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朱子论为学
在探讨朱子的学习态度时,我们不难发现,他总倾向于知行合一、德性与问学并重的思想。面对如何入手学习这一问题,朱子在《朱子语类》中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论。他强调,尽管大道茫茫,但为学之道却需从实处着手。那么,朱子究竟是如何向弟子阐述这一学习态度的呢?
朱子论心学工夫,每从一体之两面会通合说。其论为学工夫,亦复如是。
解析:朱子在讨论心学工夫时,常常从一体之两面进行会通合说,其对于为学工夫的论述也是如此。
问:先生云一个字包不尽,但大道茫茫,何处下手?先生乃举《中庸》“大哉圣人之道”一章,曰:尊德性道问学,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温故知新,敦厚崇礼,只从此下工夫理会。居处恭,执事敬,言忠信,行笃敬之类,都是德性。至于问学,却煞阔,条项甚多。事事物物皆是问学,无穷无尽。又曰:自尊德性而下,虽是五句,却是一句总四句。虽是十件,却是两件统八件。尊德性道问学一句为主。又曰:尊德性所以存心,致广大,极高明,温故敦厚属之。道问学所以致知,尽精微,道中庸,知新崇礼属之。
解析:有人问,先生说一个字无法完全包含大道,但大道茫茫,我们应该从哪里下手呢?朱子于是举了《中庸》中的“大哉圣人之道”一章,说:“尊德性、道问学,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温故、知新,敦厚、崇礼,只从这些方面下功夫去理会。‘居处恭,执事敬,言忠信,行笃敬’之类,都属于德性。至于问学,范围则非常广泛,条目繁多。事事物物都包含在问学之中,无穷无尽。”朱子又说:“从‘自尊德性’以下,虽然是五句话,但实际上是一句话总括了四句话。虽然是十件事,但实际上是两件事统摄了八件事。其中,‘尊德性、道问学’这一句是主导。”朱子进一步阐述:“尊德性是为了存心,它与致广大、极高明、温故、敦厚相关联。而道问学则是为了致知,它与尽精微、道中庸、知新、崇礼相关联。”
朱子内弟程允夫,以道问学名斋,嘱朱子为之铭,朱子告以当易斋名为尊德性。盖尊德性是道问学宗旨,道问学是尊德性方法。一切道问学,皆当为尊德性。朱子之告象山,亦曰:某之学,道问学方面说多了。此因尊德性无许多话说,道问学则其事无穷无尽,不容不多说。
解析:朱子的小舅子程允夫,曾以“道问学”命名自己的书斋,并请朱子为其作铭。朱子告诉他应当将书斋的名字改为“尊德性”。因为尊德性是道问学的宗旨,而道问学则是尊德性的方法。一切道问学都应当是为了尊德性。朱子也曾告诉陆九渊:“我的学说中,道问学方面说得多了些。”这是因为尊德性方面没有太多话可说,而道问学则无穷无尽,不容不多说。
又说下学上达云:如做塔,且从那低处阔处做起,少间自到合尖处。要从头上做起,却无著工夫处。下学而上达,下学方是实。先立个粗底根脚,方可说上至细处去。
下学者事,上达者理,理即在事中。圣门之学,下学上达,自平易处讲究讨论。积虑潜心,优柔厌饫,久而渐有得焉,则日见其高深远大而不可穷。而今人好玄妙,刬地说得无影无形。都好高,说空说悟。圣人言语说得平正。必欲求奇,说令高远。说文字,眼前浅近底,他自要说深。在外底,他要说向里。本是说他事,又要引从身上来。本是说身上事,又要引从心里来。皆不可。
解析:朱子又说到“下学上达”的问题:“就像建造宝塔一样,要从那低处、宽阔的地方开始建起,渐渐地就能到达塔尖。如果试图从塔尖开始建造,那么就没有地方可以下手了。下学而上达,下学才是实实在在的。要先立下粗浅的根基,然后才能说到细微之处去。”“下学是具体的事物,上达则是其中的道理,道理就包含在事物之中。圣门之学,就是从平易的地方开始讲究讨论,积累思考,潜心钻研,久而久之就会有所得,日益见其高深远大而不可穷尽。现在的人却喜好玄妙之说,动不动就说得无影无形。他们都喜好高远之说,空谈悟性。然而圣人的言语都是平正朴实的。如果一定要追求新奇,说得高远玄妙,那么即使是眼前浅近的文字,他们也要说得很深奥;明明是外在的事物,他们却要说得很内在;本来是说别人的事情,他们却要引到自己身上来;本来是说自己身上的事情,他们又要引到心里去。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朱子教人,从低处阔处下学,不喜说空话,高话,玄妙话。不喜人常说向心里,说无影无形话。实则在当时理学家,这些话也已说得忒多了。
解析:朱子教导人们要从基础的地方开始学习,不喜欢说空话、高调的话、玄妙的话。他也不喜欢人们常说心里的事,说那些无影无形的话。因为在当时的理学家中,这些话已经说得太多了。
(来源:南平优秀传统文化微信公众号)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