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光泽县鸾凤乡:蹚出乡村振兴共富路

2024-06-06 09:40:0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

大武夷新闻网讯  经过阵雨“洗礼”,光泽县鸾凤乡饶坪村的50个美丽庭院格外清新靓丽。一庭一院或繁花盛开,或宁静质朴,漫步其间,犹如现代版“桃花源”。

“建设这些美丽庭院,‘乡建公司’可出力不少。”饶坪村党支部书记李源爱说,自从鸾凤乡成立“乡建公司”——光泽县君安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推行“村工程乡代建”机制,饶坪村修路、修水沟、盖房等小工程都交给“乡建公司”,省事、省心又省钱。

如何把农村小项目做成村级增财、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大好事?近年来,光泽县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践行以工代赈政策理念,在全国首创农村小型建设项目“村工程乡代建”模式,积极探索完善“乡建公司”做法,“乡建公司”承包农村中小项目建设等事务,将“沉睡”资源有效转化为乡村振兴“澎湃”动能,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为破解基层治理难点、乡村服务痛点开辟了新路径。

光泽县“村工程乡代建”模式不仅被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还被列入福建省首批“一县一特色”专项改革任务清单。

让村财增收有新渠道

“同样是做工程,没有‘乡建公司’,钱让第三方赚走;有了‘乡建公司’,钱都留在了村里。”说起“村工程乡代建”,光泽县鸾凤乡油溪村党支部书记傅斌笑着说,去年,油溪村拿到了16.5万元分红,村财首次突破60万元。“村财增加了,可以更好地用于村里的民生工程及小型公益事业建设,让村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23年,鸾凤乡君安公司共承接小型建设项目34个,带动村财增收76.21万元。全乡有6个村分红超过5万元,油溪村拿到的分红最多,也是光泽全县推广“村工程乡代建”机制后,获得分红款最多的一个村。

作为“村工程乡代建”机制的发源地,光泽县华桥乡这几年的受益更为明显。

2020年3月,华桥乡党委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关于简化优化农村小型建设项目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精神,在总结华桥村发展“物业型经济”带动村集体增收的基础上,创新“双工法”(工匠法+工料法)实施小型项目建设模式,把振华物业变更升级为由全乡12个行政村集体参股的“乡建公司”。

2020年以来,“振华乡建公司”共建农村小型项目172个,带动村集体增收329.9万元,农民增收729.9万元,小项目提高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干部威信的同时,也激发了村干部和农民争项目做项目的热情。

2022年,光泽县委、县政府在华桥乡创新的基础上总结完善,印发了《关于提升乡村建设公司运营管理若干意见》,向全县7个涉农乡镇推广,“村工程乡代建”机制应运而生。

截至目前,光泽县“村工程乡代建”机制共实施农村小型工程项目237个,累计带动村财增收316.11万元,当地群众增收740.48万元。

“‘村企共建’,不再是企业单方面付出,而是村里和企业双向发力、互利共赢。”光泽县住建局副局长官建文表示,“乡建公司”让现代企业制度立根乡土,镇、村党组织不过多介入企业经营,公司按市场规则办事,工匠、村民凭技能务工领酬,实现了党组织和企业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工程建设、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相互支持。

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以前,为了赚钱,我们在外漂泊打工。现在,在家门口的‘乡建公司’上班,不仅有工资,还能照顾家人,挺好的。”说起“乡建公司”的好处,华桥乡官屯村工匠王建明说。

“我主要负责金映生态茶园茶空间建设项目的泥水工作,干了一个多月,赚了差不多1万元。”同样通过“村工程乡代建”尝到甜头的吴屯村工匠周兴福笑着说,“‘乡建公司’让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赚钱顾家两不误。”

原先,因为村里的项目都被外人包去了,像王建明、周兴福这样的农村工匠只能往外跑。

现在,光泽全县推行“村工程乡代建”模式,从项目承接、项目设计、项目用料到项目用工、项目监管,全链条都有保障,各村的工匠也都陆续回来了。

“以前村民不出村、不离家,最怕的就是没活干。现在成为‘乡建公司’的‘在册’工匠,只要公司有项目,大家就有活干。”华桥乡党委书记黄水旺说,“项目建设离不开人,通过‘乡建公司’这一平台,可以持续性地促进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提高劳动技能。”

为了更好地深化劳务供需对接,光泽县成立了县工匠服务中心,制定乡村工匠评选、聘用等办法,建立工匠名录库,由“乡建公司”统筹调配,让群众就近务工。

目前,光泽县已有在册乡村工匠1000多名。他们通过参与村工程项目建设,加上务农收入,全年收入算下来比在外面打工还高。

华桥乡华桥村党支部书记、“振华乡建公司”执行董事黄泽毛介绍,“乡建公司”还建立了“黑白”名单制,对一些偷懒耍滑、技术不精的工匠进行定期清退。

不仅如此,光泽县还通过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对乡村工匠进行联合培训,更好地提升乡村工匠的能力素质。同时,结合“乡建公司”覆盖面广、运营灵活、就地就近等优势特点,帮助“乡建公司”对接乡村公共服务需求,拓展物业管理、土地流转、撂荒地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营等民生性有偿服务,让公司有业务、村民有活干、乡村能发展。

让村工程晒在“阳光下”

“从村里研究通过客运站项目,到施工建设、项目用料……我们是盼着、看着它建成。”日前,华桥乡官屯村村口的港湾式客运站顺利投入使用,村民邱杰说,“客运站建设进度如何,下一步要做什么,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知道。”

邱杰所说的二维码,就设在客运站外墙的显著位置。如今,光泽辖区行政村实施的每一个小型建设项目都有专属二维码,不仅能及时查询项目基本信息,还能获取纪委监委的联系方式,方便反映诉求、表达意愿。

其实,光泽县农村在建的小型项目不只是多了专属二维码,还有“村工程乡代建”机制。

“以往村里小型工程可能成为人情工程,施工环节不透明,捞油水、吃回扣问题不少。”黄水旺表示,这也是“村工程乡代建”的必要性所在。

为了确保农村“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光泽在实践中探索出“四全”工作法,即“全领域统筹项目承建,全环节强化要素保障,全链条强化项目监管,全过程推动项目增效”。

在项目承接上,实行“以村为主,乡(镇)审批,县级备案”,确保缩短审批流程;在项目用料方面,依托县国企“红杉集团”渠道,统一采购,确保优质优价;项目用工方面,优先从工匠名录库内成员产生,在本村不能满足项目建设用工需要时,由“乡建公司”在全乡(镇)范围工匠名录库内统筹调配,工匠选取过程通过微信群全程直播;在项目监督方面,实行项目属地党委政府全流程管,村级全过程管,县相关部门各就各位管,国企专人负责+随机抽查管,确保每个项目从立项、施工到验收,全链条强化监管,推动实现项目质量、资金、内控等的全方位监管,有效保证工程质量。

“‘乡建公司’作为村集体出资参股的企业,用工多是当地人,无论从业绩还是口碑出发,他们都更有责任心把事做好。”黄水旺说,通过实施“村工程乡代建”机制,把住了农村小型建设项目“用工用料”源头关,避免了村干部直接插手工程、优亲厚友等“小微腐败”风险,让村干部在人情“围猎”中脱身,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村务管理中。

[责任编辑:陈雨薇]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