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网评|“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张山头打造红色地标的启示

2024-11-03 14:30:0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叶元俭 连素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要求福建要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深化革命史料和革命文物研究阐释。

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近年来,福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基因优势,着力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打造可推广的红色地标。张山头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张山头,是武夷山市洋庄乡小浆村的一个自然村,海拔768米,现有在册村民26户126人,是1343座无名红军墓群的所在地。张山头红军墓群于2018年9月列入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全国屈指可数的保存完整的大型红军墓葬群,打造张山头红军墓群红色地标的经验和做法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意义。

考证:多方奔走,为无名红军“埋骨地”正名

在2010年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时,“张山头红军烈士墓群”与“张山头红军中医院”一同申报革命遗址。由于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忆闽北的革命斗争》《闽北苏区妇女斗争片段回忆》《忆闽北红军医院》等史料中有详实的记录,“张山头红军中医院”于2012年被列入全国革命遗址名录。而“张山头红军烈士墓群”因为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而未被列入。

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制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路线图时再次了解到“张山头红军烈士墓群”有关信息。此后,为张山头无名红军墓群“正名”拉开了序幕。

2016年5月,武夷山市成立了“张山头疑似红军烈士墓群核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材料组、考证组、保障组和申报组等四个组,对张山头红军墓群进行全面核查。材料组共查阅了100多万字的史料,查找了6万多卷档案,走访了28位革命五老后代,整理出25份笔录和录音,最终找出有明确记录的烈士15人。考证组共核查山林1050亩,发现无名红军墓冢1343座。在东坑头的山林中发现的正面上刻五角星,正中刻“红军墓”三字,左下阴刻“三一年立”四字的石碑最终确认了张山头的这些“无名墓”是红军墓群。

此外,《武夷山张山头发现无名红军烈士墓群亟待“正名”》《抢救性勘查保护武夷山张山头红军墓群的进展情况和建议》等专报件得到了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推动了考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保护:多方合力,推动墓群保护专业化规范化

红色资源既包括重要旧址、遗址、遗迹、遗物、纪念设施或场所,也包括重要档案、文献、音像、照片资料等;既包括英烈模范人物和集体形象、事迹等,也包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口述历史、红色地名等具有代表性的其他资源。因此,张山头的红色地标建设充分考虑到了红色资源的多样性和专业性。根据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张山头红军墓群保护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2019年),福建省委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张山头红军墓群保护工作的方案》(2019年),武夷山市成立洋庄红色文化园工作专班,全面开展张山头红军墓群保护利用工作。

2017年,张山头硬化了道路,建设了纪念墙、悼念小广场等;2020年,完成闽北红军中医院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022年,建成张山头闽北红军中医院陈列馆;2023年2月,张山头红军墓群首次进行大规模修缮,完成总投资约1100万元的张山头红军墓群修缮与环境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2.4亿元、全长16.3公里的张山头旅游公路;2024年,国家发改委下达张山头红军墓群保护提升项目(专精特新)资金2.15亿元(分两年拨发),用于建设旅游道路、展陈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游步道等综合服务设施。

此外,武夷山市编制的《张山头红军墓群文物保护规划》方案,目前正在重新选取方案编制单位,在原基础上按照国家文物局相关要求进行修编,待修编完成后重新报送国家文物局审批。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更新保护创新国际研究中心已编制武夷山市洋庄乡张山头概念设计方案,北京新维畅想公司提出张山头红军墓群遗址公园项目发展建议。

传承:打造IP,艺术创作活化红色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勇敢的红军们,勇敢的红军们,你是我的哥,我是你的妹,送干菜,送香茶……”诞生于红军时期的民谣《红军洗衣歌》,至今仍在洋庄乡小浆村广为传唱。秉承着对共产党、红军的深厚情感,当地村民清明祭扫、中元焚香,九十多年从未间断,村民或点上一支香,或对着墓群遥拜,这一习俗流传至今。从2016年开始,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每年清明都组织四套班子和机关干部、部队官兵、革命后代、学生、群众到张山头举行祭奠仪式,开展学习教育宣传,弘扬革命精神。

活化是最好的传承,张山头的红色资源都具备影视、舞台剧、音乐剧等制作,实景演出、文化旅游、衍生品开发等活化基础。武夷山市融媒体中心分别于2016年和2019年,先后拍摄了《青山埋忠骨,魂归会有时》《英雄不朽,信仰永恒》两部宣传片,记录下张山头红军墓群发现的过程,述说故事,成为武夷山红色教育的重要课程;2019年,清明期间新华社推出《1343座无名红军墓,背后的故事令人泪目》报道,引起轰动;2021年,武夷山市人民政府与福建省人民艺术剧院联合出品大型原创话剧《红军·1343》,先后在福州、武夷山等地上演,并在当年的福建省艺术节上获得4个一等奖;2022年,央视推出纪录片《你的名字·魂牵张山头》,并获得“全国十佳纪录片”奖。此外,图书《满山红星》《张山头红色故事集》《她们从战火硝烟中走来》《张山头革命历史口述史资料汇编》和歌曲《勇敢的红军》以及纪录片《你的名字》《远未结束的寻亲》《你是风》《张山头:一场等待了八十载的祭奠》等文艺作品也陆续推出。

这些以张山头红色故事为背景创作的文艺作品正在形成一批IP符号,诉说着张山头的前世今生,让人们与英雄进行心灵对话和情感沟通,潜移默化地传承着坚贞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

发扬:发挥优势、资源整合,多点联动、线面结合

除张山头红军墓群外,洋庄乡至今仍保留100余处革命遗(旧)址。2018年,大安红色旅游景区、坑口革命遗址、闽北红军中医院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21年,闽北红色首府大安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洋庄红色文化小镇入选福建省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同时洋庄多处景点上榜福建百条红色旅游线路。因此,武夷山市成立洋庄红色文化园工作专班,围绕洋庄红色文化园建设目标,通过“多点联动、线面结合”的方式,以大安、坑口、张山头、四渡桥阻击战等红色经典景区为点,以洋庄—小浆—大安乡村振兴示范带为线,以红色文化小镇为面,推动形成洋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开创革命老区发展的新风貌。

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的结合发展是一种有效的旅游开发模式,旨在通过结合革命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洋庄乡紧盯“红色旅游、绿色园区、康养产业”,聚焦旅游型城镇发展目标,以建设红色文化小镇为切入点,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和辐射周边村镇的综合服务职能,全面推进大安闽北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和研学基地、闽北红军中医院、坑口村省级重点“一事一议”项目、红色集镇安置区等红色旅游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每一次对英烈的祭奠,每一次对英雄的赞颂,都是为了新的出发。”今天我们讲述张山头红军的故事,纪念他们,既是还原一段历史,唤醒人们拳拳爱国之情,告慰英雄们的在天之灵,更是对共产党人追求革命理想高于天信仰的坚信。

(作者单位: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

作者:□叶元俭 连素清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