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花开 福满和平——邵武和平镇全力做好全省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现场推进会“后半篇文章”

2024-04-02 09:20:0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闽北日报记者 卢国华 通讯员 黄婷丽

通关文牒

非物质文化遗产枫林窑文旅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撂荒地焕发新活力

乡村振兴,向美而行。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多年来,起笔于群众利益、落笔答“四个之问”,用一张蓝图绘出万千诗画村庄,造就万千幸福城乡。

邵武和平,闽北的一个小镇。面对乡村振兴这张“全国卷”,和平镇将深学“千万工程”经验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对南平“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省委、市委相关部署,加快建设“形神兼备”的美丽乡村,交出一张具有当地特色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答卷”。

特别是去年7月中旬,全省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福建美丽乡村现场推进会在邵武召开之后,和平镇加快推进旅游兴镇与富民强村的工作速度,全面推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节点乡镇与世遗1号风景道和平驿站的建设力度,统筹推进以“和平土特产”为主的特色产业提升进度,系统推进以“五治五风”为核心的乡村治理体系温度,综合推进以“三清五美”为载体的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的整治广度,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活”起来的千年古镇

“热辣滚烫”的甲辰龙年春节长假,和平古镇景区推出了一款文创产品《通关文牒》,一经面市,就赢得许多人的喜爱。

“和平戏院、旧市义仓、和平书院等打卡点,需要我们一个个去找,通过游戏考验后,就可以盖章。集齐所有章后,还能兑换一份当地的黄精长寿面。”来自福州长乐的游客陈建说,“这项活动的趣味性和体验感都很不错!”

以古镇特色景点为目的地,结合新年寻五福龙,为游客量身打造的《通关文牒》,成为今年和平古镇景区的新亮点,吸引了年轻游客争相参与打卡,带动了新的旅游消费风潮。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广大市民、游客的拍摄需求,和平古镇春节期间还通过人工降雪,别出心裁地在南门的城门口开展了古镇飘雪、飞天仙女等体验互动活动,新的玩法让和平古镇的旅游市场更加火爆。据统计,春节8天假期,和平古镇景区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

和平,古称“禾坪”,建镇始于唐朝,距今已1400多年,是福建省历史最悠久的古镇之一。这里在唐宋时期因贸易往来频繁而被称为“旧市街”,为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大量留存的明清建筑,让和平宛如一座历史博物馆,成为闽北古民居群的典范;被誉为“福建第一街”的古街巷,还有丰富的民间工艺、传统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古镇曾经的繁华。

22年前,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和平镇考察调研时,称赞这里是块“宝地”,叮嘱地方干部和群众要保护好古镇,并提出了“旅游兴镇”的设想,为古镇发展擘画了蓝图。

殷殷嘱托重如千钧激起壮志。多年来,和平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把规划执行到底。按照“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的要求,统筹推进古镇保护开发建设,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文化是古镇的生命线,市场需求则是发展方向。不能将古镇建成千篇一律的商业街,要赋予古镇生命力和成长性。”和平镇党委书记熊立说,“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去年10月,职业经理人谢必雄及其团队入驻,量体裁衣为古镇植入新业态。”

“要让和平古镇‘活’起来,必须‘跳出古镇做古镇’。”现任邵武市武阳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谢必雄说,“我们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千年古镇风貌的同时,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旅游新产品,引进全新业态,以‘俗’的形式将古镇的‘雅’呈现出来,让和平成为现代化的旅游栖息地。”

撂荒地焕发新活力

如果说,漫步和平古镇,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那么,位于入镇必经之路的和平镇童家地共富田园综合体,则将我们拉回到现代化的农业天地中。

