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要闻 | 延平区新增8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2023-11-15 10:33:49 来源: 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海玥

大武夷新闻网讯 近日,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延平区有8个项目入选,分别是:“双剑化龙”传说、延平贡茶传统制作工艺、末茶制作技艺、延平凤咮砚制作技艺、贡茶孝母猪肚鸡制作技艺、延平“年糕年饼”制作技艺、峡阳福宴(膀蹄宴)烹饪技艺、峡阳关岳庙摆大碗。这些项目涉及了民间文学、传统技艺、民俗三大类别。

南平市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项目介绍

1.“双剑化龙”传说

“双剑化龙”典故最早出自初唐《晋书卷三十六·张华列传》:“吴灭晋兴初,司空张华邀善妙达纬象的雷焕共寻天文。焕曰:斗牛间颇有异气,乃宝剑之精。并谓剑“在豫章丰城”(今江西丰城)。于是补雷焕为丰城县令嘱寻宝剑。晋元康元年(291),焕在狱垣掘出“龙泉、太阿”二剑(一曰干将、莫邪),雷焕遣送一剑与张华,留一自佩。后因“八王之乱”张华被诛,剑落不明;雷焕卒,晋永兴元年(304),其子雷华任建安郡从事,一日佩剑过延平津,剑忽从腰间跃出入水,使人没水寻之,却不见剑。但见双龙各长数丈,没者惧而返。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众人谓之是双剑复合在此化龙。”从此,“延平津”名扬天下,延平因此得名“剑津”“剑浦”“镡川”“龙津”“剑州”“南剑州”等。

2.延平贡茶传统制作工艺

延平历史悠久,建县于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至今1826年,是我省最早建县的五县之一,延平历史上名人荟萃、文风昌盛,素有“理学名邦”之称。延平是中国的绿色金库、境内有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森林之窗,本甲全闽”之称,在这里有一片充满灵气的叶子。那是千年之前,便在这方水土生长的延平贡茶。宋代,延平茶叶已名声大振。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载:“南剑州(今延平)土产,茶有六般:白乳、金字、蜡面、骨子、山挺、银字。“是时,延平出产的茶已成为贡品。宋代贡茶不仅是饮料,而且发展成可以玩的茶道、茶艺等茶文化。《武林旧事》说贡茶有限,只供应宫廷内的官员饮用,住在宫廷外的能得一两块茶饼,大家乐着观赏了。宫廷办庆典,有一项茶艺称之为“绣茶”,即将贡茶绣在五色水果中,让人观赏。《宋史》载:“南剑州元丰茶产剑浦、将乐、顺昌、沙县、尢溪五县。”“……南剑州也不下余万斤。”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蜡茶出於剑津”。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延平茶叶已是进贡朝廷的佳茗,称为延平贡茶,其品质之佳,深得当时礼部尚书黄裳的高度赞赏,其《茶苑》诗曰:“莫道南芽非北苑,须知山脉是东溪”,将延平茶与当时鼎鼎有名的北苑贡茶相提并论。延平贡茶盛产于延平区茂地乡(今茫荡镇)半岩处,亦称半岩茶。剑津为延平古称,蓼地即今茂地,半岩为今三千八百坎中段半岩村,亦称半坎村。民国版《南平县志》载:“茶叶盛於咸、同之际”清代,延平茶叶生产形成规模,茶叶贸易兴盛。

3.末茶制作技艺

末茶源于中国,兴于唐,盛于宋。在南宋时期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将末茶带回日本。提起“末茶”,免不得会让不少人误会是否把“抹茶”说错了。其实,末茶是一种传统技艺制作的茶品类,在中国饮茶历史中曾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古书之中,可见“末茶”二字最早出现在唐代陆羽的《茶经》,陆羽在《六之饮》篇中提到“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我国元代王桢在《农书》中对末茶的制作工艺作了较为详细的记录,茶叶采摘以“谷雨前者为佳”,采完后“以甄为蒸,生熟得所。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略揉之,入焙,匀布火令干,勿使焦。编竹为焙,裹櫡覆之,已收火气”,然后“入磨细碾”。末茶的制茶要求很严,工序非常复杂,采摘必须得时,制作必须得法。而末茶因其较低温的制作工艺,很好地保留了茶叶中500多种活性成分,显示出了自然和健康的魅力,使末茶的断代延续成为了现实的需求。末茶清香淡雅,而绿茶粉的苦涩味更重,没有青草香气,这也是末茶特有的口感。末茶不仅是饮料,也是当今特色的可饮、可看、可玩、可学和可传的非遗茶道、茶艺文化。《武林旧事》说贡茶有限,只供应宫廷内的官员饮用,住在宫廷外的能得一两块茶饼,大家乐着观赏了。宫廷办庆典,有一项茶艺称之为“绣茶”,即将贡茶绣在五色水果中,让人观赏。末茶做为当今特色茶艺文化,可延续它独特茶文化经济的价值。

