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浦城地名文化(下)

2024-03-16 14:30:0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甘跃华

浦城许多地名的变更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首先,城关主要街道名称变更政治色彩浓厚。

目前,浦城县城关的若干辖区(街道、村、社区)的名称,主要有解放、光明、爱民、胜利、民主、新华、和平、幸福、跃进、建设等。这些地名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人民群众生活美满……并且,这些地名也经历了几番历史沧桑、几度风雨变化。

据《浦城县志》记载,浦城在清代及其以前,境内地名大部分以所在方位、地形地貌、居民姓氏、一方典故命名。据《浦城县志》记载,原来,浦城城关的街名有直街、市心街、后街、前街、横街、棋盘街等,这些街名不难理解,直街,顾名思义,笔直而不弯曲;市心街,市中心地点之街;前街、后街则是以县城中心位置为坐标而进行界定。

还有如西山,指的是浦城人、南宋参知政事(副宰相)、理学家真德秀;体仁,则指的是浦城人、朱熹弟子、理学家詹体仁。以本土历史名人来命名地名,充分体现了浦城人对历史名人的崇敬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其次,标志性地名变更随形势而变化。

原先,在浦城有一个人所皆知的处所,叫添灯下,它位于今天爱民路与皇华山路交叉的十字路口,据《南浦赋》“添灯下十字街忆旧”一文中记述,清光绪年间,西乡黄柏村有一个姓崔的人独自在十字路口修建了一座添灯楼,添灯楼为两层木结构,底层为十字街通道,二层,为仿古式楼阁建筑,在中部上空,升高几米的圆形建筑物上,悬灯一盏灯,灯架为木质圆形结构,灯分上、下部两层,四边有翘角雕刻,灯身涂上彩色,外面用绫罗装饰,里面装琉璃碗一个,添灯油时,以木质活轮系绳索升降。所以,人们将此处称为“添灯下”。我翻阅了许多史料,所记载的名称都是“添灯下”,其实,按照我的一家之言,除了称其为“添灯下”之外,似乎还可以称其为“天灯下”或“添丁下”。为什么这样说?一盏明晃晃的明灯,高挂于几丈高的灯架上,不像是天上的灯光普照人间大地吗?再者,在浦城话中,“灯”和“丁”是完全同音的,而添财添丁、人丁兴旺,无疑是人们美好的期盼。因而,称其为“添丁下”应该也未尝不可。

从前,浦城还有一个叫天长社的地方,也是无人不知的。原来这里是一个名为“天长社”的所在地,所谓的社,大致类似于现在的社区吧,而天长自然是取天长地久之义了。也是由于后来在这里建设了一个圆弧,为了区别大圆弧,人们便将这里称为“小圆弧”。现在,提到天长社好像没有几个知道了,而挂在人们嘴边上的则是小圆弧。

浦城还有一个地名不得不提,那就是一个叫“老车站”的地方,因为那里曾经是浦城客车站多年的旧址,人们南来北往都必须由此上车下车。老车站早已搬走,这个地方现在称它为老车站的人也已不多了,因为那里建了一个叫安华的小区,所以人们习惯上都称之为安华了。

再者,新地名的出现凸显浦城本土文化特色。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汹涌澎湃。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一些新的地名也会像雨后春笋一样悄然涌现。近年来,浦城县也命名了一些新的地名,比较令人关注的有,四贤大道、德秀路、方志敏广场、真德秀广场、丹桂河等等。

四贤大道中的四贤,指的是史书中所记载的“浙南四君子”:刘伯温、章溢、宋濂、叶琛。这四个人都是明朝的开国元勋,其中章溢的祖籍在浦城,他曾在浦城的匡山隐居,其间,他的好朋友刘伯温、宋濂等都到匡山探望,刘伯温曾写下著名的《苦斋记》,宋濂曾写下《匡山看松庵记》。2012年,浦城县在东南门户建设了匡山四贤大型雕塑,雕塑前那条通往城关的路便被命名为四贤大道。

