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汉文:千载茶缘一脉香
起源于17世纪,长达1.3万公里的“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后在亚欧大陆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大通道,带动沿线200多个城镇的发展。
位于武夷山东部的下梅村,是“万里茶道”的起点。数个世纪后的今天,下梅早已不见商船穿流、人潮涌动,但仍有缕缕茶香,缭绕在砖瓦之间。
“这段时间,因为‘万里茶道’,下梅被许多人提起,被许多人看见。作为下梅村的一名茶人,倍感自豪的同时,也觉得很有压力,我们一定要把茶叶做好,写好‘万里茶道’的新篇章,让现在的武夷茶走得越来越远。”10月29日,武夷山市徐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汉文说。
溯源寻宗,做“徐氏家茶”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因为徐夤这一首《尚书惠蜡面茶》,徐汉文从零开始做茶。
“徐家祖先那么喜欢武夷茶,我们这些后辈怎么能不继承。”2014年,徐汉文在接触徐氏族谱后,发现祖上几代都爱喝茶,且都从事茶叶制作,于是转行做起了茶叶。
此前,徐汉文做过木材生意,办过根雕厂,搞过民生用品批发,当过酒品经销老总,投资过景点开发。2015年,他被同族推选为徐氏宗亲会会长,从那时起,他开始收茶卖茶,对茶叶有了更深入的接触。2020年,徐汉文有了自己的茶山、建起自己的茶厂,专心打造徐家茶业。
“生长于茶乡,我从十三四岁便开始喝茶。”尽管起步较迟,但长期被茶香浸润的徐汉文,凭着他早年在父亲身边帮衬做茶所学到的做茶技艺,加上自己的悟性和好学,很快让“徐夤家茶”“徐品岩韵”等“徐氏家茶”为人所知。
从做茶叶开始,善学好问的徐汉文,不仅购买了大量茶方面的书籍,还保持每天阅读的习惯。“基本上,每天阅读的茶相关的文字有三五千字。”徐汉文说,要做好一泡茶,就要多看书、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不仅要会做茶,还得会说茶,想做老板得先当好徒弟,只要自己这桶水装满了,当老板说话才会有分量。
抱团发展,脚下的路会越走越宽
2021年,徐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参加合作社成员分别来自大洋村、下阳后山村、溪州村和下梅村,共9户茶农,累计茶山面积达300多亩。这些茶农均为徐氏宗亲,徐汉文被大家推选为合作社领头人。
“没有成立合作社之前,个体茶农力量单薄,想办厂缺少资金,不办厂要做茶时,找不到可以帮忙做茶的厂家,想要卖茶青,一时找不到买家,即便找到买家,茶青价格被压得很低,除去生产成本,利润微乎其微。”自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后,大家合伙办厂,资源共享。有茶园基地,有厂房设备,解决了徐氏9户茶农做茶问题,体现了合作社的力量优势。
“定期或不定期,我们都会坐下来喝喝茶、谈谈事情。比如,什么茶定什么价。比如,最近哪位社员反映,哪里的客户有购买茶叶的打算。”徐汉文透露,过去散户卖茶,只要有客户就会缠住不放,谁也不想把生意让给别人。而现在只要客户所需,会介绍客户到合作社任其所选。合作社用好微信平台,用好各种营销渠道,组织好茶源,把合作社的品牌茶卖到客户手中,同时也把武夷山的茶和茶文化传播出去。
徐汉文坚信,只要坚守对茶叶的初心,不断努力,徐家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就能大放异彩,成为下梅村的一张亮丽名片。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