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伯琦 张伟利:促进“三产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2024-01-14 07:09:52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翁伯琦 张伟利

科技人员下乡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在与农民朋友交流过程中,经常谈及到如何促进“三产融合”与怎样实现增产增收的设问,这不仅仅涉及技术推广范畴,更主要是与思想观念与发展思路相关联。近期,笔者先后考察调研了武夷山的“乡村茶庄园”、五夫镇的“田园综合体”、政和县的“文旅小村庄”、建瓯市的“观光型茶园”等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予以人们深刻的启示,乡村“三产融合”要注重农业多样功能发挥。

一、三产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发展现代畜牧业、园艺业、水产业,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流通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丰富的内涵,明确的要义,为进一步优化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广大农民群众满怀豪情迈上新征程,要因地制宜优化构建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新体系,努力建设农业强国,推动乡村振兴;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和美乡村;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从理论意义理解,“三产融合”是一种对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改革,也是一个深度融合、交叉发展的概念。也就是说,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将一二三产业的理念进行交互,将第二产业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理念和第三产业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引入第一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就实践意义认识,农村发展的三产融合,就是“农业高优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城乡市场服务”的三个产业融合发展。从实践意义上认识,乡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要义在于:要素优化重组、资源整合集成、优势交叉互渗,使乡村产业链条合理延伸,产品开发范围优化拓展,农业多样功能充分挖掘,农民增收幅度持续提升,从而实现发展方式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乡村三产融合目的是解决农业产业附加值不高的制约瓶颈,以求优化产业结构并合理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

成功经验表明,要坚持农业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以农业发展作为优先方向,乡村三产融合需要互为基础并有序链接:基础是做大一产。要始终围绕农业为核心,高质量发展各类相关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增效要做强二产。要以农业物料、人工种养或特色动植物资源为原料催生出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工业生产活动,激活农产品加工产业,构建三产融合有效载体,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纽带是做优三产。既有效延伸乡村产业链,着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有序拓展农业多样功能,如农业观光、科普教育、品牌农业、文化传承、休闲康养等服务功能,其主要核心是优化构建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让更多的农业产品变为社会商品,进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际上,农业与成熟的工商主体相比,其经营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市场竞争实力较差,同时面临人才、用地、信贷、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等困难,可以说“先天不足,后天乏力”,这就束缚了三产融合发展规模的扩大、创新求变。很显然,要积极创造便于三产融合的条件,主要包括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打破要素聚集瓶颈,破解机制创新障碍,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提供融合优惠政策等,要坚持“根基在农业生产、普惠在农企合作、要保障农民利益”原则,力求从根本上激发不同产业与农民群众主动参与融合的积极性,拓展产业融合的渠道与合作开发的领域。

二、三产融合要向“五个强化”方向拓展

新时代,乡村要有新作为,强化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无疑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进而,要着力向“五个强化”方向拓展与有效链接,力求进一步发挥农业多样功能作用,促进三产融合更加紧密,更加有效。

一是顺应百姓消费需求,强化以市场为基础的三产融合。农村的三产融合,要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整体上遵循“市场导向、坚持质优、差异发展、务求高效”的策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销售,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构建全渠道销售模式的同时,稳步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率,力图将更多的产业利润留存乡村;注重实施差异化与求特色的策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例如光泽县觉农干坑红茶专业合作社,以武夷山国家公园毗邻的秘境茶园为核心,引入文旅创意团队,建设绿色生态茶园基地,设计古茶树的寻茶之旅,推广干坑1662公共品牌,茶园民宿,带动乡村发展民宿,年接待游客超过5000人,实施茶园定制+旅游观光+文化沙龙等链接的新业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三茶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农民增收。

二是创新乡村新型业态,强化多向度集成性的三产融合。乡村三产融合,既要以农业为基础,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农业农村服务的服务业的顺向融合;乡村三产融合,又要以农村服务业为基础,借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反向带动农业生产的链接融合;乡村三产融合,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基础,向左右拓展,向两端延伸,促进农业高优生产与为农民服务的双向融合。农村产业兴旺,互动融合是关键。不论哪种向度的融合,都必须能够“融得进去、合得起来、链接得紧、顺势而为”,从而有序延伸出丰富的业态形式和多元的产业主体,使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进行社会产业大循环,在乡村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生产环节的有序组合。