德秀路中的德秀,指的是浦城人真德秀,真德秀为著名的理学家,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代表作为《大学衍义》。真德秀为官以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勇于直言、勤于吏治而蜚声当世。真德秀不仅是一代贤臣,更是一代大儒。真德秀对于理学的最大贡献,是确立了理学的正宗地位,以至影响尔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五六百年之久。

方志敏广场坐落于仙楼山下,原来叫仙楼山文化公园。1932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在随军党代表方志敏、政治委员聂鸿钧的率领下入闽作战,闽北红军独立团团长黄立贵、政治委员薛子正带部参战。盘踞在浦城的守敌,分别驻扎在城关、临江、忠信各一团。19日,红十军由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转战浦城。这时,临江的援敌在九秋村被击溃,忠信的援敌闻风惊逃。城内守敌聂进龙团及民团,烧毁了城外民房,凭借着高厚的城墙进行顽抗,红军强攻一整夜未克。次日凌晨,红军发起总攻,与敌激战,6点多钟全面告捷。红十军驻扎浦城3天,发动农工,建立工会、农会、赤卫队,成立浦城县苏维埃政府。为了纪念方志敏率红十军解放浦城,2012年在广场中树立了一个方志敏率红十军解放浦城的纪念碑,所以更名为方志敏广场。

真德秀广场是浦城县新建设的一个休闲广场,中间立有真德秀雕像,所以命名为真德秀广场。

浦城将新修建的环城河命名为“丹桂河”。是因为浦城丹桂已经成为了浦城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丹桂,1989年经县人大会议确定为浦城县花。2007年1月,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浦城县为“中国丹桂之乡”。2009年省政府将“浦城丹桂茶制作技艺”命名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当今时代,以上这些地名的命名,表达了浦城人民打造底蕴深厚的文化高地的美好期盼与坚定决心。

地名的种类——自然与人文特征凸显

地名的命名是有着多方面要求的,是一项文化工程,也是一项科学工程,决不能随意地信口开河或主观臆断。就像生孩子取名字一样,虽然有的小孩子生下来,为了方便随口取了个“阿狗”“阿猫”之类的小名,但是,小孩子长大后,无不自行取个或文雅或响亮的大名。因为,不管怎么说,小名总是上不了大台面的。

地名也是一样,取名时总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简单概括起来说,浦城的地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其一,数字地名组合有序。

和许多地方一样,浦城的地名命名有一个挺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地名是由数字开头的,这些数字地名简单明了、通俗易记,如一字开头的有“一渡关”等;二字开头的有“二九四”“二度关”等;三字开头的有“三里亭” “三角坪”等;四字开头的有“四祖铺”“四担”等;五字开头的有“五里塘”“五一三路”等;六字开头的有“六处凸”“六丘”等;七字开头的有“七里头”“七墩”等;八字开头的有“八角亭”“八佛殿”等;九字开头的有“九牧”“九秋”等;十字开头的有“十里排”“十字岗”等;百字开头的有“百丈”“百步岭”等;千字开头的有“千里马”“千家山”等;万字开头的有“万安”“万寿桥”等。这些地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无所不包。

纵观这些数字地名,各有来历,各具特色,或有掌故,或有传说,或有趣闻。综合起来看,这些地名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地标物而得地名:如八角亭,由于此处有一个呈八角形状的小亭,地名由亭而得。

2.由地形、地貌的特点而得地名:如百步岭,由于此处有一条长达百余步的山岭,故此得名;如十字岗,由于此处地形如十字山岗,故此得名。

3.由某一景观的面积大小或长短而得地名:如十二担、十八担、六丘等,指的农田的面积,由此得名。

4.因古建筑而得地名:如万寿桥。

5.由甲乙两地距离而得地名:如十里排,因城关到达此地十里路程而得名。

6.由纪念某一历史事件而得地名:有一句民谚在浦城是广为流传的——“无衣无裳,莫过杉坊渔梁”。民谚中提到的杉坊是浦城县九牧镇的一个村子,而渔梁则是浦城县仙阳镇北部的一个村子,它与大名鼎鼎的渔梁驿紧紧相连。

