为一体。身为南平市朱子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专家组组长,多年来,吴邦才带着专家组参与了这些重建项目的策划和指导,以专业、严谨的态度,核查史料,科学论证,组织评审方案,付出了大量心血,发挥了他既是官员又是学者的独特作用。

“活化”在活动。举办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是打响朱子文化品牌、提升朱子故里的文化地位、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吴邦才等人致力于推动的一项工作。从2005年起到2016年,朱子文化节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依托这项活动,世界朱氏后裔宗亲、海峡两岸的朱子学研究者、各界人士和当地群众齐聚武夷山,祭祀先哲、研讨学术、交流联谊,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很有影响力。后来,朱子文化节虽转为常年性的朱子文化活动,但其在提升朱子故里文化地位和影响力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走朱子之路”是海峡两岸学者共同发起,由海峡两岸朱子文化社团和相关高校联合组织两岸青年学子参加的朱子文化研习营活动,很有意义,影响广泛。吴邦才对这项活动满腔热情地支持,还组织武夷学院师生参与活动。这项活动开展了十五届,至今充满着生命力。

如何把朱子文化转化为旅游产品,这是吴邦才关注点之一,在他的指导和推动下,武夷山推出文公宴,政和推出了朱子孝茶。

“教化”在传道。让朱子文化进校园,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现代教育获得源头活水的重要渠道。吴邦才任武夷学院党委书记期间,把朱子文化作为学院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在历届学院领导班子和专家团队的持续努力下,武夷学院的朱子文化特色日益鲜明,校园内建起了“朱子书院”,开设朱子文化课程,整合校内朱子学研究力量,成立实体研究机构“朱子学研究中心”。在武夷学院成立了“福建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宋明理学研究中心”,内设宋明理学图书资料室,藏书数万册。开展宋明理学的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活动。累计出版朱子学、理学领域的专著23部,论文100多篇。

让朱子文化走向社会,是激活朱子文化生命力的强大动力。吴邦才退休后把宣传朱子文化作为光荣义务,自号“文化志愿者”。他先后编著出版了《朱熹书法选》《武夷文化选讲》《武夷八大家》《考亭书院大观》等著作。经常深入到机关、企业、学校、农村宣讲朱子文化。参与了朱子祭祀大典、“开茶祈福,礼敬朱子”仪式的策划。

让朱子文化走出海外,是扩大朱子文化世界影响力的必由之路。吴邦才除了与台湾、香港文化学者开展经常性的交流,还注重与国外的文化交流,先后为来自法国、德国和东南亚到武夷山访学的文化学者和青年学生讲解朱子文化。还赴韩国与安东国学振兴院开展学术合作。目前,已举办了五届中韩朱子文化学术交流会。

传递不熄的火炬

“薪火相传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本。作为朱子故里的文化人,不仅应当把朱子文化的火炬高高举起来,而且应当世代传下去。这样才无愧于先贤,无憾于后世。”吴邦才如是说。

时间飞逝,从风华正茂走到年逾古稀,吴邦才从武夷学院党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后,接任武夷文化研究院院长工作时,十分注意在研究员换届中吸纳年轻人参加。他主编《武夷文化研究》期刊,特别注重刊发新人的作品,还专门安排了一期青年学子论文专辑。中国朱子学会在政和县举办朱子孝道文化弘扬大会,吴邦才作为中国朱子学会顾问,在参与安排大会学术交流时,特地选入几位青年博士生的论文参加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后备研究人才。在与朱子后裔座谈时,吴邦才说:“朱子是朱家的,也是大家的;朱子学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朱子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让我们共同努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群众化、时代化、国际化”。

访谈快要结束时,笔者就请教年轻人应如何传承朱子文化的问题,吴邦才讲了自己的体会:

一是学而致知。要研究朱子文化一定要认识朱子。要认识朱子,一定要读朱子的原著。“我用了整一年时间把《朱子全书》通读了一遍,有的文章甚至读十遍二十遍。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升华,使我对朱子的思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朱子文化的精华有一个清楚的识别。这样可以避免人云亦云以至偏听误读。”朱子强调读书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初学者可以从《朱子家训》《小学》入手,接着看《近思录》,再看《四书集注》,然后全面通读,博学慎思,格物穷理。

二是知而笃行。致知的目的在于行。朱子特别倡导“致知力行”。传承朱子文化,不仅要讲,更要行。如朱子提出“忠孝廉节”,其价值不只在于理论建树,更在于行为规范。只有将“忠孝廉节”融化在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中,才有真正的意义。

三是行而赓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急功近利,而应久久为功。“继往开来”是朱子的原创,更是朱子毕生的奋斗与追求。我们弘扬朱子文化,最根本的是要弘扬朱子继往开来的精神气概,守正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放光芒。

近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加强朱子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围绕打造世界级朱子文化品牌,以建设“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区”为目标,着力实施“保护、学术、传播、交流、融合”五大工程,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进一步提升了朱子文化的地位作用,扩大了朱子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氛围浓厚,成绩斐然。讲到这些,吴邦才倍感欣慰,仿佛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永续不息的未来。

作者:□林文志 江礼良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