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大富:创作更多令人爱不释手的建盏

2024-01-19 08:30:33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闽北日报记者 裴礼辉

范大富首个纪念款的作品即将上市,建盏内壁底部做一条螺旋纹,让人感觉像一条龙盘在大而稳的石盘之上。

龙年出生的范大富制作了龙年纪念款作品

器型做成大底的禅定

范大富

2023年9月,借势杭州亚运会,建阳区委区政府联合华铁传媒打造“千年传承 建窑建盏”高铁冠名列车,向世界展示千年非遗“建盏”的魅力。

同年12月,建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窑建盏制作技艺”第五批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正式公布,范大富名列其中。

如今,在建阳,建窑建盏的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

范大富是谁?出生于1988年的他说:“我是一个努力在自己的赛道上精耕细作的建盏匠人,努力创作更多令人爱不释手的建盏。”

借助于建阳区委区政府精心打造“建窑建盏”这块金质名片的良好氛围,烧制出独具特色的建盏的范大富,通过网络让“范大富”建盏作品到达全国各地。

“最近销售还是挺不错的。”时间进入2024年,近来忙于创作建盏作品的范大富笑着说。

回到后井  再续建盏缘

“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

兴盛于宋的建窑建盏,其以胎体坚实、造型洗练、纹理鲜活、釉色多变、肌理瑰丽的特质,闻名于世。黑釉看似朴实无华,但釉里带有变幻莫测的纹理,蕴藏着超凡脱俗的美,契合了宋人平淡为美、俗中求真的审美追求,成为了宋人点茶、斗茶最重要的茶具。

尽管建窑建盏后来因朝代更迭和连年战乱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消散的只是仪式和潮流,其文化价值永存。

2000年以来,随着建盏重回大众视野,沉寂了千年的芦花坪,又变得喧闹起来。熄灭数百年的碗窑,重新燃起了熊熊的炉火,“鹧鸪”,又张开了美丽的羽翅。

2011年5月,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范大富出生在建阳水吉后井村的一个建盏世家中,因为家人爱盏、制盏,这种神秘的黑瓷也就成了一个鲜明的符号贯穿了他整个少年时期。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每一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建盏浑然天成的美感,让范大富对此念念不忘。

2011年从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他回到了后井,开始从学徒做起,跟随父辈学习残片修复和建盏烧制。同年底,因对建盏的热爱,再加上和制盏名匠李细妹是近邻的机遇,范大富拜在李细妹的门下,成为她的入室弟子。

传承创新  主创托底烧

范大富第一次跟随师傅烧制成功的盏就是油滴盏,因为早年油滴斑纹的烧制要比兔毫更为复杂,所以第一次的成功,为他的建盏复兴之路树立了一份信心。

此后数年,范大富潜心研究建盏的烧制,对于油滴建盏的烧制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的代表作黑底晶斑建盏釉面十分润泽,银色油滴斑纹清晰、层次分明,犹如包覆一层薄薄的水晶,深受藏家喜爱。

2016年6月,作品《鹧鸪斑孔雀开屏》荣获第九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华工艺优秀作品奖金奖;2017年3月,作品《金丝兔毫盏》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2017年9月,作品《仿古油滴大撇口》荣获首届建窑建盏文化博览会铜奖。

近千年后的回归,因饮茶文化的不同,对于器物之美的推崇,艺术的标准不一。当代建窑建盏的器型、釉色审美也有着与宋时不同的审美取向。

范大富觉得,建盏作为实用艺术作品,在坚守传统、尊重古法的同时,制作人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思考与创作,充分去发挥艺术的想象与创造。

“传承从来都不是固守不变,非遗传承还是可以创新的。”他说。

于是,2017年9月,深感自己理论知识不足的范大富,求学于江南大学艺术设计本科专业。

当然,在求学的过程中,范大富对建盏的研究和创作没有停止。

“做坯的时候,会想一想,入窑之后可能会产生什么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应该如何做,才能尽可能保证器型的美感,提高成品率?”

一边想一边做,范大富的作品越来越受欢迎。

2017年11月,作品《鹧鸪斑大盏》荣获第十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铜奖;2018年4月,作品《鹧鸪斑油滴大罐》荣获第十三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银奖;2018年,作品《仿宋12.5束口油滴》荣获福建省第三届“闽艺杯”陶瓷艺术创意设计大赛银奖;2018年11月,作品《黑底银斑束口盏》荣获海峡工艺优秀作品奖银奖。

在范大富的工作室,记者对工作室内的建盏感到好奇:以前见过的建盏在器型上一般都是施半釉,会有明显的釉泪,而他的建盏底部几乎都是被釉全覆盖的,显得平滑。

“这个是托底烧。实用性更好,也更漂亮。” 范大富说,传统上,因为工艺的问题,几乎都是施半釉。托底烧实现了全覆盖,可以更好地保护家具,避免粗糙的杯底直接接触家具表面。

据了解,早在2020年,范大富和几个有志于创新的青年建盏匠人便开始尝试烧制托底烧。经过研究,一年多前托底烧成品烧制成功,上市后广受盏友的喜爱。“也是我网络上最受欢迎的作品。”

追寻自然  让作品更具美感

建盏是黑瓷审美的艺术,亦是生活的美学。

建盏的美,有星斑油滴外观如闪耀的星星,有雨点油滴如雨天之后在玻璃窗上留下的痕迹,有鳞片油滴如鱼鳞般呈片状,层层叠叠,有兔毫斯如同兔毛云朵,纠缠萦绕……在一个个小小的盏中,有五彩斑斓,有绚烂夺目的色彩,犹如浩瀚宇宙,妙不可言。

范大富创作建盏的过程,就是一段不停追美的路。

“在造型的基础上,做一些改变或修饰,使它更具美感。说得简单一点,就像切黄瓜,实际上随便切,作为吃来讲,其实味道是一样的,但把它切成花,就会让它更好看。”他说。

这种思想,反映在范大富的制作上,逐渐让他的作品有了辨识度。在韵味、釉面、托底烧和一些细节上,有了与其他建盏匠人不同的个人特色。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建盏,还需要看底款才知道是谁的。作为一名匠人,我追求的是,盏友看一眼我创作的建盏在韵味、釉面及细节上的表现,就知道是我的作品。”范大富说,“这也是我想走的赛道。”他想通过自己下的功夫,做到术业有专攻,而不是市场喜欢什么就做什么。

如今的范大富,还会经常带着作品,找师傅李细妹交流。“既是感情的交流,也是技术的交流。建盏没有太多的文献可查,像师傅这样的建盏前辈,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可以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不久前,他注册了一个名为“古艺今雅”的商标。

范大富认为,建盏在宋朝时很风靡,是因为那时候的建盏符合宋朝人的审美。作为非遗传承人,要把一项非遗传承得更好,就要在掌握技艺的基础,创作出符合当下审美的作品。

他很赞同一位匠人前辈说的话: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在若百年甚至若千年过后,对于后人来说也是一种传统,可以在继承古代人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我们现代人的审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我们当下的文化潮流,这种建盏文化才能传播更远,更有生命力。

“就像唐诗宋词。想必唐宋时期那些诗人词人,创作了很多很多的作品,但流传至今也就是几百首。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些作品能与读者产生共鸣。建盏也是一样的,许多人爱建盏,是因为一些建盏能与他共鸣,能让他有美的享受。”范大富说,“我的建盏让人爱不释手,这是我的梦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