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县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新发现一座明代古桥

2024-11-11 10:58:46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林云洁 蔡骏翔 叶建辉 徐娜菲 文/摄

行人从古桥上走过,犹如走进山水画中。

闽北日报讯(林云洁 蔡骏翔 叶建辉 徐娜菲 文/摄)近日,随着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松溪县的深入开展,一些颇具特色、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遗迹和古建遗迹陆续被发现。

记者近日随松溪县文物普查队来到松溪县茶平乡林下村旁一个山丘上,远远便望见一座古桥横跨其间,将茶园和稻田连接,似长虹卧波,随地形起伏蜿蜒,自然古朴、安稳宁静。古桥与周围田野和远处山色互相映衬,构成一幅和谐自然的风景图。

“这座桥已荒废了五六十年,是这次在日常的文物点实地巡查时发现的,非常有特色。”松溪县文物安全专职巡查员何理兴说道。

古桥为单孔石拱桥,桥拱用一块块条石垒砌;桥跨度为4.2米,高5.1米,长7.4米,面宽2.9米,用石块平行铺砌台阶;桥的两头低、中间拱起,呈抛物线弧形;桥头两端的桥引与桥身并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各向南北斜出三十余度,呈S形跨溪而过,设计十分巧妙,别具一格。走访时,只见一股涓涓细流从桥下悄然流过,当地村民从桥上走过,犹如走进山水画中。

“这座桥曾经是东关里连接松溪县城的必经通道,东关里36个村的人进城都要走这座桥,看到它没有被破坏,保存得很好,我作为文物巡查员感到很欣慰。”何理兴说。

在距桥头十余米处还立有一块石碑,碑上所刻舍财捐造者和组织建桥人的名字及“崇祯乙亥八年六月吉旦”的字样,至今仍清晰可见的文字告诉我们石桥建成已有389年了,历史久远。“这座古桥建造年代较早,它依据地形而设计,很有特点,且保存较好,对研究古代石拱桥造桥技艺和当时的交通状况有重要意义,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此我们把它登记为这次松溪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登录点’。”松溪县文保中心主任熊雨亮表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起,松溪县境内已相继修通县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铁路,原先的古道、古桥逐渐成为历史遗存。据林下村当地村民介绍,与这座古桥相连的古道还断断续续地保存着,距这座桥不远、往东关里方向还有两座古桥保存较好,其中一座为始建于元代石伸臂平板桥。往县城方向,横跨七里溪上的乘驷桥则始建于宋代,跨度更宽,气势更大,均被保存下来。这些镌刻着历史岁月的古桥,不仅反映当地民众具有较高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而且对研究古代桥梁发展史及地方经济发展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责任编辑:杨希希]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