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茶香|大山·古寺·白茶园

2023-11-16 14:30:0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游理艳 施成就 文/摄

白米崛山茶园

大山、古寺、白茶与家庭农场,一幅古韵十足的画卷。

初冬时节,我们一行慕名前往,自驾车往建阳区水吉镇陈地方向,沿盘山公路盘旋而上至半山腰,到达了白米崛山茶园。落座后,热情好客的茶园主人郭帮熙与张玲妹夫妇开泡白米崛山白茶。女主人张玲妹以茶载艺,以艺载道,不时与我们交流和分享茶道知识。

我们细呷一口,带着淡淡的韵味,如山间风景一般让人愉悦隐生,几小杯过后,一扫疲惫,望着茶园,顿感幽山茶飘香。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哺育了这里的茶。白米崛山古茶,是水吉大觉寺和尚当年种植后荒芜留下的,修建于明清时期的寺庙位于白米崛山脚下,寺内古井泉水汩汩,清冽甘甜,现在寺院僧人还用自己栽种的白米崛山白茶,古井之水沏茶,香客饮后无不赞叹,齿颊留香,滋味清雅。

2000年,郭帮熙与张玲妹夫妇入山复垦这片茶园,到如今130多亩茶田如链似带。茶田海拔600~700米,每畦宽大多在1.5米至2米,层层叠叠,高低错落,梯级而上,这片有着厚重历史的茶田成就了白米崛山白茶特有的传统古韵,所蕴含的历史渊源也成为一个独有的亮点。

白米崛山海拔高,环境佳。古寺涵育着白茶,形成儒释道文化,“茶禅一味”自不必说。但是,单靠“天时”“地利”还远不够,做茶不能只守着一亩三分地,在茶产业链上应具有前瞻性。摆在夫妇俩面前的问题是如何让满山碧叶走出大山。

以家庭农场为媒,传播茶文化,把茶叶之风雅与家庭农场完美结合在一起,开拓市场,以获更大商机。郭帮熙与张玲妹夫妇商量后办起了建阳区水吉镇熙古岩香家庭农场,农场的特色美食大餐有茶叶煮蛋、茶叶炒河虾、茶叶红烧五花肉……一桌茶叶宴,伴着扑鼻的菜香,享着白米崛山白茶的余韵,诠释了茶的“自然本真,佳境天成”之真谛。正应了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自从家庭农场开办后,吸引了附近村民及外地茶客到白米崛山来体验山中的风景,茶园的韵味。在这山间,闻着蛙声蝉鸣,赏着清风明月,尝着茶味美食,再细品一杯白茶。那一刻,涤尽岁月的沧桑,摇曳着悄然与静怡。

“喝了寺院茶,考试望三甲”,相传喝了大觉寺的茶,让人更加聪明,于是人们来到农场都会喝几杯,走时也顺买一些,期望着自己变得聪慧不凡起来,让这座空旷清幽的大山有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玄幻感。

张玲妹从小就希望长大后能继承家族传统,从事茶行业。经过多年的学习,终成长为一名茶艺师,她以不凡的口才多次到各展销会上传播白茶文化,经过多年的自我积累与推介,白米崛山白茶,正成为当地独树一帜的茶叶文化品牌。

在《朱子语类》中,记载着朱子对其高徒林夔孙讲过的一段话:人生“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理而后和”之素位而行、先苦后甜的道理。2021年郭帮熙与张玲妹夫妇的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所精制的熙古岩香品牌白茶以其“清甜雅韵、淡香悠远”获得“中国好茶”优质奖等多个奖项。茶园主人十分自豪:20多年的时光没有虚度。

茶叶,是上天恩赐山里人取之不尽的黄金叶片。眼前的茶品沾染了白米崛大山的气息和水吉大觉寺古韵而又内敛的特质。望着连绵的茶山,我们感叹,人生如茶,甘苦同味。

作者:□游理艳 施成就 文/摄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