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则仕烈士
杨则仕(1909.6-1935.9),又名杨又仕,字优如,政和县东平镇风池村人。中共政和地方组织和建松政苏区的创建者。
杨则仕出生于手工业者家庭,少年的杨则仕身处军阀当道、豪富横行、农村经济残破不堪的时代,亲眼目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心里产生强烈的是非感。
1924年秋,杨则仕考入省立建瓯第五中学,在建瓯接受革命思想的影响,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积极投入革命洪流,带头兴起学生运动,当选为全县学联会长。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指示,他在学校里积极发展共青团组织,领导学生开展罢课斗争,驱逐反动校长,扣押反动牧师,批斗反动法院院长和检查官。在斗争中表现出炽热的爱国热情和较高的组织能力。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大革命运动处于低潮。1928年4月,建瓯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杨则仕被开除学籍,并受到反动当局的通缉。8月,根据党的指示,杨则仕秘密返回家乡从事农运工作。他以教书作掩护,邀集进步的同窗好友,以结义兄弟的形式,成立“读书会”,积极组织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建立红色农会。1928年12月,创建中共凤池小组,1929年7月,成立了中共政和党支部,任支部书记。
1930年初,杨则仕领导的农会提出了“抗租、抗息、抗税”的口号,并带领广大农民向地主豪绅发起“登门退佃”的减租减息斗争。佃户们团结一致迫使地主豪绅接受佃户的减租要求,并废了一部分强加佃户的无理规定,斗争取得了胜利,党和农会成信大大提高,农协会组织日益发展壮大。
1933年10月,杨则仕在农协会中选择了斗争坚定、勇敢精悍的20几个骨干,组建一支游击队,与黄可英一起率领这支革命武装,斗土豪、筹经费、打击反动民团。1934年7月,在闽北红军主力五十八团的协助下,先后摧毁了政和、松溪、浦城交界的周边地区的反动武装和反动政权,击溃了前来偷袭的国民党正规军,先后成立了建松政革命委员会、建松政苏维埃政府、中共建松政县委。杨则仕分别担任县委副书记、革命委员会主席、苏维埃政府副主席等职务。苏区发展到近500个村庄,9万多人口,拥有200多名党员,同时还组建了建松政苏区的地方武装独立营,杨则仕兼任政委。
建松政苏区的发展,使国民党反动当局大为震惊,为了扼杀这个新生的红色政权,1934年11月,国民党五十六师趁红军五十八团主力护送杨则仕率领的建松政苏区参观团到闽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崇安参观学习之机,攻陷建松政苏区,苏区遭受很大摧残,杨则仕一家罹难。12月,杨则仕和红军五十八团回师东平,他化悲痛为力量,领导人民重建苏区。之后,国民党军队加紧对闽北陈区进行围攻,杨则仕奉命率建松政苏区骨于100多人到崇安保闽北苏区。1935年2月,大安失守,红军和游击队被迫转入深山坚持游击斗争。红军的处境十分险恶,由于粮盐匮缺,战士们面黄肌瘦,病号渐多,杨则仕主动要求下山筹粮,不幸身陷重围,,弹尽粮绝被俘。他在狱中受尽酷刑,但坚贞不屈,,于1935年9月在建瓯朝天门外英勇就义。(供稿:南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