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厝乡开路节民俗:开山路 品乡味 扬新风

2024-05-20 14:30:0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王晓云 林培娜

开路节,是邵武市张厝乡每年农历八月初一秋收开镰前,村民自发组织修整道路、开挖沟渠、铺设便桥、迎接新秋大忙之季的传统节日。2023年,张厝乡开路节民俗入选南平市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据了解,张厝乡开路节民俗始于唐末宋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在节日这一天,男女老幼齐上阵,男劳力会自发上山开路、劈草、填洼、补石块,对上山的道路进行修整,以便农事,为秋天的收获做好充分的准备。张厝乡民风淳厚,这一民间习俗代代流传,延续至今。

相传宋朝时期,官府清理各地的户籍人口,对福建进行统一的行政管理。张厝和其附近一带都被编成村、组,以便于集权政府的税收、科举等管理。然而,由于各村组之间相通的都是土石路,且张厝地处山区地带,春夏雨季,一场场暴雨引来山洪,把路冲击得面目全非、坑洼不平。于是便有北方移民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就是以每年八月初一为始,中秋节前为终,居住在各个行政区域的人们一起把本地通往外界的乡间道路修好,即各扫门前雪。这样,不仅方便下阶段的秋收农忙季节村民的农耕生产,又可以在收成以后将农民收获的农产品输送到外面进行交换。这样,他们就年复一年地在每年的八月中秋前,通过有效组织对本地道路进行锄草、清沟、填坑等维护,这一传统有效地保证了人员与物质的对外交流,突破了交通不畅的瓶颈。

“开路”之后,村民们会办一餐丰盛的开路宴。舂糍粑、做包糍、备上好酒好菜,以此来慰劳修路的乡亲。会餐时,长幼依序入座后,便正式开始。张厝乡村民好酒好客,酒过三巡后话匣子就打开了,平日家长里短的矛盾也就说开了。比如邻里之间大大小小的摩擦往往在“开路节”一起劳动、会餐时得到化解。

“开路节”从开始仅限男劳力参加到现在全民参与,从局限于方便农事的道路修整,到现在涵盖了对清洁村容村貌、创建美丽乡村等内容。修通田里的道路和水渠,除去道路两旁的荆棘杂草,不仅是积极参与美丽乡村的创建,更以此寄予对全乡老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

2022年8月27日,张厝乡举办了首届开路节,传承乡土民俗,汇聚人气活力,展示张厝形象。开路民俗文化节包含文艺演出、民俗互动体验、特色美食体验、特色农产品展销、水上乐园等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体活动,让群众能近距离体验家乡民俗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为农村发展激发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在首届开路节“热度”基础上,张厝乡继续弘扬传统文化,成功申报南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开路节”民俗文化馆,打响“邵武是个好地方·生态张厝”品牌。

开路文化节上,参展商带来了“红菇”“笋干”“蜂蜜”“杨梅干”“彩色(生态)糙米”等特色农副产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突出体现了张厝乡农产品绿色、健康、环保的特点。黄梅戏、木偶戏、竹编、剪纸、糖画、捏面人等传统民俗互动体验,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浸入式地传播张厝乡文明新风和传统文化特色。

开山路,品乡味。开路节,开的不仅是一条丰收的农作路,还是一条生态宜居建设的新路径。张厝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他们将深入挖掘传承张厝乡“敢闯敢拼”“开路致富”等优秀人文精神,推动生态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一条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一批成熟的生态农产品,推介一批经典特色文化,在讲好张厝故事、传承历史文脉、打造“生态张厝”等方面持续发力,使张厝“文旅”协同发展,让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

(王晓云 林培娜 整理)

(本组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