还有一句民谚也是浦城人所熟知的——“绵山戴白帽,东波浪滔天”。绵山,位于浦城县永兴镇连源村东坑和莲塘镇溪洲村交界处的大岭头。绵山由三座山峰组成,主峰最高,海拔1234.1米。每当要下雨的时候,绵山的山顶便会云雾缭绕,犹如山顶上戴了一个白色的帽子一样,这是因为绵山上有很多的天然阔叶林,气候一有了变化便会呈现出一定的先兆,所以当地人称绵山为“天然的气象站”。所以“绵山戴白帽,东波浪滔天”这句谚语,说的就是,绵山一旦大雾弥漫,大雨就即将来临,河水必定上涨,应该要提早做好防洪防涝的准备。

7.由于某部门或单位的所处位置而得地名:如“二九四”,指的是原来福建省核工业二九四大队的所在地。

其二,姓氏地名渊源久远。

中国人重视血缘关系,习惯于聚族而居。浦城县姓氏族群居住形态同样如此,一般都是同姓氏的人居住在同一个村落,尽管近些年来人口流动性较大,但这种形态仍然非常明显。这一特征从地名上就可以看出来,如苏处弄、李家坞、祖处、卢家湾、徐村、高家、陈家山、郑家源、王家庄等等。

这些地名,都蕴含了氏族文化信息,让人一看就清楚这里以哪个姓氏为主。同时,这些地名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某个姓氏的脉络渊源。翻开某个姓氏的族谱,我们更不难看出这个姓氏的历史走向。

如今,浦城已经成为了举世公认的章氏发祥地,“天下无二章,祖根在浦城”已成为天下章氏宗亲的共识。每年回祖地浦城寻根谒祖的天下章氏宗亲数以万计。

其三,地名方位走向明晰。

用某些表示方向、位置的词,与其他词语组合而成的地名,称为方位地名,简言之就是指含有方位词的地名。地名中常见的方位词有东、南、西、北、中、上、下、左、右、前、后、内(里)、外等等。

在浦城,方位地名也不少,如衙前、西山下、后洋、村头、官岭下、水尾、坑头、上西山、青山下、水东、水西、中村等等。

这些地名,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以一个具体方位作为参照物,然后以不同的方位来命名。比如衙前这个地名,“衙前”曾经是浦城一个代表性的处所,因为,那时指的是县衙门的前面。现在,很少有人这样叫了,上了点年纪的人提到衙前还会有点印象,而年纪轻的一代,基本上没人知道衙前在什么地方。

其四,动物地名生动有趣。

所谓动物地名,指的是以动物来命名的地名。这种地名各地可见,在我们浦城也不少。如以猪命名的地名,有猪背岭、猪肚丘等;以牛命名的地名,有牛角湾、牛尾山等;以鼠命名的地名,有老鼠山、老鼠岭等;以马命名的地名,有马山、马蹄角等。其他的还有,螺蛳地、鹧鸪垄、羊尾巴、龙根、虎头山、狮子林、鸡蛋岗、麒麟坂、金凤、象鼻头、狐狸峡、乌龟山、燕子岩、鹭鸶滩、老鹰岩、凤凰尖等。

纵观这些地名的命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由古代的动物养殖场而得名。如,牛场,应该就是指此地当年曾经是养殖牛的场所。二是由某种动物群聚众多而得名。如,乌猪窟、野猪窝、鹭鸶滩等自然是指此地是这些动物的繁殖地和生长地。三是因地貌形似某种动物而得名。如,牛尾山、老鼠山、象鼻头、乌龟山等指的当然是这些地形地貌的象形特征。位于九牧镇渭潭村的老鹰山,就是因为山上有五座山峰,其火山岩形成的峭壁形似老鹰而得名。四是因古代建筑而得名。如,虎哨桥、白马亭等指的是地名因桥、因亭得名。

