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查处网络谣言丨AI 背后的陷阱:有图未必有真相,警惕谣言 “新伪装”

2024-09-03 15:06:00 来源: 公安部网安局 作者:

AI改变生活

当网络谣言披上高科技外衣

近年来,AI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热点。AI已经从单纯的学术研究发展成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然而,却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将其变为造谣、敛财的工具。

真实案例

2024年8月,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南平松溪县遭遇严重大风袭击,造成枣岭街一人死亡”。这则消息图文并茂,甚至还有逼真的视频片段,一时间引得大量网民关注和转发。但经公安机关核查发现,这竟然是用 AI编造而成的网络谣言视频。

经查,该谣言系发布者周某为博取关注、获取流量,通过AI软件生成的。周某对图片和视频剪辑拼凑后,制造出“有图片”“有文字”“有声音”的虚假信息,发布至网络平台上,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公安机关依法对周某给予行政处罚。

案例分析

造谣者利用AI低成本、高效率、操作简单的特点,通过提供关键字,AI软件便会自动在网络上抓取相关信息,以热点新闻和随机网络音视频为素材,批量化生产网络谣言,投放到各大网络平台上,实现吸引眼球或流量变现的目的。谣言的传播率和影响力成倍增加。

当谣言披上AI的外衣时,不但能自动生成文本,还能生成逼近真实的图片和音视频,让不存在的场景变得栩栩如生,让虚构的人物仿佛真实存在一般。这就完全颠覆了我们常规认知里的“有图就有真相”,使我们对网络谣言本身难辨其真假。

AI谣言已经成为亟需治理的一道网络新课题,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擦亮眼睛,识别并抵制AI谣言呢?

网警提醒

01、好奇之心要适度:面对新奇夸张的信息,先别急着一探究竟,AI就是选择、抓取大家关注话题来制造网络谣言,利用网民好奇心进行传播。

02、来源不明不轻信:切记不要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在社交媒体或网络上看到可疑信息时,可以先进行核实或者等待官方消息发布后再做判断。

03、权威渠道常关注:在上网浏览信息时要保持对信息来源的警惕性,多订阅官方媒体、政府部门的账号,尽量选择权威、可信赖的媒体或机构作为信息来源。

04、逻辑分析不可少:注意网络信息的逻辑性,如果发现一条信息在逻辑上存在明显的漏洞或矛盾,它很可能是经过篡改或杜撰的。

来  源:公安部网安局


[责任编辑:杨希希]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