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平市推动文化出海的思考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市积极探索以朱子文化为引领,大力推动闽越文化、茶文化、书院文化等闽北特色优秀传统文化品牌走出南平、走向海外,以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彰显发展活力,更好助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
探索实施以朱子文化为引领的文化出海
一是全面提升“一刊两网多终端”国际传播工程。用好全国唯一向海外公开发行的《朱子文化》(CNQ)学术期刊,对两网(中国·朱子网、中国·朱子微官网)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充分发挥好“中国朱子网”系全国第一家朱子文化官网的作用,向海外持续传播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闽北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加大两网与喜马拉雅、微博、小红书等终端新媒体,以及与“华人头条”的深度合作,做大做强以弘扬朱子文化为主体的国际传播矩阵工程,切实推动朱子文化交流传播走向海外。
二是深化拓展对外学术交流机制。用好“考亭论坛”“武夷论坛”等载体,借助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高位平台,合力探索构建以朱子文化为主的高端海外学术交流的南平路径,共同打造国际儒学联合会朱子研修基地,努力建设一批世界标准、全国领先的文化地标、体验空间、研修场所;加强与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的进一步合作,充分发挥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性平台的优势,探索开展与孔子、朱子等儒家文化相关的海外文化交流合作的项目;结合武夷学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等教学资源,加强对朱子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培养高层次的朱子文化专业人才,深化与暨南大学的合作交流,依托暨南大学侨校资源,规划多样化精品研学线路,着力打造“万名侨生游武夷”品牌,主动“请进来”以文化人,厚植爱国爱校情怀,培养侨生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传播者;持续加大与日本、韩国等国家专业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步积极探索构建与其他各国有关文化的各类对外学术交流合作机制。
三是持续提升文艺精品对外展示工程。策划推出一批以朱子文化为题材的音乐、动漫、影视剧等文艺精品;持续把握朱子诗词格言大型歌舞《朱子之歌》赴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全球多地巡演的契机,推动朱子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运用好巴黎中国曲艺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国际舞台,积极策划、创作、打磨一批反映以朱子文化为主导涵盖其他各类闽北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让闽北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四是培育孵化系列文化产品出海工程。加大对包含朱子文化元素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特色包装农特产品设计研发及推出的系列海外出口产品的扶持力度,打造一批朱子文化与“茶、盏、本、竹、水”等闽北特色产业相结合的海外文创产品;依托“大话熹游·卡通朱子”形象在海内外持续“圈粉”的优势,整合南平籍青年在境外的工作力量,以卡通朱子文化IP为纽带,策划每年推出不同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持续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境外影响力;积极联动文化相关领域的海内外优秀青年来我市交流互动,探索以城市文化IP为桥梁,深化与全球有城市文化IP的区域和人群的交流;用好民间组织的力量,加大对“朱子爷爷理行社”“一定国学堂”等民间视频号开播的支持力度,策划以卡通朱子为贯穿,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朱子小故事中英双语动画的内容,让海外受众易于接受。
探索构建“三大体系”
大力推动闽北特色文化出海出圈
一是积极构建大武夷海外传播矩阵体系。为持续打响武夷山国家公园和双世遗品牌,切实提升南平文旅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推动南平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整合县市级融媒体中心的力量,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为中心,统筹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组建文化出海传播工作专班,加大海外宣传力度,坚持“造船出海”和“借船出海”并重。完善我市对境外媒体账号的打造,从资源整合、渠道搭建、品牌策划和技术建设等方面着手。在资源整合上,统筹全市融媒体和自媒体资源,共同围绕大武夷文化旅游圈、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等沿线城市风光,积极搭建大武夷海外传播矩阵体系;在渠道建设方面,探索建立福建国际传播南平中心,精准触达目标,融通中外,建强国际传播渠道账号,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大外宣”格局;在品牌策划方面,策划在海外抖音、推特等平台上根据海外人士的职业、兴趣等分类别设计制作各类民俗文化、美食文化、景观文化等品牌文化内容,通过视频、图文等形式打造一系列垂类IP账户;同步加大对我市对外交往特色品牌的鼓岭故事邵武篇的策划、宣传、打造,通过不同视角、多种形式等全方位向海内外展示福益华所代表的中美民间友好人士互助交往的感人故事;在技术建设方面,拥抱用户、技术引领,大力探索推动科技与国际传播全链条的融合。
二是探索构建内外联动的循环运作体系。为适应全球平台化传播的特点,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内外联动的双循环平台运作体系,探索建立内外宣传的联动机制,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应侧重在话语内容生产、渠道铺设、机制与人才储备上形成整体合力。结合平台化传播时代,媒体需要根据受众的个性化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叙事体系。一方面,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推出为全球受众所理解、认同的媒介产品;另一方面,从长期考虑,着力统摄全球—本土、传统—现代、东方—西方等认知定式,以悠久丰厚的中华文明参与古今对话,以融合共生的文化互动理念创造出中外共同情感的新表述。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下,全市媒体需进一步借助全球超级平台的技术能力和市场优势,快速拓展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探索打造自主平台的可能性,实现内容制作、分发和推送的全链条再造,搭建具有闽北特色的海外信息平台,促进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探索建立国际传播人才队伍统筹协调机制,努力培养一批既熟知国情,又具有国际眼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网红等力量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探索将自媒体作者、企业、社会团体等民间主体纳入到内外宣联动的格局中,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国际传播工作。
三是探索构建多元的对外文化经贸体系。积极培育对外文化贸易新兴业态,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渠道,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万里茶道”、各类博览会、交易会等平台,为全市文化产业加快“走出去”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积极搭建“线上+线下”文化出海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打造“海外文化中心+跨境电商+海外仓”文化出海通道;以市属国有企业为重点,全面做好“武夷山水·茶空间”澳大利亚营销推广中心在澳大利亚悉尼的运营,在海内外积极打造具有南平特色的城市会客厅,持续提升南平的知名度、美誉度;积极探索发展数字文化贸易,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文娱模式数字化开发,支持数字艺术、表演、数字出版等领域出口竞争优势,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闽北文化符号。
加强组织保障
为闽北优秀传统文化出海保驾护航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文化出海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工作机制,明确目标职责,保障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强化南平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市朱子文化传承发展中心的全面指导,统筹各方力量谋划实施全市文化出海的重点项目;各地各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责,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形成闭环。
二是强化工作机制。建立重点项目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机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前做好工作谋划,明确阶段性工作重点,适时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激励。
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同步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扶持,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在文化对外人才的“引、育、用”上形成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积极组织赴海外考察学习培训,大力搭建海外项目成果展示推介平台,形成“文化出海、才聚武夷”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中共南平市委宣传部)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