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道中

2023-12-18 14:30:0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张建光

邵武予朱子百感交集,朱子与邵武情缘难分。

读完《朱子与邵武的论文集》,我的结论可作如是观。

公元1151年,二十二岁的朱子第一次行走邵武,写下了一首诗:

风色戒寒候,岁事已逶迟。

劳生尚行役,游子能不悲。

林壑无馀秀,野草不复滋。

禾黍经秋成,收敛已空畦。

田翁喜岁丰,妇子亦嘻嘻。

而我独何成,悠悠长路岐。

凌霜即晓装,落日命晚炊。

不惜容鬓凋,镇日长空饥。

征鸿在云天,浮萍在青池。

微踪政如此,三叹复如何。

朱子此时已参加过朝廷的铨试,授职泉州同安县主簿。不过到职却要“待次”——依次排队等待补缺,而候职期间没有俸禄。于是他就近四下里走走。有人说他到邵武是找事做,以解生计。诗的前几句说的是,时届冬令,农事已毕。但游子和操劳的人仍为生计在外奔走。中间几句描写秋尽冬来,叶落草黄萧瑟和农民丰年的快乐。最后四句写的是,劳苦的人晓行夜宿,忍饥耐寒、羁旅愁苦和飘泊无定、事业无成的人生感叹。诗歌一如朱子的诗风,平淡自然,却又颇具匠心,把“田翁喜岁丰”与“而我独何成”相比照;以“征鸿”、“浮萍”比喻孤单弱小的游子行踪,生命的飘零无奈感油然而生。整首诗寓情于景,自抒胸臆。

公元1160年,朱子再到邵武,哭吊老师范如圭,写下《挽范直阁二首》诗。“素车今日会,谁与共伤神。”其心情之差可想而知。有的评论家认为朱子这类诗歌:“旅途劳顿,了无生趣,牢骚满腹。”我倒赞成论文集中有的作者从中解读青年朱熹的忧患意识。《朱子可闻诗集》评论说:“读者须体先生此时境遇,所欲成者何事,慨无成者何心,非他人泛焉行役,叹老嗟卑者可比。”朱子的悲怨不仅仅是个人的,也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那是青春骚动期对生命价值自我生存意义的探索和叩问;那是求证大道处于即悟又尚未悟出之间的徘徊彷徨;那是愿意担当家国大任又未能担当的焦虑与茫然。

朱子是否在邵武找到工作,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却找到了好老师黄中(端明先生)。此时朱子已经四十七岁。他的拜师仪式十分简朴而庄重。人已到先生屋檐下,没有贸然造访,而是先投书致敬。信的开头说“斋沐裁书”。自己斋戒沐浴,虔诚恭敬;信的结尾一再表示,因为向往之深,未经允许传召便前来,不知僭越,不胜惶恐。朱子的拜师行为可与“程门立雪”的故事相比,而端明先生也与故事有关。他是游酢先生的外甥及门人。老师确属朱子所赞颂的爵贵、年寿、德盛的人中君子。其经历也颇为传奇:既受知于高宗,又受知于孝宗;七十岁退休,六年后又蒙召再仕。“正色立朝,声烈甚茂”,令海内有识之士莫不归心。朱子投师端明门下,不仅让其思想学术渊源对接“二程”,而且在“礼”的方面大为受益,因为先生是治礼大家且经验丰富,所以引发了朱子晚年组织众多学生合力篡修《仪礼经传通解》。

朱子还在邵武找到了好朋友何镐(字叔京)。他是通过范如圭老师之子范念德介绍认识的。一接触,两人便成至交。“朱子敬友之,常造其家,书问无虚月。”仅《晦庵先生朱文公集》中,“答何叔京”就有32通,其它著作中还有3通,字数有二万字之多。朱子在给叔京的祭文中写道:“过我精舍,讲道论心,穷日继夜。若兄之圣,实我所畏”;在其墓志铭中曰:“予获从之游,相好也。”美籍华人陈荣捷也说:“有祭有铭有志,则其感情之笃,可以知矣。叔京可谓讲论至友。”两人交往期间,恰是朱子思想学术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叔京的许多观点与讲论本身对朱子学说形成的贡献不可忽略。论文集中许多作者从撰写《杂学辨跋》,协助编纂《伊洛渊源录》,参与《四书》讨论,特别是在“主敬”思想的争论上进行说明。我倒对朱子为叔京父亲何兑所作的“味道堂记”发生兴趣。该堂也称“台溪精舍”,是何家父子读书的地方。叔京多次请朱子为文纪之,以不忘父亲的教诲,但朱子一再推辞:“熹于文辞无所可取,使为它文,则或可以率意忘言,无问嗤点。今欲发扬先志,昭示后来,兹事体重,岂宜轻以假人?”朱子在给叔京的第五封信中答应写,但第十六封回信中还要求再给些时间,直到乾道九年,即1173年才完成。朱子的反复推辞,不仅仅出于谦虚和谨慎,而是与他研究突破《中庸》思想有关。何兑先生取名“味道堂”,意出《中庸》:“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何兑先生师承“二程”弟子马伸,以“中庸”之学最为专精。朱子是想用自己的思想来观照“味道堂”,也想用何兑先生的实践来证实他的思路。《味道堂记》中,朱子把叔京父亲当做道德的化身,“乡人爱敬,至以‘中庸’目之”。他的实践与释老有本质区别,所品味的正道不外乎仁、义、礼、智、信等伦常道德。“真可谓饮食而知其味矣。”何兑先生关于“中庸”之道不出于人伦纲常的道理与朱子的学说十分吻和。从时间段看,这个时期恰恰是朱子经历“丙戌之悟”“巳丑之悟”两次“中和”思想飞跃,从而建立了“心统性情”的心性论和“主敬涵养”的工夫论。这是朱子学问的大旨。朱子也正是从这里开始重建以“理”为核心的道德哲学。为此朱子十分兴奋,第一次中和之悟后,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方塘诗”。可以说,邵武的良师益友给朱子带来了人生大喜。

