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虽轻 家国之重(三)——武夷茶与闽北革命和民族复兴

2024-01-10 10:39:26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崔雷明 赵建平 葛思阳

第三部分 茗香两岸 茶和天下

武夷茶向世界提供商品红利的同时,以茶为媒,以茶论道,输出“和敬清寂”的精神产品,传播“茶和天下”的中华文化内核,对世界茶叶的发展、世界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茶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搭建两岸交流的桥梁,助力“茶叙”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国与世界的联通持续发挥着它的独特魅力。

茶业新生

1949年5月,崇安县城解放。6月,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12月,县政府召开各界人民代表大会,谋划“建设老区经济”。1952年9月,县人委在首次茶农代表大会上,提出“重建老区,繁荣老区”,茶叶列为重点扶持项目。次年,茶园面积猛增至11000亩。

1954年省农业厅构想在崇安建成一个“面积2500亩,产量2500担,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场。1955年在原示范茶场等机构基础上,组建了闻名全国的崇安茶场。崇安茶场攻克武夷茶精制技术,探索乌龙茶机械化、连续化生产,培训技术人才,由此被誉为“武夷岩茶的摇篮”,为中国茶叶产业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崇安茶场持续保持东南亚、英国贸易,并出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每吨红茶换回40吨厚钢板,为新中国建设赢得大量宝贵的外汇。

1959年10月,崇安县成立茶叶局,指导全县茶叶生产,相继设茶叶收购站、茶科所、茶叶试验场,指导茶区改良品种、改造茶园、推广先进技术、培训技术骨干。1980年,时任茶叶局局长叶先顺选择“肉桂”作为优良茶树品种大面积推广,极大推进了武夷岩茶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1962年,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九龙窠剪取大红袍枝条到杭州扦插繁育;1964年,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在福安扦插繁育;直至1985年,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所长、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代表性传承人陈德华从省茶叶研究所引回5株大红袍在岩内外繁育成功。由此,“茶王”大红袍在武夷山广为种植。

1965年,农垦部与公安部在崇安召开全国茶场现场会,11个省49个茶场、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代表70多人参加会议。同年,崇安茶场被评为全国农垦系统先进单位,叶先顺代表崇安茶场出席全国农垦科学技术和高产经验交流会,受到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谭震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两岸同根

台湾茶界认为,冻顶乌龙由南投学子林凤池从崇安带回茶苗繁殖而成,这是台湾乌龙茶的起源,也是台湾种茶的开始。连横《台湾通史》中记载台湾茶“始以武彝之茶”。蒋经国先生晚年辗转求购武夷茶,以慰思乡之苦。武夷茶对于两岸茶文化交流,呼唤文化认同,实现祖国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

两岸茶同根、种同源,艺同师,技同门,数百年共融发展。近年来,武夷山以茶为媒,开展两岸“斗茶赛”“禅茶文化节”“茶主题夏令营”“茶旅论坛”“茶文化产业研习”“茶旅融合交流”“茶文化研学”,名流、茶友、商家、学生多次互访,茶成为两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2010年,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永久落户武夷山。自2011年第五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开始专设台湾馆,两岸茶人缘聚武夷,把盏品茗,共叙友情,共襄盛举,携手打造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茶和天下

自宋代起,武夷茶文化向海外传播,明代后风靡欧美。其“和敬清寂”的内核为全世界社会各阶层所认同,以至“凡以武夷茶待客者,客必起立致敬”。英国文坛泰斗塞缪尔·约翰逊写道:不断“与茶为伴欢娱黄昏,与茶为伴抚慰良宵,与茶为伴迎接晨曦。”武夷茶向世界传递传播“茶和天下”茶道理念。

武夷茶独创全发酵(红茶)和半发酵(乌龙茶)制作技艺,并于1840年左右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向周边国家传播,相继成就了印度和斯里兰卡两个产茶大国。2022年12月,武夷茶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以茶为媒,以茶论道,武夷茗香建构起东西方交流的桥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韩举办多届国际无我茶会和武夷岩茶节。日本女作家左能典代四次访华,在东京创办“中日文化交流沙龙”,她说“一千多年前,中国人民把茶叶传给日本,传进了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

作为传统待客之礼,武夷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作为国礼,频频现身国际场合。近年来,荷兰女王贝姬特丽克丝、新加坡总统纳丹、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及王后,以及金砖峰会、APEC峰会、G20峰会,武夷茶或成“国饮”,或成“国礼”,尽显特色大国外交风范。

万里茶道

海上茶路。明万历年间,武夷茶从公馆渡、平林渡、水光渡沿明溪流域到澳门。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转至英国,开启了中国茶叶出口欧美的先河,形成海上茶路。此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厦门直接贩运武夷茶。此后17至19世纪,武夷茶风靡欧美,向世界传递跨越万里的愉悦精神。

陆上茶路。《崇安县新志》记载:“康熙十九年,江西茶商、山西茶帮,抵下梅、赤石,设栈收购,建厂制茶。”武夷茶经赣、湘、鄂、豫、晋、冀、蒙,从恰克图出境,直至欧洲腹地,干线总长13000余公里。

自明崇祯十一年,俄国大使斯塔尔科,在恰克图以貂皮、麝香换得武夷茶后,武夷茶与俄国结下不解之缘。此后的数百年里从未间断,成为继“丝绸之路”之后蔚为大观的“茶叶之路”。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将其称之为“万里茶道”。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万里茶道正在人文、旅游、经贸等领域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带来新的合作机遇,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绽放全新的生命力。2013年9月,出席中蒙俄三国市长会议的代表签署倡议书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时,首站到武夷山,在考察调研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基地时指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三茶统筹”理念成为新时期茶产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武夷茶,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潮头。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