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信访工作领域深化“四下基层”之要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了“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长期坚持、全面贯彻‘四下基层’制度”,南平市信访系统注重实践探索,坚持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的定位,在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过程中坚定走好新时代“四下基层”群众路线。
一、信访接待下基层,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2009年1月,中央作出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决策部署后,南平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坚持把领导干部接访作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与谋划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起来,于2012年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此后,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定点接访+带案下访+重点约访”的领导干部接访模式。2022年,南平市进一步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作风,开展市县乡三级党政领导带案下访活动,推动全市干部下沉一线协调问题、化解矛盾,建立“解剖麻雀、带案下访”工作机制;2023年,为更好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明确了市级领导“信访接待下基层”工作方案。从2023年以来,南平市不断深化“信访接待下基层”和“解剖麻雀、带案下访”机制,领导干部更多地采取下访的方式赴县(市、区)接待群众来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下沉信访问题较多、较突出的地方开展接访,2023年示范带动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通过接访、下访推动化解信访问题3748件。2023年3月,我市化解延平区水东街道红星村灾后重建信访积案经验做法入选中央信访工作联席办、国家信访局《典型案例汇编》。与此同时,县(市、区)也不断丰富接访下访机制内涵,顺昌县积极构建“五位一体”信访工作格局,由顺昌县人大常委会、县委政法委牵头,多个部门“组团”下访,定期在每月党政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前分赴各乡镇(街道)开展“社情民意接待日”活动,听民情、化民忧、解民难,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渠道,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问题解决在一线,打造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
深化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基层,立足调解,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依靠群众,一线调解纠纷,就地化解矛盾。
信访代理,打造“有访找一人”便民服务新亮点。信访代理制源于光泽县,是光泽县在信访工作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将矛盾化解在源头的工作亮点,2015年起在南平全市全面推行。信访代理按照“一对一”原则,每件信访件从受理告知起就指定1名干部作为代理人,负责全程对接、跟进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协调化解、答复反馈等工作,变“群众上访”为“代理上访”,信访群众“只进一门、只找一人、只访一次”,实现“最多投一次”“最多访一地”,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近年来,光泽县不断深化“有访找一人”信访代理机制,构建“连心信访”工作体系,全面覆盖“县、乡、村三级信访代理组织网络”,各级信访代理员代理群众信访件办结率达100%,有效推动矛盾化解在当地,干部的作风更实了,与群众的关系更近了,信访态势更稳了,光泽县成为南平市唯一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的县。
信访评理,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平台。2019年5月,我市试点由党委政府主导、信访部门主抓、社会力量参与的信访评理机制,并在全省推广。“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老干部、村民代表、先进模范、乡贤、律师、法律志愿者、平安指导员、业务专家等广泛纳入评理员队伍,通过评理员这种第三方力量的参与,并采取即有即评、边评边调、随调随解、现解现结的方式,全市2025个评理室、21500名评理员,筑起“小事村(居)评、大事乡(镇)评、难事县(市、区)评、市里提级评”的“四道防线”。信访评理作为化解矛盾的一种重要调解方式,为群众提供一个非诉共商的说理平台,信访人就地优先选择成本较低、对抗性较弱的信访评理方式,使信访事项分流出去后的“老信访、老调查、老不服、老信访”的怪圈,改变为“信访——评理——和解”的解决路径。从最初的单一评理到近邻评理、网格评理,再到“吃茶话事”机制的建立,南平市信访评理模式不断探索、不断成熟,因地制宜打造了“红色评理”“朱子评理”“茶室评理”等一批特色评理。信访评理机制获评2023年度南平市改革优秀案例,武夷山市岚谷乡“红色评理站”工作法入选全省“枫桥式工作法”。信访评理机制建立以来,全市四级评理室共开展信访评理10598件次,化解率达94.32%,通过现场评、上门评,有效减轻了群众“访累”,有效推动“事要解决”“事心双解”。
