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朱子文化在闽北:书院林立 弦歌致远

2025-02-19 10:10:36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朱燕涛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800多年前,以朱子为代表的一群宋贤,在武夷山地区,皓首穷经,继承和发展了孔孟儒家学说,与时俱进地集成升华了百家学术,诞生了理精义熟的“朱子理学”。“仲尼烛长夜,朱子辉千秋”,朱子理学随后成为了中华文化新的主流意识,影响中国及周边国家文明近千年。朱子理学在武夷山的集成崛起,使武夷山在中华文明史上,拥有了比肩泰山的崇高地位。

这里的武夷山,无疑包括了今武夷山市在内的闽北地区。朱子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闽北地区度过,而他成长、成才、成就与成名,则无不与闽北地区的书院相伴始终,并相辅相成。朱子长期生活的闽北,因朱子及其师生的影响与前赴后继努力,在宋明时期,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书院最为密集,科第人才涌现最多,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地区。

在中国古代,一个地方书院的数量多寡、规模大小及影响远近,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地方历史文化地位高低的表征。春秋时代,孔子在泰山之麓,通过兴办庠序,集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大观,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儒学”系统;南宋年间,朱子在武夷山,借助各类书院,集孔孟后百家学术之大观,完成了继往开来的“理学”体系(学界也称“新儒学”或“后孔子主义”)。这两次先后由孔朱代表的“集大成”于泰山之麓和武夷山地区的“儒学”和“理学”,统驭了中国古代文化与中华意识形态近2500年。因此,闽北虽偏居武夷山南麓一隅,而于宋明时代却曾经是一块全国的学术中心,文化圣地。武夷山在泱泱中华文化史上之地位,同泰山双峰并峙,并与泰山先后荣列联合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其与武夷山地区书院数量之多和书院文化之盛密不可分。

以武夷山为象征的闽北,是我国南方开发较早的地区,是历代中原世族“衣冠南渡”入闽的首站。今南平市所辖10个县(市、区)的建县历史都在千年以上,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文化的发源地和万里茶道起点,文明底蕴悠长厚重。尤其是朱子文化方面,闽北素有“闽邦邹鲁”“道南理窟”之誉。有宋以来,武夷山一直是理学的中心,特别是朱子在此“琴书五十载”,朱子理学由此辐射,传遍中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发出了莫大的声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些贡献中,闽北书院的继往开来,功不可没。

闽北的书院历史悠久,在府(州、军)一级中拥有的数量、密度和质量均居全国前茅。闽北书院含官府办、宗族办、私人办、学者联办或混合办等多种。据宋洪波《中国书院史》统计,在宋代全国有书院720所,福建占85所,居第三位。其中福州辖12县,书院仅27所,而闽北仅建宁府所辖7个县,便有书院34所,占福建全省的40%,密度居全省首位。另据林文志主编的《弦诵悠长—南平书院古今》统计,闽北古代(唐至清)书院合计有269所,其中崇安61所、建阳61所、建瓯49所、邵武23所、延平15所、顺昌15所、浦城12所、光泽10所、政和10所、松溪7所。建阳和崇安的书院数量最多,“书院林立,讲帷相望”,且影响最大。其中建阳缘于宋明时期是全国三大图书印刷中心之一、游酢故里和朱子终老地;而崇安则因武夷名山所在、胡安国故里及朱子生活于本县近50年并亲创“武夷精舍”且带动各地学者前来办学讲习等等,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若按土地面积、人口规模统计书院密度排名,崇安县书院的密度即使在全国也独占鳌头。

闽北书院的辉煌,朱子居功厥伟。他出生于书院(尤溪南溪书院),成长于书院(建安环溪精舍、崇安屏山书院),讲学于书院(崇安兴贤书院等闽北内外数十座书院),著述于书院(建阳寒泉精舍、崇安武夷精舍等),终老于书院(建阳考亭书院)。因此朱子对书院情有独钟,除了在外地为官时修复了白鹿洞书院、重振了岳麓书院外,在闽北朱子更是亲手创办了寒泉精舍、云谷草堂、武夷精舍和考亭书院,而朱子参与讲学、指导的有关书院则达数十所,约占闽北书院总数的三成之多。朱子在闽北这些书院中,仅教授过的弟子不下五百人(陆游《方伯谟墓志铭》“朱公之徒数百千人”),撰写的《四书集注》等著作逾2000万字。是书院成就了朱子,朱子更光大了书院。朱子已然是中华文化史中书院的符号。朱子理学思想的萌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及成果向外传播再蕃衍,无不在闽北书院的沃土中一一得以实现,获得巨大成功。

闽北书院,最重要的是朱子理学发扬光大与人才培植的摇篮与基地。一是闽北星罗棋布的书院,层出不穷地孕育了灿若星辰的理学大家。如崇安白水胡安国的籍溪草堂等,就培养了胡宪、刘勉之、刘子翚等“武夷三先生”;而“武夷三先生”又于五夫的屏山书院、兴贤书院等培养了朱子、刘珙等才俊;随后朱子、黄幹翁婿于武夷山中创建武夷精舍等,培育了蔡元定、潘植、杨道夫等理学菁英百数十人。这些弟子又薪火相传,培育出了后来的真德秀、熊禾等理学翘楚,后继才俊,生生不息。二是闽北众多书院,更为历朝培育了大量肱股贤才,社会栋梁。如仅科举方面,从宋至清,闽北便因书院教育出过2000多名进士(其中崇安仅文进士便有248名,状元3名),出过19位宰相(其中崇安有丞相级高官翁承赞、彭奭、刘珙等3名)。三是闽北林立的书院,让武夷山地区朱子理学“学术执全国牛耳”。如各地学子江鲫般纷至沓来,有关会讲与论辩弦诵不绝,与朱子理学相关的著作连篇累牍,汗牛充栋。此后,朱子的学说更获各朝帝王的尊崇与加持,朱子的著述及其他理学家弘扬朱子理学的文章,累世得以大行其道。朱子理学在历史上有如中流砥柱,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抵御了一次次汹涌的文化危机,让中华文脉得继,道统得传,强有力地巩固了中华文化雄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坚实基础。

随着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日益重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3月考察武夷山朱熹园,在武夷精舍首次提出“两个结合”理论以后,各地来闽北调研朱子理学文化的专家学者络绎不绝。他们对曾经“集孔孟后文化大成”的武夷山书院集群称赞有加,认为武夷山仅凭这些辉煌的书院,便无愧世界文化遗产。学者们进一步认为,弘扬以朱子理学为灵魂的闽北书院文化,赓续先贤“修齐治平”传统,践行“横渠四句”追求,特别是贯彻习总书记“两个结合”讲话思想,实现续孔子与朱子之后中华文化第三次“集大成”并以此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愿,闽北的书院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精神遗产与榜样力量,是我们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学习标杆与动力源泉。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