阳春三月,又到了油菜花开的季节。童家地共富田园综合体内几百亩的油菜竞相吐艳,与翠绿的青山相互映衬,一黄一绿,给人以视觉享受。

金黄的油菜花、彩色步道,搭配上巨型稻草人,吸引了很多游客,都忍不住跑上去和它们合个影。

“原先,这里可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可不是我们眼前的美丽景象。”和平镇党委政法委员赖毅力介绍说,近年来,和平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通过实施田园综合体项目,让300亩撂荒地重新焕发了活力。“不仅是良田,也是网红打卡点。”

行走在彩色步道上,春风拂过,油菜花在风中荡漾,朴素而美丽,淡淡的花香弥漫,扮靓了整片田野。

“整个项目依托连片高标准农田改造区以及和平农业园项目区,由闽台融合乡建乡创陪伴式服务团队设计,集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中草药繁育、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谈起田园综合体项目,赖毅力娓娓道来。

赖毅力介绍说,项目有三大特点,第一个是旅游业态扩面。“和平镇积极融入‘世遗1号’风景道,打造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乡镇,以跳出古镇发展旅游的战略思维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丰富旅游业态,做到农旅结合。”

“第二个特点是乡村产业增效。我们通过产业融合,促进并深化各产业的联动,带动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以‘农业+旅游’为基础,结合其他产业布局,推动建设以特色农业为核心、以地产为引擎、以文旅为配套并结合其他衍生产业于一体的产业体系。”赖毅力说,第三个特点是乡村文化提质。“通过打造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的乡村文化景观,将悠闲和超脱通过农事体验展现出来,让游客在体验中能满足自己的‘田园梦’。”

赖毅力说,整个项目分三期建设,计划在一期美丽田园基础上打造二期和平农业园采摘、垂钓、花卉大棚、亲水平台等功能体验区;三期发展户外露营。“一期项目已于去年11月完工,目前,二期项目区和三期项目区稳步推进,已经完工了一些小项目。”

林下空间风景独好

闽北,“八山一水一分田”。和平,同样如此。因此,发展林下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林下种植让林地空间被充分挖掘利用,种出好‘钱景’,也让山林‘活’了起来,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和平镇人武部部长杨勇说。近年来,和平镇利用特有的山林地资源优势,推广林下种植中草药。

杨勇说:“镇里积极引进润身药业,采取‘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经营形式,采用流转土地大田优势及林下合作模式,在和平国有林场种植黄精、厚朴、建泽泻等13种道地中草药,实现林地种植1857亩,田地种植230亩,建设成为润身中药产业科技示范园。”

与此同时,和平镇充分发挥政府、润身中药“乡村振兴合伙人”及乡村三方优势,探索生态银行实践路径,带动当地300余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林下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和平镇治“穷根”的新良方。

走进润身中药产业科技示范园,只见苍天林木耸入云霄,山下的樱花开得正艳,一条木栈道铺就而成的生态步道直抵深山。拾阶而上,虫吟鸟鸣、山风过耳,构成了一幅绿美生态画卷。

“这条木栈道是去年7月铺设的,主要是为了让游客亲眼见到黄精的林下种植环境。这也是和平推动药旅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杨勇说,和平镇的生态环境很适合中草药的种植,又是国家4A级景区,游客量大。“近年来,我们立足实际,深挖自身特色,在‘中药材+旅游’上做文章,努力探索‘药旅融合’新路,推进中药材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在另一边的禾坪绿谷中,同样也有一条新修建的木栈道在林下延伸。木栈道两边,工人们正忙着种植黄精、七叶一枝花等。

“既然是药旅融合,那么就要有规划,有观赏性。林下种植的中药不再像原来那么随意,而是有规律地进行种植,组成不同的图案。”杨勇说,同时,镇里还在林下夹杂种植芍药等花卉,设置一系列装饰小品等,为林下空间增添新意。

杨勇表示,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创新措施,蹚出药旅融合新路,让游客在观赏古镇古貌之余,还能在林下赏药花、游药圃、学药理、品药膳,达到“一次旅游,多重收获”的效果。