访调对接,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坚持把调解贯穿始终,建立信访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以及公调、检调、法调等相衔接的访调对接工作机制,打造“一站式”受理、“多元式”调解、“联动式”处置的矛盾纠纷调处平台。从联合接访到部门“常驻+轮驻+临驻”相结合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建设,再到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有效整合了基层司法、信访和职能部门的法治力量、专业力量,平安指导员、人民调解员、信访评理员以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等力量的融合,有效推动了信访问题在法治的轨道上协调化解。在实践中,基层逐步探索形成了如光泽县的“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武夷山市的矛盾纠纷“4+X+1”多元调处化解机制等好经验好做法。充分调动并发挥律师的积极作用,聘请律师全程参与信访工作,是南平市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有益探索。2021年起,南平市信访局与福建言哲律师事务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天一名律师到市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坐班接访,每件信访复核件律师全程参与,律师参与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的会商研判、实地调查、评理调解,为依法解决信访事项提供了法律路径。2023年,光泽县在县级创新开展律师参与接访、代理信访、信访评理、协助包案的律师走进信访工作全过程工作机制,推动化解多起疑难信访问题。
三、工作推进向末端,打开“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新局面
坚持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深学廖俊波同志“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务实作风,将基层一线作为信访工作的主战场,推动“现场办公下基层”走深走实。
实地调查。建立市信访局领导班子挂点联系县(市、区)信访工作机制,业务分管和挂点联系的班子成员“双负责、双推动”,坚持对信访突出问题、申请复核的信访事项会同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律师,深入实地开展走访、调查、核实,进行督办,将研判室设在基层,将调解室移到一线。2023年以来,市信访局班子成员共对115件信访件开展带案下访、实地调查,有效减少了责任单位受理办理信访事项敷衍、拖延等问题,有力推动了信访事项的依法规范及时办理落实。
实地指导。开设“移动课堂”,积极培养储备业务型人才,根据工作重点和基层需求,南平市信访局派出业务骨干赴基层开展《信访工作条例》和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授课,2023年以来,共开展送学下基层10场,基层干部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业务知识的教学和提升。开展“巡回指导”,南平市信访局业务科室下沉至10个县(市、区),对所在地重点乡镇(街道)、县直部门信访工作经办人员面对面开展业务指导和互动交流,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了,既探讨了业务,也发现了短板,并解决了疑惑。
实地调研。紧紧抓住调查研究这个党的传家宝,作为做好信访工作的基本功。持续开展“大督查大接访大调研”活动,紧盯热点难点问题,针对近年来我市房地产领域信访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成立课题调研组深入县(市、区)开展房地产领域信访问题预防化解机制调研提出对策建议。积极传递南平信访工作好声音,深入基层挖掘、总结南平市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好经验好做法,《创新推行“信访代理制”》案例获第二届“推进机制活、建设新福建”全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二等奖,《创新建立信访评理机制 打造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新平台》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2023年南平市改革优秀案例。武夷山市岚谷乡“红色评理站”化解矛盾工作法和光泽县鸾凤乡“有访找一人”信访代理工作法获全省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实践充分证明,“四下基层”在新时代彰显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南平信访工作领域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再次表明“四下基层”工作机制是密切联系群众、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重要法宝,是促进社会和谐、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方法。从实践中切实感受到,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让“四下基层”久久为功,要坚持系统观念,“四下基层”具有整体性,四个方面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必须四位一体、协同开展;要体现高屋建瓴,“四下基层”是对干部能力的考验,要以“初心”入“民心”,无论是宣传还是接访群众、解决问题或提出观点,要既“全面”又“知底”,更要有“高度”,要“忙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要突出问题导向,“四下基层”要带着问题去、奔着问题去,建立“选题、破题、解题”三项机制,建立“调查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三张清单,注重成果的转化运用,既要优先处理人民急难愁盼的“民生大事”,也要时刻关注群众心心念念的“关键小事”,还要勇于革故鼎新、守正创新,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南平市信访局)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