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与“三乡人”
“寻茶百丈云溪上,人在万里烟雨中”。秋天的建瓯市小桥镇,茶山被洁白轻盈的云雾笼罩着,茶树依旧青翠欲滴,一垄接着一垄随山蜿蜒,馥郁的茶香透过蒙蒙烟雨,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令人沉醉。
近年来,为写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这篇文章,小桥镇坚持人才赋能,充分发挥“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的作用,让“三乡人”推动北苑贡茶产业全链条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座桥赋魂一片叶
“茗香古镇,小桥人家”,小桥镇产茶历史悠久,早在五代十国时期,辖区内的上屯西焙便是北苑贡茶三十六园之一,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小桥逐渐由一个北苑贡茶之乡演变为茶叶生产重镇。
在朱元璋废黜团茶、改制散茶以前,北苑贡茶以茶饼的形式出现。宋代的北苑茶饼登峰造极,颇受君王推崇和文人士子的追捧,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盛赞“龙团凤饼,名冠天下”,朝堂上出现了“中书、枢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一朝团焙成,价与黄金逞”“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的景象。
在小桥镇,即使走入深山,也能听到关于北苑贡茶的传奇故事,北苑贡茶的光辉历史令人振奋,鼓舞着无数小桥茶人的缱绻之心。当前,小桥全镇有4.2万人口,其中有2万多人从事茶叶生产制作。如何重振北苑贡茶的辉煌,把千年茶韵转化为“茶经济”?
深挖独特的历史文化,让茶叶成为精神传承的载体,是小桥镇给出的答案。小桥镇阳泽村的登云桥是始建于南宋年间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廊桥,相传当年袁枢未第时路过此桥,在桥上赋诗一首,之后顺利考中了进士。登云桥见证了史学家袁枢登科及第、平步青云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今年,小桥镇党委、政府对登云桥进行了修缮,赋予了古廊桥新的消费热点。
小桥镇实行“党支部+企业+农户+原乡人”的发展运营模式,由党支部牵头,与当地企业合作,收购农户品质优良的生态茶,创新推出“登云及第”茶,由“原乡人”江诗望等售茶能手负责推广销售。“登云及第”茶承载着大家对莘莘学子的祝福,此茶一经推出,便火爆全镇,精美的包装、丰富的内涵、四溢的茶香让其成为过往游客的伴手礼,更让北苑茶复归于普罗大众,散发出本属于它的熠熠光辉。
此外,小桥因北苑茶衍生了北苑茶酒、宋长才建盏、青铜云纹大铙摆件、龙团凤饼摆件等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均由小桥的“原乡人”生产制作,小桥镇党委在共富工坊、乡村振兴展示馆、吃茶处等地对这些文创产品进行了展示,让当地的茶叶有了更丰富的精神内涵。
一片叶吸引一方人
群山环抱,绿水环流,秋日清晨,站在小桥镇甘源生态茶园观景台远眺,绿水青山,尽收眼底。在小桥,随处可见精致典雅、茶香萦绕的吃茶处,茶行一条街、茶文化主题公园、茶空间、共享茶室、登云吃茶处……美景与商机,吸引着外乡人在此安居乐业,也唤回了不少人返乡创业。
走进建瓯市小桥镇建宁府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叶生产车间,机声隆隆,茶香迎面袭来,全自动智能化茶叶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制作冬茶。摊青、发酵、杀青、揉捻、烘焙、色选……制茶师们忙着监测数据、调试设备,呈现出一派忙碌茶叶加工景象。
建宁府茶叶有限公司是小桥镇最早规模化经营、规范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一家企业,公司的创始人硕士毕业后在天津从医多年,之后为继承家业返乡创办茶企,是典型的“归乡人”代表。公司负责人范贤明说:“茶产业发展兴旺,也吸引着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当前公司里不少‘00后’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学习制茶。”
一片叶唤回了无数“归乡人”,也吸引来不少“新乡人”。当前,该公司的员工一半以上都是外乡人,他们因茶与小桥结缘,在小桥定居。“新乡人”张素英说:“小桥镇生态优越,我从重庆过来生活多年,在这里体验茶叶采摘、学习制茶技艺、体验冲泡茶艺等,已经完全融入这里的生活了。”
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近些年,党性教育和茶文旅研学活动在小桥镇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北苑贡茶加工园区内廖俊波传习馆、北苑贡茶展示馆让小桥人气更加旺盛,前来参观的党支部络绎不绝。
小叶子集聚大产业
小桥镇位于闽北腹地,群山环抱,土壤肥沃、雨量充沛,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适合茶叶生长。茶产业是小桥镇的支柱产业,全镇现有5.3万亩的茶园,其中生态茶园占比高达90%以上。漫山遍野的生态茶园,生机盎然的茶山,是小桥绿水青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小桥百姓增收致富的“靠山”。
“这片高山茶园有60多亩,今年春茶的产量有近9000斤,我们将茶树和大豆、油菜等农作物套种,茶园就可以不施肥、不打农药,种出的茶叶不论是色泽还是口感都特别好,卖的价钱更高。”小桥镇茶叶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翁贤亮说,“这种模式最早在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试验,现在我们支部党员在向全镇推广这种种植模式。”
近年来,小桥镇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依托茶行业中的“三乡人”,有序推动低产低质茶园改造,提倡林间套种、施用有机肥等绿色生产方式。当前,小桥全镇有茶企899家,生态与发展、富裕与美丽、人气与活力相互交织的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开。一片小叶子,撑起了一个大产业,造福了一方百姓。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