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百余名退休人员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

2023-12-07 16:53:47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

退休了,是在城里享受美好生活,还是返乡参与建设美好生活?光泽县百余名退休人员的做法是——

走,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去!

公职人员,在职时像一台机器的一个部件,退休返乡后则可能变成一方土地上的一粒种子。

今年75岁的曾建业是光泽县李坊乡政府干部,退休后没跟女儿进城享清福,却和妻子回石城村老家开了家“小卖部”。15年时间里,他以“小卖部”为平台,教会了村里老人用智能手机缴费、购物、娱乐,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创办了老年人活动中心,在“小卖部”设了快递领取点和旅游联系点。在帮助老人学会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他还为石城村的产业发展、村级事务和社情民意、村庄建设等献计出力,深受乡亲们的好评。

据光泽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离退休干部工委书记苏孝模介绍,该县像曾建业这样退休返乡的机关干部、学校教师、农技人员共有120名。在城市与乡村生活条件尚有较大差别的当下,他们是怎样返乡、留乡、助乡的?日前,笔者专程进行了采访。

家乡在召唤

见到官仕明那天,他正拿一本《桃林村志》初稿去找桃林村党支部书记刘华北确定作序人。官仕明说:“《村志》是存史、资政、励后和反映一个村变化、发展的好载体。雁过留声,人过留痕。时间一长,村庄变了,老人死了,无声无痕了,一个村便虚化了。我们这代人有责任把它记下来、传下去。”

官仕明老家是寨里镇西溪村。2008年从寨里镇公路站站长岗位退休时,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应两女儿要求去泉州或漳州养老,二是应村里干部和乡亲的要求回老家去。一头是沿海城市,一头是偏远乡村。官仕明和老伴还是选择了落叶归根。官仕明说:“家乡土地养育了我,共产党培养了我,还是回村为乡亲做点事。”

家乡情怀人皆有之。可要让过惯了城里生活的退休人员返回久违的出生地并非易事。为了创造一个吸引退休人员返乡的情感环境,光泽县一是从硬环境方面的路、水、电、讯等方面逐年缩小了城乡差别;二是在情感方面早就着手打下了基础,如各村都把定期走访在外公职人员,定期召开公职人员、乡贤座谈会,建立在外公职人员群,关心照顾在外公职人员留村亲属等列入村“两委”的工作职责等,让在外公职人员形成“一有召唤即返乡”的牵引力。

官仕明返乡后,主要做了两件不容易做成的事:一是移风易俗,二是写《村志》。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一有喜事就办”像一根无形的绳索捆得大家叫苦又摆脱不了。官仕明就建议村里把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还挑起“红白喜事”理事之责,带头“不办”,劝阻“不办”和“简办”,把西溪变成了全县移风易俗的先进村。一个村不能没有《村志》。官仕明又牵头在全县写出了第一本《西溪村志》,接着又带动了儒州、桃林两村相继编撰《村志》。官仕明犹如乡风文明的种子,在乡村传播、生根、开花、结果。

事业来吸引

我们驱车到鸾凤乡大陂村一座小庙旁边,往右拐进一条小路时,高朝斌已在路边向我们招手。他是接我们电话后才从槟榔芋田赶回来的。他一边领我们往他家里走,一边高兴地告诉我们:“引进推广的优质稻种植面积已达全县总面积的1/3,槟榔芋种植面积也有500多亩,亩增收500多元了!”

高朝斌(左)正在指导当地村民如何给槟榔芋种苗过冬。

今年73岁的高朝斌是湖北人,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光泽县的第一批农业技术专业人才。从光泽县农科所高级农艺师退休后,他既没回老家,也没进光泽县城跟儿子过城市生活,而是和妻子回到原来工作过的鸾凤乡大陂村“县农场”定居。有退休工资的人,在城里吃、住、行、游、购、娱、看病,啥都方便,为什么偏要去乡下?高朝斌说:“县里为退休人员发挥余热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是乡村成就了我,还是在乡村好。”

其实,每位退休人员心里都还揣着初心,脑里都还存着未尽的愿望。只要给个平台和机会,都会各显其能的。据苏孝模介绍,光泽县在激活“银发能量”方面,采取摸清底子建智库、搭建平台送机会、因人施策助振兴等措施,对全县离退休人员,通过健全老年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农村科技服务团、退休干部协会等社团组织和机关、乡(镇)退休干部党组织,有组织地根据退休人员的专业专长对接乡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然后根据本人的居住、健康和意愿等情况,鼓励支持在县级协会、或城乡两头跑、或返乡定居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

说高朝斌“退而不休”一点不过分。退休后,他既是县关工委农村科技服务团团长,又是县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既要关注服务全县“三农”产业项目,还要关注自己结对的优质稻和槟榔芋的新品种引进和推广。他以大陂村为“基点”辐射全县乡村农户,使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槟榔芋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为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还是家乡好

“已到医保缴费的最后期限了。错过了,万一遇上天灾人祸,或生病不能报销就麻烦了!”那天,在止马镇亲睦村村部见到黄启敬和黄英雄时,他们刚和村委会副主任黄宇成上户收2024年度的医保费回来。黄宇成说:“村级工作是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别是现在,青壮年多数在外,留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工作更难做。比如收缴医保费,不愿交的要做工作,老人手头没钱的要打电话催在外的子女,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要手把手地教,全村500多户,一户不能落下。两位黄老师真是帮村里大忙了!”

黄启敬(左)正在指导留守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缴纳农村医保费和手机费。

“两位黄老师”:一位是2019年退休的黄启敬,一位是2022年退休的黄英雄。他们子女都在城市工作、定居,退休时子女都希望他们能到城里去生活,但他们都回到了老家。黄启敬说:“这里是我出发的地方,有我的父老乡亲,还是回家好。”黄英雄的理由是:“这里有我读书、任教的学校,有适合我生活的环境,还是回家乡为乡亲做点事!”

黄英雄(左二)正和村干一起了解村民需求。

“谁不说咱们家乡好”只是一种情怀。但要把“情怀”变为“行动”并非易事。据止马镇党委书记李莉涓介绍,为了吸引退休人员返乡助力乡村振兴,他们在缩小城乡生活差别的基础上,对在外公职人员的祖屋、旧居都进行维护和翻修;在各村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办了“老年人活动中心”;还根据各人的专长以聘用、邀请等形式在镇和村当“顾问”,让每位返乡退休人员居住有归处,助力有平台,干事有名分。

黄启敬和黄英雄虽然是被亲睦村邀请当的顾问,但却干得和村干部一样卖力。从基础设施建设的征地拆迁、疫情防控的下组上户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添靓加彩、乡村治理的矛盾纠纷调处,各项工作都没掉过“链子”。他们还把村上的能人志士、重孝行善人员的事迹和家风家训整理出来,在县文保单位黄氏宗祠墙上以“名人榜”“能人榜”“功德榜”等形式传播正能量。

来源:闽北日报(邱盛林 杨武名/文 武少龙/摄)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