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宋徽宗学品茶

2024-04-26 10:35:1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张松辉

喝茶,是生活;品茶,是艺术。

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修身问道的探求,从远古一路走来。《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从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发现人工种植的茶树遗迹,我们的祖先早在六千多年前就开始利用茶叶了。从生饮嚼食到调饮煎煮,从宋式点茶到煮水瀹泡,变换的是茶饮的方式,不变的是探寻茶中真味。

茶有真味,却也难寻。

茶,作为山川至灵之卉,似宋徽宗说的“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那如何才能觅得一杯“祛襟涤滞,致清导和”的良茶呢?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给出了他的见解:“夫茶以味为上,甘香重滑,为味之全,惟北苑、壑源之品兼之。”北苑贡茶是宋代的皇家御茶,以其茶品的“甘芳精至”而“独擅天下”。“香、甘、重、滑”正是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定义好茶的标准。

让我们随着宋徽宗从“香甘重滑”四个维度来识得一泡好茶吧。

“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宋徽宗认为,茶的香气如兰若芷,清神悦心,不是龙涎、麝香所能比拟的。茶香因品种特征、加工方式和种植环境的不同而显现出各异的类型与气质。如何从香气的维度来探究一泡好茶呢?纯异度与清雅度及浓郁度。热嗅辨纯异,当我们煮水煎茶或冲饮瀹泡时,茶汤热气升腾,茶香扑鼻而来 ,此时我们可辨别茶香中是否存在不协调的异味。温嗅辨清雅,当茶汤温度降到55度左右时,通过温嗅来判断香气的品种类型及清雅程度。冷嗅辨浓淡,即是通常人们说的“冷后有余香”,饮后杯中茶香久久不散便是香气浓郁持久的表现。宋代的王禹偁《龙凤茶》中“香于九畹芳兰气”,茶香清新如步入空谷,幽兰传芳,心旷神怡。

“啜苦咽甘,茶也”,可见茶汤的鲜甜是茶的特质。曾在北宋咸平年间任福建转运使的丁谓,在建州督造贡茶。“北苑龙茶著,甘鲜的是珍”是他的茶学专著《北苑茶录》中对北苑贡茶鲜爽甘甜的体验。茶叶中的茶氨酸与可溶性糖是茶叶鲜甜的重要物质,茶汤中的苦味是因为茶叶中含有过量的咖啡碱与茶多酚。茶叶的甘鲜主要是茶汤中的酚氨比来决定的,海拔越高,氨基酸含量越高。可溶性糖有甜味,茶氨酸鲜爽,都让人心生愉悦。若我们喝到一泡茶,能回甘生津,那应是茶中的不可多得之物了。

茶汤醇厚饱满。梅尧臣在《尝茶和公仪》一诗中有“汤嫩水轻茶不散,口甘神爽味偏长”的诗句。“茶不散”“味偏长”道出北苑贡茶的滋味醇厚让人久久回味的特点。茶汤滋味是由茶的总体浸出物决定的,由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果胶、色素等组成。茶的浸出物越多,茶汤越厚重,茶的品质越高。俗语说得好,“浓非厚淡非薄”。辨别茶汤的浓淡不能靠眼睛,不是茶的颜色越深滋味就越强。滋味需通过啜饮来判断,让味蕾充分体验。若觉得茶汤中香气馥郁、汤感黏稠、滋味立体而又刺激,这才是醇厚饱满的汤感带来的体验。茶叶的内涵物与茶的种植条件是密不可分的,一是山场,即茶圣陆羽所说的“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一是海拔,高山的茶叶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也是内涵物高的另一原因。

汤感细腻丝滑。北宋大文豪苏轼是个美食家,对味蕾的要求自是不低,他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骨清肉腻和且正”一诗句,也是对茶汤的细腻顺滑的精到体验。有人说不苦不涩不是茶,但又苦又涩肯定不是好茶。茶叶中的涩感是由茶叶中茶多酚引起的。茶叶中过量的多酚类物质会与口腔中的唾液反应形成不透水的膜,让舌头和上颚发干发涩。茶多酚,嫩芽含量高,粗老叶低;夏茶含量高,春茶含量低;日照长的高,散射光多的低。同时茶的加工工艺不到位也是造成茶叶涩感的重要原因。以北苑乌龙为例,若是在制青过程中茶青的走水不到位,茶汤中的涩感将增强。

喝茶,可解渴提神;品茶,可抚慰人心;行茶,能修身悦志。“香甘重滑”品出人生好味。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