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场看北苑御茶园

2024-08-15 10:58:44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张松辉

《晏子使楚》中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产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茶来说,更是这样。

建州植茶的历史悠久,茶香力透纸背,从后唐崭露头角至大宋名冠天下,北苑贡茶延绵千年。“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唯北苑……”在建州担任福建路转运副史的柯适以勒石的方式,用“唯”字来宣示了北苑皇家御茶园植茶条件的优越与独特。黄儒在《品茶要录》中也发出了“岂水络地脉偏钟粹于壑源”的感叹。

让我们随着宋代在建州担任过北苑贡茶修贡事务的丁谓、蔡襄、赵汝励等先贤的脚步,以茶人的视角来揭开这片郁郁青山蕴藏的山场密码。

适宜的气候条件

建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温暖湿润。明嘉靖《建宁府志》记载:“寒不裂肤,入春即和。四月衣綌絺至九月而止。六月暑甚,道路如炙,一雨即凉气袭人。久雨则寒,春多雨,夏骤雨,风不甚号,水无盐卤。雪间有之,霜多至三日而止,俗谓之厌霜。山间四时多雾,至午方消,春秋冬三时尤甚。”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中还点出北苑御茶园植茶的小气候:“今北苑焙风气亦殊,先春朝隮常雨,霁则雾露昏蒸,昼午犹寒,故茶宜之。”宋子安观察到北苑的山场气韵与他处不同,早春时节云雾缭绕、春雨绵绵,雨后大地雾气升腾,到了午后体感仍觉得清凉。北苑因为气温较低,茶芽生长时间长,茶叶内涵物丰富。“雾露昏蒸”而形成的漫射光,使茶叶中酚氨比合理,茶汤滋味厚重鲜爽可口。

优越的土壤条件

建州地处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境内多山川、丘陵。“堤首七闽,山川特异,峻极回环,势绝如瓯。”宋子安在《东溪试茶录》这样概括建州的地理环境。建州境内山地、丘陵的土壤多由火山岩、沉积岩和花岗岩等构成,太阳的炙烤,风雨的侵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磐石”蜕变成陆羽《茶经》中的“烂石”。“其阳多银铜,其阴孕铅铁,厥土赤坟”北苑一带的山丘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含量高,其南面土壤多富含银与铜,山的北面土壤又蕴藏铁与铅。加上多是呈酸性的红壤,且土层较厚,故宋子安得到“厥植惟茶”的结论。赵汝砺在《北苑别录》中也有相似的判断:“建安东三十里,有山曰凤凰,其下直北苑,旁联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

优异的生态环境

丁谓在《建安茶录》中这样介绍北苑的生态环境“凤山高不百丈,无危室绝崦,而岗阜环抱,气势柔秀,宜乎嘉植灵卉之所发也”。南宋诗人徐玑在其《监造御茶有所争执》中也有:“森森壑源山,袅袅壑源溪;修修桐树林,下荫茶树低。”的诗句,勾画了茶园管理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画面。赵汝砺在《北苑别录》开畲一则中记载,北苑每年农历六月要组织茶工上山挖除疯长的野草与树木,但遇到桐木则例外。因为宋代的建安先民认识到桐木的生长习性与茶树是相互促进的。“茶至冬则畏寒,桐木望秋而先落。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春而渐茂”。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也注意到北苑茶园的这个特点:“今圃家皆植木,以资茶之阴。”宋子安《东溪试茶录》中对北苑焙二十五片茶园的记述,可以让我们体验到北苑的生物多样性:“大山多修木丛林,郁荫相及”“以园多苦竹,故名曰苦竹”“而多飞鼠,故曰鼯鼠窠”“昔多飞雉,故曰鸡薮窠”。修木、丛林、苦竹、飞鼠、飞雉在茶园比比皆是,是北苑茶人“茶林共生、人地和谐”生态智慧的综合体现。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评价北苑贡茶“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凛”。北苑贡茶能在中国茶文化史上成为一颗璀璨的明星,离不开北苑茶人精益求精的匠心精,更离不开北苑“土地秀粹之气钟于是”的气候、土壤及生态条件。

“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唯北苑……”这八十个在大宋庆历年间勒下的大字,在岁月的磨砺中显得斑驳。然,时光易逝,青山未老。北苑,依然山峦叠嶂,茶树郁翠,香飘千里。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