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要闻 | 南平松溪:“茶盐古道”——牛轭岭的历史印记
2024-08-07 09:40:00 来源: 松溪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林云洁 蔡骏翔 真魏皓 徐娜菲
大武夷新闻网讯 时间无情,历史有情。古道弯弯,深藏于深山之中。在松溪县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着一条历史悠久的古路,它见证了闽浙边界茶盐贸易的发展历程。让我们一同去探寻!
茶盐古道牛轭岭段位于松溪县钱园桥村西侧的山坳,可连接松溪、政和,是一条完全依靠人力开凿、以石头铺砌而成的山间古道。它穿行于大山之间,与境内其他古道相互连接,绵延纵横几百里。
据明代县志记载,这条铺着大小不一石块的茶盐古道早在宋代便已存在。逢山筑砌台阶,遇水搭建石桥。曾经,它是进京赶考学子的必经之驿道,也是通往江浙沪一带的茶盐商道。在往昔的1000多年里,常年行走于这条古道上的挑夫,将山里的茶叶、笋干等山货挑至外地,换回盐、丝绸、布匹和瓷器等货品,茶盐古道因此而得名。
“这是松溪县主要古道之一,是南来北往的松溪商贾及进京赶考学子的必经之路,至今古道上还留有独轮车碾轧的痕迹。”古道探寻爱好者季志巧介绍道。
踏着古道行至牛轭岭隘口,这是闽浙古官道上的一座半山路亭关隘,通面宽6.5米,总进深6.8米,通高3.3米,正中设拱门,门宽2.5米、高 2.9米,上部由巨型条石拱砌,可供行人休息、遮风挡雨,坚不可摧,属松溪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气息。“清朝顺治年间,还在牛轭岭设塘,有官兵把守,早晚巡逻,以保护商民的往来安全。”古道探寻爱好者吴继华告诉记者。
巍峨大山,千年古道,古人用不同的方言和脚步交流出茶盐互市的繁华,构成了茶盐古道的文明与历史,它充分体现古代人民的勇敢与智慧,对促进当地的交通发展、商品流通、文化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它依然深藏于大山的怀抱,等待人们去发现它的美,发现它存在的历史价值……(供稿单位:松溪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林云洁 蔡骏翔 真魏皓 徐娜菲)
[责任编辑:陈雨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