小庭院也有大作为

三月春风,吹开新绿。走进和平镇危冲村枫林自然村,村里既有青砖黑瓦、修旧如旧的传统民居,也有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很多民居的墙面上都有青白瓷的彩绘,弥漫着艺术气息。

在一个小院内,刚过古稀之年的村民邱德庆忙着将自己制作的青白瓷泥坯摆放整齐、晾晒。泥坯虽未烧制,但也别有一番韵味。

“这门手艺我做了50多年。早些年一直在外地做,2000年回到村里。”邱德庆说,“这几年,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我就把自家院子收拾了一下,摆上自己的作品,经常会有外地客人过来购买,一年下来有20万元左右的收入。”

“枫林窑坐落在枫林自然村,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目前村里还保留着两个明代的老窑遗址。”挂点危冲村的和平镇纪委书记黄梦雪介绍,根据考古发掘,邵武枫林窑生产的青白瓷釉色晶莹、质感细腻,可与景德镇青白瓷媲美。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邵武市是福建省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县。近年来,和平镇立足枫林窑特色产业发展实际,坚持“原生态、高品质、低成本、有特色”理念,探索发展庭院经济。

“这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枫林窑青白瓷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吸引了许多在外村民返乡创业。目前,村里已成立3家公司、4家合作社、33家工作室。”危冲村党支部书记杨亚平说,村里还出资60%成立枫禾林工艺品有限公司,探索“农户+公司”模式,“由公司对外统一接单,并根据村民所长进行派单,既有利于枫林窑品牌的打造,同时也可实现村财和村民双增收。2023年,枫林窑产值超过500万元。”

此外,和平镇以“小庭院”促乡村振兴,通过建设“五小园”(“小果园”“小游园”“小工园”“小菜园”“小花园”),推进庭院经济多路径、规模化发展,目前已打造各种类型的庭院经济100多个。

今年2月底,邵武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与邵武农商银行签订“庭院经济”战略合作协议。首批10户“庭院经济贷”贷款对象获得授信285万元。

熊立表示,和平镇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并在全镇推广发展各具特色的庭院经济,让小庭院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乡村善治幸福满“格”

郡县治,则天下安;基层治,则百姓安!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和平镇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形成党委统揽、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同心圆,稳固基层社会治理根基。

赖毅力介绍,和平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想办法、出思路、拿主意,推动“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打造“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共同体,不断拓宽全民共享覆盖面,筑牢“乡村善治”一道防线,打造具有和平特色、时代特征的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推开群众幸福生活的一扇“心”门。

对此,今年62岁的和平新村村民邓员昌感触颇深。

“过年前,我们拿到了房产证,心里终于踏实了!”邓员昌说,2012年,得益于易地搬迁政策,他从和平镇朱源村搬进和平新村,但多年来房产证一直办不下来。“大家心里都很着急。”

赖毅力说,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让村民办不下房产证。“去年主题教育开展期间,我们将‘群众上访’变‘干部下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与邵武市不动产中心、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互动联动,持续、高效推进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在春节前为和平新村20多户村民办好了房产证。”

“房产证办好了,困扰我们多年的‘心病’治愈了。”邓员昌笑着说。

乡村善治,源于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新期盼”,赢在群众“总动员”,胜在群众“得实惠”。

赖毅力表示,“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的“五治融合”源于基层实践,既是“枫桥经验”在和平镇的创新发展,也是和平镇构建新时代农村社会善治新体系的密码。“‘五治融合’在和平取得显著成效,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向上向善蔚然成风的良好乡村治理局面正在逐渐形成。”

“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引领、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20多年来,‘千万工程’为我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科学路径、实践样本。”熊立表示,新的赶考之路上,和平镇将继续用好“千万工程”这把“金钥匙”,为群众开启乡村振兴的“幸福门”。

(本版图片均由和平镇提供)

图片说明:

禾坪赋

和平新村

[责任编辑:陈雨薇]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