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苑“凿字岩”十解 (上)

2024-01-18 14:30:0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赖少波

在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裴桥村焙前自然村的林垅山坡上,有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面刻有许多文字,当地人称之为“凿字岩”,她就是历经千年风雨保留至今的“国宝”文物——北苑御焙遗址摩崖石刻。

北苑“凿字岩”摩崖石刻的正面从右至左竖行排列,分8行,每行10字,共80字,每字高24厘米、宽24厘米,阴刻楷书。原文是:

建州东,凤皇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凤上。东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属三十二焙。有属暨亭榭,中曰“御茶堂”,后坎泉甘,宇之曰“御泉”。前引二泉,曰“龙凤池”。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

北苑“凿字岩”摩崖石刻正面文字上面原本没有标点,后人为了方便阅读,就为文字加上了标点。原文的大意是:建州东面的凤凰山,最适宜花大力气种茶的地方就是北苑。北苑御茶园在太平兴国初,被指定为御焙,生产龙凤茶专供皇家饮用。御焙包括东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共有三十二家官焙。园内建有漕司衙署及不少的亭榭楼阁,其中有一间贵宾接待室,叫御茶堂;后面有一泓清泉,泉水清澈、甘甜,叫作御泉;御泉前面有两股泉水汇成两个池塘,分别叫龙池、凤池。公元1048年农历二月初一(公历3月17日)柯适记。

北苑御焙遗址,在2006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北苑“凿字岩”摩崖石刻,更成为研究宋代建州北苑茶事最翔实、最有力的实物佐证和史料纪事。下面,笔者拟从御焙的地理方位、栽培条件、鼎盛年代、茶焙属性、四至范围、龙焙数目、建筑格局、御焙用水、立碑时间、凿字主官等十个方面做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专题解读。

1.地理方位——关键词:建州东、凤皇山、北苑

北苑“凿字岩”摩崖石刻首题御焙地理方位有三个关键词:建州东、凤皇山、北苑。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州治仍设在建安(今建瓯)。建州下辖建安、建阳、绥城、将乐、唐兴、闽县以及邵武等七个县。唐朝,在福建境内先后设立了五个大州,他们分别是:建州-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设;漳州-唐中宗嗣圣元年,684年设,又作武后垂拱二年,686年设;泉州-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设;福州-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设;汀州-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设,又作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设。而建州是唐朝在闽疆设置的五大州中面积最大、时间最早的一个州。

凤凰山在建州的州治驻地建安县(今建瓯市)的东面约三十里处,因山“如翔凤下饮之状”而得名。《福建通志》(名胜志·建安县)载:“凤皇(凰)山在东者曰铜场峰”。宋丘荷《北苑御泉亭记》记:“先是乡老传,其山形谓若张翼飞者,故名之曰凤凰山。山麓有泉,直凤之口,即以其山名名之”。石刻所记的凤皇山即“凿字岩”所处位置的磨仔岩山冈(旧称凤凰山)。更准确地说,今茶神庙所在的东溪右岸(西岸)那座山叫“凤山”,为雄。今北苑御焙遗址所在的东溪左岸(东岸)那座山叫“凰山”,为雌。两山隔溪相望,合称“凤凰山”。

民国《建瓯县志》载:“闽龙启元年(933年),张廷晖将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山悉数献给闽王王延钧,闽王王延钧将其列为皇家御茶园,因该园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

2.栽培条件——关键词:厥植宜茶惟北苑

建瓯素有“绿海金瓯”之美誉,因其境内丘陵起伏,土地膏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古至今一直是一个自然生态特别优越的环境,森林覆盖率在80%左右,是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绿都”。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宜各种植物生长,当然也特别适宜种茶。

宋代宋子安著《东溪试茶录》载“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自北苑凤山南直苦竹园头东南……皆高远先阳处,岁发常早,芽极肥乳……高土决地,茶味甲于诸焙。”这段话指出,北苑凤凰山一带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是茶树生长最理想的环境。

关于栽培条件,北苑摩崖石刻特别用了7个关键字“厥植宜茶惟北苑”。厥即花大力气,宜即适宜,惟即独一无二、独占鳌头。全句的意思就是:“北苑是最适宜花大力气种植茶叶的地方啊!”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更是非常明确指出:“夫茶以味为上,香甘重滑,为茶之全,唯北苑、壑源之品兼之。”丁谓则说得也一样明白:“(建瓯北苑)凤山高不百丈,无危峰绝崦,而冈阜环抱,气势柔秀,宜乎嘉植灵卉之所发也”“建安茶品,甲于天下,疑山川至灵之卉,天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 南宋赵汝砺《北苑别录》的序中同样写道“建安之东三十里,有山曰凤凰,其下直北苑,旁联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上。”

可见,建瓯东峰一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就了北苑御茶又好又早、无与伦比的非凡品质。难怪在今国宝级文物“北苑御焙摩崖石刻”上,宋代督造北苑御茶的首席执行官柯适,早已为世人镌刻下了“建州东,凤皇山,厥植宜茶惟北苑”的千古定论。

3.鼎盛年代——关键词:太平兴国初(976-977年)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大宋朝廷罢浙江长兴顾渚(湖州、常州接壤的长兴、宜兴边境)一带的阳羡茶,将贡焙正式由阳羡改置建州北苑。在北苑置龙焙,设漕司官署,并不断遣重臣到北苑督造贡茶,从而使得北苑成为中国唯一生产加工专供帝王享用的龙焙之所和皇家御茶园。祝穆《方與胜览》记载:南唐保大年间命建州制乳茶,“号曰‘钱臈’,茶之贡自此始,遂罢阳羡茶贡……国朝太平兴国二年始置龙焙造龙凤茶”。胡仔《苕溪渔隐丛谈》记载:“建安北苑茶,始于太宗朝,太平兴国二年遣使造之,取像于龙凤,以别庶饮,由此入贡”。

