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茗:让品牌通过展会被更多人看见

2024-11-15 16:27:41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裴礼辉

茗聚武夷,茶香四海。又是一年茶博会。

“我们80%的经销商都来自于展会。”11月14日,著茗(武夷山)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永平告诉记者。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开幕在即。此时,著茗茶业已经完成了相关布展工作。从2015年开始参展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著茗茶业因此获益良多。

“茶博会上客商集中,我们这些茶企通过特色的装修、特色的营销,能够让品牌被更多人看到,然后了解、关注,最终选择。”范永平说。

20年前,范永平从老家河南考入武夷学院,从此扎根于武夷山这个中国著名茶乡。

2007年,范永平从武夷学院旅游系毕业。“开始进入茶行业,是因身边的老师和茶叶师傅的熏陶,他们教我怎么识茶、怎么品鉴,如何运作茶叶品牌,门道很多。也许我天生就是有好奇心,慢慢从无意识中也喝出了自己对茶的理解。”范永平说,开始时自己以旁观者的身份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喜欢上了这种远离城市、回归土地的生活方式。

2009年,范永平成立武夷山市卓越包装设计机构,并联合北京、上海、广州等7个区域的销售精英,成立中国茶包装首个民间组织“包友会”,实现跨越发展,成为今日中国茶包装行业的销售主力军。

经过三年茶包装经营,范永平又另辟蹊径,2012年,他正式成立“著茗(武夷山)茶业有限公司”。创业初期,范永平坚持每天早上六时起床,忙到夜半才休息,亲力亲为深入制茶的十道工序,公司运营的大小事务。目前,“著茗”茶业现有茶园300多亩,联结周边农户茶园年生产茶青100多吨,拓展了130家专卖店和渠道商,热销北京、郑州、西安等地,极大带动了周边茶农增收。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山,朱熹在此生活学习、著书立说、兴教讲学近五十载,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我们在产品包装上进行创新,将武夷山水、朱子等元素融入其中,彰显文化底蕴,提升商品的附加值。”痴迷于茶文化的范永平认为,品质是茶的生命,文化是茶的灵魂,要让武夷茶文化更具“活态”。他将传统的中国茶文化与朱子文化相结合,推出了以朱子文化为主题的茶包装、茶点、茶礼,创新融合闽越、彭祖、柳永等武夷文化元素,让武夷茶走上了一条以文化赋能的新道路。

每一次参展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著茗茶业都会在展馆设计上狠下一番功夫。“沉稳又不缺时尚,既展示品牌的理念,也展示企业的产品,让更多茶友感受著茗的魅力和张力。”范永平说。

通过展会,客商看见了品牌。“现在的客商在选择一家茶企一个品牌时,不是一见就钟情的,而是在看见了、感兴趣了之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和了解,才会确定的。”范永平说,“本地茶企参展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仅可以让客商在展会上了解茶叶的品质,也可以走进茶企深度认识。”

在他看来,在这个电商时代,品牌商就像是舞者,既要上台表演,也要亲近观众,才能赢得更多关注度。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