三是充分发挥多样功能,强化多业态链接性的三产融合。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与多样性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坚持以农业绿色发展作为优先方向,始终围绕农业高效开发为核心,并有序链接各类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积极拓展农业多功能性,结合地区经济、生态、服务等集成性功能优势,挖掘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多重价值,实现农业多种功能开发;积极开发农业生态服务功能, 推进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发展,发挥农业在水土涵养、空气净化、景观布局等方面的价值。其重点是有效实施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有机融合,有序实施农业绿色化与产品高优化有机融合,进而有助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为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奠定良好与厚实的基础。

四是以互联互通为纽带,强化多利益共同体的三产融合。乡村三产融合,要坚持“基在农业、惠在农村、利在农民”原则,进而迫切需要加强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让农民特别是小农户合理分享融合发展增值收益,共享农村改革发展成果。以农民合理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为核心,以合理延长产业链、科学打造价值链、完善共同利益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产+加+销+消”的互联互通性,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五是以创新创业为驱动,强化多模式优化链接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联合开发产品加工、品牌培育、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教育体验、休闲康养等多种功能,使三种产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优势叠加、协同互补”的发展格局;例如以五夫镇万亩莲田为基础的田园风光综合体,将规模生产-优质产品-产业经营-观光旅游-文化传承-农业遗产-民宿康悦链接融合,充分展示了山区乡村靓丽景色,体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链接发展。闽北还涌现出农产品物流网、智慧农业工厂、绿野牧场观光、林下生态经济、山区茶品庄园、宜居休闲基地、观光生态果园等诸多典型业态,值得深入总结提升与多向度推广。

三、以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

促进乡村三产融合目的在于解决农业产业附加值过低的制约瓶颈,以求优化结构并合理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并优化打造价值链。其交叉集成并可不断生成新的开发业态、新的技术集成、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空间布局等,有助于有效打破乡村产业传统开发与低效经营格局,形成强劲的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增收致富新态势。就发展对策而言,需要把握4个要点:

一是因势利导创造便于融合的条件。乡村三产融合是愿望,也是发展趋势,但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作为保障。就目前而言,农业经营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差,而且面临人才、用地、信贷、设施等基础不足的困难,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融合体扩大规模、阻碍了创新求变进程。创造便于融合的条件包括:顺应新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迎接新挑战打破要素聚集瓶颈,制定新对策破解机制创新障碍,以多元投入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开辟新途径充分挖掘融合潜力等方面,要坚持“农业生产为基础、农企合作为平台、创优增收为目的,农民利益为保障”原则,力求从根本上激发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农业企业倾心做大融合体的积极性,拓展产业融合的新渠道与合作开发的新领域。

二是统筹协调夯实要素聚合的基础。要按照“市场导向、坚持质优、发挥优势、差异发展”的导向,促进乡村的三产融合,需要在农产品的绿色生产、加工增值和有效销售的整体上协同推进。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优质产品研发和生产销售协同,在保障农业生产产量之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在构建全渠道销售模式的同时,稳步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率,力图将更多的产业利润留存在乡村与农民手中;注重实施差异化与特色性策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促进乡村三产融合,则迫切需要加强创业共同体建设,因地制宜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与生产经营体系,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与高效运营,让农民特别是小农户能够充分得到三产融合发展增值收益,共享三产融合发展成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突出特色促进多向度融合发展。农村产业兴旺,互动融合是关键。乡村三产融合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不仅要促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农村服务业为主流的有机融合;而且要以农村服务业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发展载体,链接带动农业生产的多元融合;突出特色则要因地制宜向多维度有效延伸,托起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服务业的高质量融合。三产有效融合的标识,应该是讲求“融得进去、连得起来、利益驱动、各获实效”,从而延伸出富有成效的业态形式和多元共生的产业主体,使乡村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产业开发中形成良性大循环,实现多种要素在多样性开发中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优势与特色产业的重新且有效的组合,使之共同利益最大化与资源利用最优化。

四是挖掘潜力推动乡村多功能发挥。围绕乡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各类相关产业,坚持以农业产业化、高优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作为优先方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农业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并积极有效拓展农业农村多功能性,结合乡村农业经济、生态保护、社会服务、旅游观光、宜居宜业等集成性功能优势,充分挖掘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过程中的多重价值,充分发挥农业在水土涵养、空气净化、景观布局等方面的价值。实现农业农村多种功能开发;推进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文化、生态保育、康养经济发展,以高效融合性,促进延长产业链;以叠加互补性,提升价值链;以改革创新性,成为创新内动力;以完善利益链,链接新型开发体,增强“种养加”与“产加销”的互联互通性,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