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邵武市沿山镇:壮大食用菌产业 撑起群众“致富伞”
大武夷新闻网讯 “竹荪一定要摆放整齐,不要堆叠在一起,不然会影响竹荪的烘干品质。”近日,一大早,邵武市沿山镇砂坑村竹荪种植大户谢九良就带领农户们将竹荪整齐地摆放在烤垫上,准备对采摘下来的竹荪进行烘烤。
谢九良从2015年开始种植竹荪,得益于政策和技术扶持,从最初的几亩发展到现在的25亩,产值也翻了几番。他告诉记者,按照一年种两茬来算,预计年产值37.5万元,除去生产成本,可增收19万元。
竹荪作为“食用菌中的皇后”,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自古被列入“草八珍”,不仅能够作为烹饪食材,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作为福建省最大的竹荪生产基地,近年来,邵武市把发展竹荪种植纳入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中之重项目来抓,积极引进先进种植技术,通过政策扶持、专项资金补助等形式,鼓励引领群众积极种植。截至目前,邵武市竹荪种植面积达1.5万亩,种植竹荪的农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有50余家,种植户2000余户,竹荪产量在全国市场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
“今年的竹荪长势好,亩产量在120公斤左右,看这‘身材长相’,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在下沙镇胡书村竹荪种植基地,胡书村党支部书记杨凯向记者说道。
2023年,下沙镇胡书村与食用菌供种龙头企业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胡书村打造竹荪液态菌种繁育技术示范基地。该示范基地以“支部+公司”的党建引领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吸纳周边农户参与,采取“技术指导+资金帮扶+购种优惠+产品回购”等方法,销售竹荪收益由村集体与公司按比例分红,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实现公司创收、农户增收。
“目前,我们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竹荪菌种生产线,每年可供种竹荪300万袋,邵武1.5万亩竹荪基地所种植的约50%的菌种都来自我们公司。”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朋武介绍道。
2021年,郑朋武借助科技特派员团队的力量,与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达成合作,研发液体菌种繁育技术。
“传统的竹荪固态菌种从母种、原种到生产种,约需200天时间,改用液态菌种以后,整个培养时间不超过70天,繁育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每亩可增产10%—20%。”据郑朋武介绍,“这项成果解决了竹荪菌种发菌速度较慢、接种成活率较低的问题,填补了液态竹荪菌种生产的空白,有助于竹荪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型食用菌栽培模式的推广,邵武市食用菌产业发展从无序到有序,已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食用菌产业链,形成了供种企业—合作社—种植户—收购商一体化发展模式。
“中国竹荪看福建,福建竹荪看邵武”,在食用菌行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在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上,来自邵武沿山的竹荪是价格标杆。
从沿山镇,到金坑乡、大竹镇、城郊镇,邵武食用菌种植遍地开花,品牌日渐显现。“菇蕾蕾”银耳、金坑红菇、邵武香菇等均已成为省内外驰名的优质食用菌品牌。2017年,“菇蕾蕾”品牌冻干银耳获得厦门金砖会议指定食材产品,并于2023年在全国两会上成为指定展出产品。2018年,邵武香菇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4年,邵武市沿山镇入选农业农村部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强镇,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000万元……
“下一步,我们还将搭建食用菌销售多元通道,让食用菌产业走出去。同时,在电商、抖音直播带货等新媒体协助下进行线上线下食用菌产品销售,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我们的产品走向全国各地。”邵武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危崇仁说道。(供稿单位:邵武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晓云)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