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探索|武夷山五夫镇:守正创新续文脉 朱子故里绽芳华

2024-06-27 14:30:00 来源: 中共武夷山市五夫镇委员会 作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八百多年前,朱熹一语道出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码。“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21年春天,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鉴往知来,语气铿锵地道出了中华文明的自信之源,提出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谆谆嘱托,字字千钧。作为朱子故里,武夷山市五夫镇大力传承和弘扬朱子文化,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以时代精神激活朱子文化生命力,推动朱子文化活起来、新起来、用起来。

以自信自立的精神特质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过山东曲阜孔庙、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再到武夷山朱熹园,足迹所至,立场鲜明,坚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形势下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继绝学,绍道统”,武夷山市五夫镇以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为朱子继往开来、传承创新学术文化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阔空间。如今,朱子文化已然成为武夷文化史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辉煌灿烂的一页,五夫作为“理学摇篮”,五夫镇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方法,深入挖掘朱子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寻芳五夫,朝圣朱子”旅游品牌,推动朱子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致力于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标杆”,将延续八百多年的朱子文化融入当代生活、飞入千家万户。

以明体达用的系统思维做好保护文章。从2002年的“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到2021年的“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明确了文物和文化遗产工作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五夫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镇有30多处朱子理学文化遗存遗迹,兴贤古街作为五夫历史遗迹最为集中的地方,是朱熹讲学立说的印记,朱子社仓是朱子心怀人民、济灾救荒的实证,朱子巷镌刻着朱子跫音与浓浓乡情。古镇是活着的,文化是活态的。五夫镇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不断拓展文物保护理念和发展模式,扎实推动文物普查、保护与利用工作,开展兴贤古街保护修缮及夜景提升等工作,在挖掘保护中领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华文明弦歌不辍、别开生面的实践伟力。

以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坚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重要嘱托如黄钟大吕指引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群众日常,滋养美好生活。近年来,五夫五夫镇深度挖掘朱子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与旅游载体碰撞,打造国际汉学文化交流、闽台(武夷山)传承发展朱子文化交流、“朱子故里·少年有礼”国学夏令营等文旅研学精品活动。文学作品《寻芳五夫》《朱子与五夫》、卡通朱子文创产品频频“出圈”;台湾冰器铺、植物印染坊、籍溪草堂、台湾凤梨酥、半亩方塘、镜智精舍等文化资源运营主体入驻五夫兴贤古街,诸子窑、熹柳镇等青年创业产业散落其间,架起了古今对话的桥梁,让外表古朴的五夫镇,骨子里透着潮流范儿。一批批“外乡人”来五夫开设民宿、发展文创产业,逐渐成为五夫新乡人。

以鉴往开来的格局视野勇担时代使命。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倡议“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800年前在五夫,朱子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和勇气,全面系统总结自孔子后一千五百年文化发展。作为朱子“五成”之地,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五夫新的文化使命。五夫镇坚持做好活化、物化、教化文章,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表达,讲好朱子与五夫的故事。加快推进朱子文化园、屏山书院文化交流中心、“枫林晚”山体公园等项目建设进度,打造集研学写生、书画摄影功能于一体的住宿配套设施。常态化开展“朱子四礼”,推动朱子文化“五进”工程,开展朱子文化系列活动,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五夫力量。

古与今、回顾与展望,朱子文化犹如一条纽带,连接了五夫的过去和未来,千年古镇五夫从历史的风雨中走来,有传承更有烟火,有朱子的“印记”是五夫的“福气”,这份独特的文化基因让五夫再绽芳华,世世代代的五夫人民用心用情守护着这份“福气”,在守正创新中赓续文脉,念兹在兹、步步深情,薪火相传。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