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茶人阿泽——记武夷山市政协委员、泽悟茶业创始人洪铭泽

2024-11-21 17:35:00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程丽香 文/摄

闪光灯前,一袭白衣一顶礼帽,持扇传播茶文化……自创办“泽悟茶业”8年来,洪铭泽把武夷岩茶的茶文化、茶历史等与视频采制、网络直播有机结合起来,巧妙融合水墨画、毛笔字、太极等“国潮”元素,开设短视频自媒体账号“茶人阿泽”。目前,洪铭泽拍摄视频近1000条,全网粉丝10余万,播放量已突破2亿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茶人”。

“茶博会开展不到半天,我们已经敲定了好几笔订单。”在11月16日第十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的“泽悟茶业”展区,身穿黄色禅意茶服的洪铭泽正用心给前来洽谈的客人沏茶。一股馨香,一杯清冽,彼此的陌生感仿若骤然消减,随后生意谈成了,朋友也交上了。据了解,通过“网上茶博会”和现场展示,“泽悟茶业”以优异品质吸引游展嘉宾和采购商驻足品鉴、称赞,现场成功签约了5家经销商,吸引10余家新茶饮行业的精英深入考察泽悟茶业与新茶饮工厂,探寻茶业新发展。

洪铭泽1991年出生于武夷山茶叶世家,5岁习武,8岁“出家”,厦门读书,警校求学,练习过散打,也当过警察,甚至从事过钢材贸易。从少时耳濡目染,到赚取人生第一桶金“年少得志”后的静心思考,他清楚地认识到:相较于钢材的“冰冷”,茶有温度、有灵魂,可以为生命赋能。他将茶认定为可以奋斗终生的事业。

2016年,洪铭泽投入资金,新建厂房,开办了武夷山泽悟茶业有限公司。

“泽为茶本、悟为我心,茶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福泽。我是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带着一种传承家乡文化的情结,就用了这个名字。”在种茶制茶时,洪铭泽总是用熟悉的武夷山话跟老乡们交流。

夜间的制茶车间里,机器轰鸣。理条机、烘干机、炒茶机不停运转。工作的间隙,洪铭泽将沸水注入茶碗,茶叶立马鲜活起来,一壶香茶即成。端看茶汤清澈,细嗅茶香沁人,细细品来,茶香里不仅有怡人的香气,还能感受制茶人的心境。

“其实做茶是很辛苦的,很考验人的耐心,一边熬更守夜、一边高温烘烤。”洪铭泽说,因为喜欢,所以觉得做茶也是一件很快乐很充实的事。“我不会调试好机器时间就去休息,我要一直守着,用手心去摸,感受它的温度、它的变化,直到达到我想要的效果。”

多年来,洪铭泽扎在武夷山中,深入研究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特别在武夷岩茶老丛水仙上做了深入调研,发掘梳理史料,撰写《武夷岩茶老丛水仙生产制作工艺》论文,发表在《福建茶叶》及《中国茶叶》专刊中;从老丛水仙的历史背景、茶园分布、茶园管理到制作工艺和冲泡品鉴等方面,发起《老丛水仙行业标准》。其开发的“极丛”产品,首次以树龄标准梳理老丛水仙资源,按80年树龄、100年树龄、120年树龄及160年树龄老丛水仙茶树王呈现产品,受到业界和市场的认可,成为老丛水仙代表性的标杆产品。“极丛”和“极致品鉴”系列获亚洲国际设计大奖;洪铭泽也荣获创新中国茶·2023年度大会“百佳创新人才奖”。

作为武夷山市政协委员,洪铭泽更是发挥制茶技艺积极助力生态茶园建设,参与起草国家标准《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助推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洪铭泽还对黄村老茶厂进行全面修缮与维护,恢复生产能力,并以此为生产基地,联接茶农1000余户,带动基地茶农增加收入20%-30%,有效解决了附近村民就近就地就业难题。

如今,泽悟茶业拥有正岩核心山场100余亩及国家公园内生态茶园示范基地1000亩,年产量超过100吨;加盟店100多家,研发产品百余款,市场规模超2亿元,成长为南平市茶行业龙头企业……多载耕耘已结硕果,对洪铭泽来说,无论是种茶、制茶还是经营茶企,早已不是单纯的工作,而是融入了传承和社会责任感的漫漫征途。

“我将立足乡土,探索茶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带动更多村民就地就近就业,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洪铭泽说。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