朱子邵武的情感世界还有愤怒。它不仅是因山河破碎的两宋时势而发,更为“南渡第一名臣”李纲所叹。朱子为李纲名相写下了《邵武军学丞相李公祠堂记》,细述名相奇谋大略,屡贬屡忠的事迹。在朱子眼里,李先生就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形象。“知有君父而不知有其身,知天下之有安危,而不知其身之有祸福,虽以谗间窜斥,屡濒九死,而其爱君忧国之心,终有不可得而夺者,是亦可谓一世之伟人矣。”如果说此记还是歌颂为主的话,那么《丞相李公奏议后序》就是对朝廷的愤怒追问。朱子历数李纲丞相种种做法想法,发问天下:在宣和三年被采纳会怎样?在靖康年间被采纳会怎样?在建炎时期被采纳会怎样?在绍兴时期被采纳又会怎样?如果重用李纲丞相并按他的方略去做,怎么会落到今天把朝廷委屈地迁到江海之边,还把后患留给一代又一代的君王呢?朱子义愤填膺不顾一切地呐喊,呜呼,痛哉!

邵武坚定抗金人士不光是李纲,而是一个群体,朱子与他们志同道合。老师范如圭,曾经反对用秘书省接待金国使者,移书秦桧陈词痛斥其议和:“公不丧心,不病狂,奈何一旦为此?若不改图,必且遗臭万世矣。”他同朱子父亲一起联名具章反对和议,遭到秦桧的迫害。“即罢而归,又与公舣舟国门外,其相于期固穷死守之义,晚而愈笃。”朱子另一位老师端明先生,也是一腔爱国情怀。“未尝一日忘朝廷”,未尝一日忘边疆时事,当金兵渡江来袭,举城皆慌,分崩离散。只有先生和少数臣子,坚守城中。论文集中言及主战三代人的命题。他们对外敌仇恨“不共戴天”,都有继承前辈之志,雪耻复仇的壮烈情怀。

邵武带给朱子的也有欢乐。他与邵武的朋友门生常常游历山水,吟诗唱和。1178年末,朱子偕朋友游五夫天湖,下饮泉石轩,以“山水含清晖”分韵赋诗。其中就有邵武门人方士繇;1179年,朱子任江西南康军,邵武杨时门人李郁之子李吕陪朱子游庐山玉涧,两人相互唱和,朱子还把诗寄给远在荆州的张栻。1181年,朱子领友游览武夷山水帘涧,题刻十一人中,有五位来自邵武。朱子著名的春夏秋冬四季诗,就是写于当时寓居邵武辖下泰宁的范念德家。

朱子邵武最为惬意的事莫过于为朋友们收藏题跋写序作记。一方面可以睹物鉴赏,增长见识,另一方面“想见风烈,殊激衰儒之气。”最为高兴的是,邵武好友带来一位画家,为朱子制作大小二像。其画技高超,居然能画出“麋鹿之姿,林野之性。”朱子示之以人,哪怕听说过朱子而未见过的,也会知道画的是他。朱子十分高兴,打算“东游雁荡,窥龙湫,登玉宵,以望蓬莱;西历麻源,经玉笥,据祝融之绝顶,以临洞庭风涛之壮,北出九江,上庐阜,入虎溪,访陶翁之遗迹。”都与其随行,那些地方应有隐士,很多人都未见过,如果幸运遇到,就把他们的形象一一画下来。遗憾的是郭氏画家岁晚思亲,不能跟着他去游历,趁着他来辞行,朱子便写下这番话送给画家。字里行间,朱子的浪漫,诙谐和欢乐溢于纸上。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