其五,植物地名千姿百态。

在我们这么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度里,自然界的植物千姿百态,因而以植物命名的地名俯拾皆是。在浦城这种以植物命名的地名也很多。如,梅林、枇杷坞、苦楮树垄、葡萄源、槐岭、香菇铺、桃林、菖蒲坑、葛山、苦竹塘、梨树园、油麻垄、香菇山、葫芦丘、芭蕉岩、棉花岭、枫树湾、木樨林等等。

这些植物地名多数是以某种植物的群聚生长为主要命名依据,如苦楮坑,自然是依据该地苦楮成片而得名;梨树园,自然是以该地梨树成林而成名;枇杷岭,自然是指该地枇杷种植繁多。此外,还有就是以植物形状命名,如香姑山、葫芦丘、芭蕉岩等。

富岭镇双同村有一个自然村叫杨梅山,这个地名颇有来历。说的是,南宋的时候,浦城人、朱熹弟子、理学家詹体仁的儿子叫詹端愿,他原来在京城做官。死了以后,埋葬在高泉里古竹寺前山,也就是现在的杨梅山一带。詹端愿的儿子叫詹承懋,在此为父守墓,这个人很孝顺,为了能够永久陪伴父亲,便在这里垦荒种地。后来,他又想到,祖父、祖母等人的墓地都在外地,不便于祭拜守望,为此,他将这些先辈的墓地从外地迁回。后来,他又到江苏、浙江等地,找回来许多上佳的杨梅树品种,在山上广为种植。所以,后人就把这里叫做杨梅山了。

其六,典故地名底蕴厚重。

几千年的文明史流传着许多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沉淀着历史的风云,也积淀着地名的文化。在我们浦城,这种典故地名也不少。如,梦笔山、五显岭、折桂岭、九十渡、仙楼山、大荆山、荣华山、清湖里、傻婆桥、旧馆、马迹村等等。

这些地名的主要特征是,每个地名都有着广为流传的历史典故或民间传说。

再如,浦城仙阳镇有一个叫做麒麟畈的地方。相传从前有一天,有一位中年农民赶着一头牛去耕田。中午吃饭时,他拴好牛就回家去了。午饭后,他来到田里,看到自己的母牛旁边有一头小牛,他有点奇怪,快步走到牛跟前,一看,他愣住了,这头小牛在吃铁,把他的锄头、犁头等全部都吃光了。他发现,这不是小牛,而是一头叫不出名称的怪兽。这时,其他几个农民围了过来,三下五除二,用刀把怪兽的肚子破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原来怪兽的肚子里全是些白花花的银子。人群中有一位见多识广的老人说:“这是一只麒麟呀。它吃铁就能排银,吞铜就能泄金的。”后来,因为这里曾经出现过这么一头排银的麒麟,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麒麟畈”了。

其他的还有,梦笔山,就因着江淹的两个成语故事“梦笔生花”“江郎才尽”而得名;五显岭,就因着五显大帝的传说而得名;九十渡,就因着李三保一夜撑了九十回渡船的传说而得名;仙楼山,就因着柳霖、黄子颠在清顺治年间构筑迎仙楼,欲求仙人来归而得名;米坑,因着公鸡吐米的传说而得名;马迹村,因有着张麒麟宝马的传说而得名。

地名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文化资源。上千年来,浦城的诸多地名虽然几易其名,但是,却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文化含量高的地名尽管因某一特殊历史时期而改名,但国泰民安之后,很快便恢复其原名;而有些没有文化含量明显带着特殊时代特征的地名,都延续不了多长时间,成为了短命的时代产物。

从这个角度而言,无论任何事物,只要与文化结缘,只要与文化“联姻”,必将爆发出强劲的生命力、亲和力、创造力,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