其实,早在唐末北苑已为闽国的御茶园。唐末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建州张廷晖将凤凰山一带方圆三十里的茶园献给闽王王延钧。闽王王延钧学阳羡把凤凰山办成闽国的御茶园,并派遣财政大臣潘承佑到北苑主茶事,靠着朝廷的支持,建溪流域尤其北苑茶区的茶业迅速发展。在之后的458年间,历代朝廷都在北苑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打造升级版,不断升格重建“北苑龙焙”,并遣重臣督造御茶,由此北苑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御茶园。

而摩崖石刻所记御焙年代始于“太平兴国初”,这是为什么呢?这与古代史官“只认当朝,不认前朝”的潜规则有关。不过,虽然北苑早在唐末五代即为御茶园,但真正造龙凤团茶是从宋代开始。北宋咸平初,丁谓在建州任福建转运使,主司北苑茶事,开创了团饼茶的采制新工艺,始制大龙凤团茶,专供皇帝御饮。

随着丁谓的《北苑茶录》诞生,北苑御茶很快就名甲天下。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蔡襄在龙凤团茶的制作上也是不遗余力。他创制了小龙凤团茶,欧阳修感叹:这小龙凤团茶,其品绝精,每二十饼重一斤,每饼值金二两。然而,黄金可求,而这小龙团是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的御茶!蔡襄为小龙凤团茶所著的《茶录》一书,是一部继陆羽《茶经》之后,最著名的茶学专著,它的论述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宋代艺术化的茶饮奠定了理论基础。北苑御焙的龙团凤饼,起于丁谓,成于蔡襄。两人在中国御茶史上被称为“前丁后蔡”。北宋宣和初(公元1119年),郑可简别出心裁,精选银丝水芽,创制了“龙园胜雪”,其精致度、奢侈度堪称极品。至此,龙凤团茶的制作达到登峰造极。

4.茶焙属性——关键词:凤皇山、御焙、龙凤上、御泉、龙凤池

北苑茶焙是专供皇家享用的御茶园。摩崖石刻短短80字中5次提到“龙凤”“御”等帝王专属的霸气字眼,而且把“凤凰山”故意写成“凤皇山”,极尽彰显皇家独享的尊贵地位。

北苑茶焙,是由朝廷直接派官员督造,所产茶品专供皇家御用的制茶作坊。它有别于私焙,私焙是指由地方官府及私营业主经营的制作贡茶的作坊。北苑茶焙从唐末五代至明朝,历经六朝42位皇帝,历时458年,一直都被皇帝列为私家享用的御茶园。

宋太宗赵匡义为了“取象于龙凤,以别庶饮”,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北苑设“御焙”,派遣官员来建安北苑专门监制北苑御茶,并特置龙凤模。

北苑御茶不像平常的贡品,需层层进贡,而是直接送到皇帝手上。每年惊蛰(大约3月4日到7日)前开始采造,不到十天,北苑御茶就造成。仲春(大约在3月15日前后)就快马加鞭送到京城,面呈皇上了。欧阳修在《尝新茶面圣谕》诗中叹道:“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

5.四至范围——关键词:东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

北苑茶焙在鼎盛时期,仅官焙内外园面积就不少于一百平方公里,部分茶焙甚至分布于当时的剑南(即今南平市延平区),即使在接近衰亡时方圆也达200里至300里,茶焙的范围如此之大,诚属天下一绝。

那么,北苑的四至范围到底有多广呢?“东东宫”,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序记:“东至东宫百里而遥。姬名有三十六,东宫其一也,过洄溪,逾东宫则仅能成饼耳”。东宫位于北苑之东,为北苑三十二焙之东山十四焙中的第九焙,有专家推测大约在今政和县的东平镇一带。“西幽湖”(应为北幽湖)。据福建省博物馆原副馆长王振镛《宋元建安北苑茶焙遗迹考》(《福建文博》1999年第一期)载:“幽湖”在今建阳南部的小湖一带。在这里,柯适把方位记错了,“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应为“西溪南新会北幽湖”。前人在记述建州地理山川时常发生类似的错误。如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东坡九条中说:“茶之精者,乃在北苑。自有一溪,南流至寓沙溪城下,方与西来武夷溪水合流,东去剑浦”。这里把“西流”误为“南流”,“北来”误为“西来”,“南去”误为“东去”。“南新会”,新会即今建瓯市东峰镇东溪口村至小桥镇北部的上屯村一带。何乔远《闽书》卷十二记:“新会即明代建安昼绣乡将相里”。明嘉靖《建宁府志》记:“将相里:在县东南五十里,旧名新会,宋时以郑枢密谢节度二公之居在焉改今名”。“北溪”(为今建瓯之西溪。见西幽湖读解),“西溪”即宋时流经建安县城附近(由建阳的南浦溪、崇阳溪汇合流经建瓯的溪流)的一段溪流,也就是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中说“北苑西距建安之洄溪二十里而近”之洄溪。

纵观古今,有明确记载称为御茶的就是唐代中后期的顾渚紫笋及建安的北苑御茶,但从种植规模上看,北苑要大于顾渚。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上说顾渚山紫笋茶采制最多时“役工三万,累月方毕”。按宋子安《东溪试茶录》等专著的记述,极盛时期的北苑御茶园“官私之焙,千三百三十有六”, 仅官焙内外园面积就不少于一百平方公里,部分茶焙甚至分布于当时的剑南(今南平市延平区)。 每到采制季节,便征召建宁府六县丁夫上山采制,多则七八万人,少则五六万人。与浙江顾渚相比,征派的徭役之众,规模之巨,令人咋舌。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