4.延平凤咮砚制作技艺

“凤咮砚” 由延平南剑石制作而成,该石主要产自于延平八景(南平古八景)之一的黯淡洪涛即黯淡滩。因水流湍急,长期冲刷,砚石料多形如嘴喙,获名“凤咮砚”。宋代苏轼形容化砚“緻如玉,黑眉黄眼,声如铜,色如铁;性滑坚,善凝墨。温莹缜密,有玉之德,益墨色”。留诗“苏子一见名凤咮,坐令龙尾羞牛后”,将凤咮砚誉为“龙尾珍品”。凤咮砚台石质细润绵密,水纹淡雅高贵,多有金星点缀,緻如玉,黑眉黄眼,声如铜,色如铁;性滑坚,善凝墨。温莹缜密,有玉之德,益墨色。属文房佳作。在宋时深受苏东坡、宋徽宗等文豪帝王所喜爱,在宋时风靡全国。其制作过程有9道工序:1选矿、2锯坯、3凿平、4画稿、5凿出砚堂和砚池、6精细雕刻、7打磨、8上蜡、9制作砚盒。每道工序都精雕细琢。

5.贡茶孝母猪肚鸡制作技艺

延平人民所熟悉的贡茶孝母猪肚鸡,是延平区传统的特色汤品。是城乡宴请嘉宾,馈赠亲友的上品,向来为人们所赏识。贡茶孝母猪肚鸡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在茫荡山深处有一个小村。村尾靠近山崖的茅草屋里,住着母子俩。一年冬天,母亲得重病,腹痛不止,大哭大叫。孩子看母亲这般受苦,心里很急,四处寻医问药,求神问卜,为母亲治病尽心尽责,总不见效,时常背着母亲暗地里伤心流泪。有一天晚上,小孩忽然梦见一位手拿拐杖、满脸胡须的长者。长者告诉他:“孩子,想治好你母亲的病,每天待鸡叫头遍,准时到山崖下泉边,采岩石上的小丫叶儿。再备好猪肚一个、斤重的本地鸡与小丫叶儿一起炖服,数天后必奏奇效。”小孩觉得事情很奇怪,第二天便早早在山崖边等鸡叫,果然在鸡叫第一遍时,岩石边就慢慢长出一株鲜嫩的小丫叶儿,小孩非常高兴,母亲的病有治了。后来,不论刮风下雨,天气寒冷,连续七天,小孩都不误时辰地等候在山崖下井边。母亲服了一段药后病就好了,而且脸色红润有光泽。后来,村里人就依照这个法子,把茶叶与猪肚、鸡同煮,作为滋补气血、养胃调体。同时为了表彰小孩对母亲的孝敬,就给这食品取名为“茶叶孝母猪肚鸡”。如今鑫朝阳将茶叶改用为当今延平人广泛喜爱的茫荡山生产的贡茶茶叶。

6.延平“年糕年饼”制作技艺

民间灶台供奉“灶王爷”,形成祭灶习俗,俗称“过小年”,腊月廿四家家户户焚香点烛,备办果品、甘蔗、荸荠、年糕、柑橘和茶酒等供献在灶台上“送灶君”,糖果饼干“甜甜蜜蜜”,请“灶王爷”后上天就多讲好话。据古田林氏家谱记载,1887年,林家祖先林善将小麦粉、花生仁、麦芽糖、猪油、糯米、盐等,经过炒、磨、拌、擀、匣、刀切做成小糕饼,细腻化渣,花香浓郁。根据祭灶习俗,取本地做各种糕点食材,采取不同工艺制作成不同形状,不同口味别具特色的糖、糕、饼,逐步形成为乡民祭灶的供品和春节喜糖喜饼,称之为“年糖年饼”。林家铺子手工制作的“年糖年饼”,是延城老街坊都熟悉的传统糕点,是一道历史悠久的名小吃。糕点食材天然独特,味道香酥、甜糯可口,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今,都受到了许众人的喜爱。

7.峡阳福宴(膀蹄宴)烹饪技艺

在古镇峡阳的饮食酒宴中,最具闽北宴饮遗风的是宴请新相(贵宾)的“福宴”,俗称“膀蹄酒”。膀蹄是猪腿肘子,外肥内瘦,肉质厚实,为猪肉之精华。膀蹄作为峡阳福宴的主菜更具饮食文化象征意义。福宴有22道菜肴,其荤素搭配,面食米食交融,天然绿色,营养丰富,是主人宴请贵宾,让食者大快朵颐的传统家宴。峡阳福宴为四煲、四炒、四酥、四全、四主食等,共20道主菜,即胖蹄煲、米醋猪脚煲、牛筋煲、猪血煲、炒什锦等。峡阳福宴20道菜肴制作、烹饪工艺传统而独特,通过卤蒸、煎炸、焯炒、磨舂、包裹等制作烹饪农家美食,宴请宾客,祈求福气满满,十全十美六六大顺的饮食文化理念。

8.峡阳关岳庙摆大碗

摆大碗,是延平区峡阳镇庄武王庙(关岳庙)为恭请庄武王菩萨驱邪安民而酬谢的满汉全席盛宴。“摆大碗”已传承千年,它作为地方民众敬神祈福,娱乐喜庆的民俗活动,一直沿传至今,1993年,庄武王庙恢复了“千年盛宴摆大碗”的传统习俗,并称之为“民俗文化节”,至2023年已连续举办31届民俗文化节。摆大碗的食材上好,制作独特,外形美观。每年,有专门的后勤人员采买食材,如参筋翅鲍等海产品,需早作准备,看到或听到哪有佳品,便先予储备。四时果蔬,也需挑选上品予以备用。制作菜肴是重头戏。到时,全镇顶级厨师齐聚,拿出看家厨艺制作108碗美味佳肴。(供稿单位:延平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海玥)

[责任编辑:陈雨薇]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