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成功文化研究者张水源:在延平读懂郑成功

2024-09-05 08:56:39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王筱莹

张水源,延平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武夷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出版个人作品集《闽江起点》《两岸桥》等。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张水源开始了对郑成功与延平的关注,并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探寻与研究。

8月29日,在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的特殊日子,张水源的新书《延平与成功文化》首发仪式在延平区双溪楼举办。通过这本书,如何读懂郑成功与延平的渊源?带着问题,本报记者探访了本书作者张水源。

记者:张老师好!感谢您今天接受本报专访。请问是什么样的机缘,让您开始关注延平与郑成功的关系?

张水源:我是延平人,对延平感情深厚。延平,是历史上闽北地理、交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古今多部史书记载郑成功在以延平为中心的古闽北弃文从武,延平是郑成功军政生涯的起点地。在这里,是他提出救国治政“延平条陈”的诞生地,也是他驱荷复台的策源地,更是他“延平王”的封号地,这些都能佐证郑成功与延平的不解之缘,同时也能看到一个临危受命,立志报国,在延平从一介儒生转变为铮铮铁骨的“忠孝伯”“招讨大将军”。

上世纪80年代,文史专家何丙仲到南平考察撰写的《郑成功在南平抗清史实初探》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也是那时,我才开始想要去深挖、拓展郑成功在延平的故事。很多人对延平并不了解。比如说,有人认为延平是因为“延平王”郑成功才得名。实际上延平地名超过千年,郑成功1646年来延平至今只有378年。所以,宣传好延平与郑成功的关系,意义重大,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

记者:在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的时间点首发,您认为这本书对促进郑成功文化的发展有哪些意义?

张水源:众所周知,郑成功是中华儿女、两岸同胞共同敬仰的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在民间,郑成功不仅是“延平郡王”“延平王”,又被称为“郑延平”“国姓爷”,台湾民众尊崇他为“开台圣王”。我去过台湾,“延平”之名星罗棋布。从成功路到延平里、延平乡、延平郡王祠,再到成功小学、成功中学、成功大学,民众把郑成功奉为“守护神”,视为精神枢纽,这些印记都是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根脉,也是成功精神的影响,成功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这本书是我20年来,参加延平与成功文化研究、交流基础上,搜集的历史资料,我希望这些记录不仅是了解闽北尤其是延平与台湾之间成功文化的渊源关系,同时也是一份收存的史实,一份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史实等。

记者:您能否就本书内容,简要介绍一下郑成功与延平的关系?

张水源:《延平与成功文化》包含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启航延平”,内容涵盖1646年郑成功在延平及“延平条陈”“北郑成才”的史实、郑成功与延平的渊源和不解之缘;第二部分是“融合两岸”,通过我的亲历和记录,希望“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的方式,推进“郑成功”与延平的两岸共鸣;第三部分是“廿载春秋”,记载了2004年以来海峡两岸“山与海”的对话等,是关于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等社会组织成功文化两岸融合的工作纪实。

记者:在写作“启航延平”部分时,您有参考哪些史料?读者如何通过这本书去旁征博引,更好地了解延平与郑成功?

张水源:这本书提及了“郑成功在延平提出‘海权战略’”,郑成功“延平条陈”的“航船合攻,通洋裕国”,就是青年郑成功在闽江起点的延平首提“海权战略”的主要内容。于是,他在延平大洲组建和训练自己的第一支水师。为了佐证当地民众流传的这个观点,我查看《大洲纪略》,反复翻阅两岸学者实地考察文章等信息,自己也多次到实地去走访考证,对河段拥有训练水师必要的多形态水域、面积、语言相通、交通等,进行一一阐述。郑成功在延平提出的“通洋裕国”,比“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早了近200年,到现在依然有深远意义。“海权战略”,是军魂、国魂,是成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郑成功给后人的巨大精神财富。

对于旁征博引,读者需要更为笼统地去阅读相关的书籍,把知识点分类,整合,逐一核对,要有调查研究的态度,才能有旁征博引的视角。

记者:作为普通读者,想要了解郑成功,并进一步了解其与延平的关系,可以从哪些书籍入手?

张水源:关于郑成功的书目还是挺多的,与闽北相关的书目,我想推荐《郑成功与延平》《郑成功·前传》《郑成功在闽北文物史事辑录》《民族英雄郑成功》等,这些书籍在描述郑成功故事和原貌上,比较有代表性。还有这本《延平与成功文化》,也是很适合读者作为了解延平与郑成功的窗口。

记者:张老师,您写这类历史题材的书籍,是否会遇到一些瓶颈?通常怎么解决?

张水源:对我现在来说,更多是抢救文化,历史不能杜撰,不能虚构,我们是到处找资料,除了研究会、各大学图书馆,还有档案室等等,很多资料在数据年代都是有误的,我们都要逐一去研究核实。记得上个月我去武夷山天上宫,听闻郑成功到过这里,我当时听得很认真,也做了很多笔记,结果回去一查不对,天上宫是康熙年代所建,而那时郑成功早已逝世,这个史料就是有误,所以在收集这些史实材料,我决不能听风就是雨,要的就是尽力还原真实。

记者:透过这本书,我们了解到了延平与郑成功的深厚渊源,您认为闽北要如何更好地打响成功文化品牌,让民众认识成功文化,了解民族英雄郑成功与延平?

张水源:“昔日起义师,万古共钦忠孝伯;今朝留纪念,千秋群颂延平王”, 我研究郑成功从“延平郡王”到“开台圣王”的过程中,整整20年,我感悟到“两岸一家亲,延平台湾亲上亲”,我著《延平与成功文化》,是想弘扬成功精神应尽的一份责任。除近日的“成功启航 向海而兴”开幕式文艺晚会外,延平还将举办南平成功文化园奠基、成功文化街等活动,都能体现成功文化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也开始打响成功文化的品牌。


扫一扫,看一看

作者:□本报记者 王筱莹 文/摄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