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仅剩最后一周的时间,辞旧迎新的喜乐氛围愈发浓烈。让我们一同走进光影世界,感受——老影像中的延城旧时光
20世纪90年代初,延平区的城市面貌曾迎来一次“新旧交替”——1991年至1994年间,正值水口水电站南平库区建设之际,延平区将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结合起来,多处建设项目启动,延城面貌日新月异。想到眼前的城市即将换了面貌,原南平电视台记者阿孟凭借在记者岗位上培养的敏锐度,开始用摄录像设备记录这一时期的城市面貌,由此留下了众多珍贵画面。
“当年的南平充满活力,处处都在翻新改造,处处都值得记录。”阿孟告诉笔者,为了拍到最好的画面,每当听到哪里将要改造的消息,他便扛着沉重的设备去拍摄。九峰索桥旁库区改造的工地现场、滨江大道通车时人们喜悦的笑容、原南平火车站前的车水马龙……这些旧影像如今全部保存在阿孟的电脑中,经精心整理和数字化处理后得以留存。“以前,这些画面被记录在3/4磁带上。”阿孟说,随着时间推移,为了保存这些影像资料,他将它们转录到了β磁带上,又在2000年前后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将内容保存到电脑中。
如今,阿孟偶尔会将这些旧影像制作成短视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与大家分享。它们受到了众多延平市民的欢迎,评论区里充满了不同角度的感想:“感谢您留住了青春的记忆”“变化好大,原来我没出生的时候是这样的”“没想到能在视频里看到已逝的弟弟”……阿孟说,他没想到这些平凡的画面在多年后仍能引起这么多共鸣。
值此岁末年终之际,请与笔者一同走进这些旧影像里的延平街巷,拾起带着年代感的旧时光,在光影对比中感受延城的巨大变迁。
拍摄地点:梅山坡
市民回忆:“半坡的冰棒厂、文宣亭、水文站……从小在梅山坡长大的我看得要泪目,每一帧都是回忆。”
20世纪90年代初期,梅峰路上的民居房大多还是瓦顶木构的建筑,与纵横交错的电线杆共同勾勒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影片里,镜头带着观众们沿着坡道向上攀登,可以瞧见老屋的天井里晾晒着衣服,靠墙倚靠着一辆自行车,门框上的对联还保持着鲜红的颜色,将时间定格在拍摄的那一天。
梅山坡一带街景
文宣亭和福音堂曾是当时梅山坡上最醒目的地标,承载了许多“老延平人”的记忆。文宣亭位于半山腰,亭子的飞檐斗拱虽不华丽,却有一种历经岁月洗礼的朴素之美,福音堂朴实的白墙则让它在一片老式建筑中显得尤为特别。
随着城市化推进和旧城改造的开展,这些富有年代感的景象逐渐成为历史。梅峰路上的一座座瓦顶木构的老屋被拆除后,建起了现代化的居民楼。曾经被视为地标的福音堂换了一副新的模样,文宣亭则成为了“文宣社区”中的一部分,以特殊的方式提醒人们,它曾经存在过。
拍摄地点:九峰索桥周边
市民回忆:“小时候,我就扒着九峰酒家‘龙船’固定在岸边的缆绳,学会了游泳。”
影像中,近岸是如火如荼的库区改造工程,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挥汗如雨,机器轰鸣,与闽江清澈的江面形成鲜明对比。九峰酒家的“龙船”静静地停泊在岸边,这艘船曾是许多延平市民举行婚宴的热门场所,也是当时市民游客“打卡”九峰索桥时必不可少的拍照背景。镜头望向远处,玉屏山青翠欲滴,河岸边一座座虚脚楼傍水而建,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玉屏山片区的标志性建筑——交通大楼格外醒目,高耸的身影在当时俨然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
曾经停泊在九峰索桥旁的九峰酒家
在过去三十年间,随着城市拉开框架、不断更新,九峰索桥周边的景象发生了巨变。河岸边伴随几代人成长的虚脚楼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现代的建筑群。交通大楼虽然依然屹立,但已经融入新城区林立的高楼之中,不再像当初那样显眼。九峰酒家则因一场意外失火,彻底退出了延平市民的生活,只能存在于影像与回忆中。“20世纪90年代,我还花了2元,留下了一张倚靠九峰索桥栏杆,与远处‘龙船’的合影。”一位市民在影片的评论区里留下感慨。
拍摄地点:水南站(原南平火车站)
市民回忆:“月台边有个圆形的喷水池,边上经常湿漉漉的。一次春节,我穿了一身新衣在这摔了个‘老头钻被窝——仰面朝天’。”
车站前熙熙攘攘,前往候车大厅的人们或提着沉重的行李,或抱着孩子匆匆赶路,充满烟火气息。现已更名为“水南站”的原南平火车站曾是无数闽北人走出山城,前往福州、上海等地,走向更广阔世界的起点,也是一代人梦想与奋斗的见证者。
原南平火车站
原南平火车站及周边街景
在影片中,“南平站”三字稳稳立在建筑楼顶,简朴而端庄。镜头缓缓扫过候车大厅入口,人群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手提大小包裹、肩扛编织袋,用塑料袋裹着铝质饭盒,准备踏上漫长的旅途。南平火车站就这样承载了无数延平人的离别与重逢,成为一段段人生旅程的起点与终点。
2015年6月,合福高铁开通后,原南平北站(现延平站)投入使用,延平区正式迈入“高铁时代”,轨道交通网络迎来了划时代的升级。高铁的开通让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和便利,也让延平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工作多年的南平火车站也在这时慢慢走向了历史舞台的边缘。2016年1月10日19时21分,K45次旅客列车缓缓驶出南平火车站,这座运营了半个多世纪的老车站彻底结束了客运业务。2019年12月15日,这座承载着“老延平”记忆的车站更名为“水南站”。
如今,水南站仍然承担着货运功能,站前的广场没有了摩肩接踵的人潮,却多了一份岁月沉淀后的宁静。车站周边的生活气息并未完全退却,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站前的横排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不时有公交车停靠水南公交站,在迎来送往间将水南片区与延平主城区连接起来。虽然不再是交通枢纽,但水南站依然默默见证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记录着延平人生活的点滴。
(以上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