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要闻 | 南平顺昌:农旅融合“链”动乡村振兴

2025-03-27 09:07:39 来源: 闽北日报 作者:□朱城铖 池亮亮

在埔上、洋墩,吃柑橘、赏油菜花海;在仁寿,尝灌蛋、品非遗文化;在岚下,漫步竹海,感受自然脉搏……顺昌县依托柑橘、灌蛋、笋竹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将埔上镇、洋墩乡、仁寿镇、岚下乡四地串珠成链,打造农旅融合精品路线,让乡土资源焕发新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一颗柑橘的“逆袭”

近日,埔上镇果农叶涛富在智能温控大棚里查看柑橘新品种长势,棚内集中培育着阳光一号、黄美人、蜜柚、砂糖橘等32个新品种柑橘。

在品冠农业加工车间内,柑橘二级果经深加工“变身”陈皮、小青柑和冻干果茶等,“我们利用本地柑橘果皮制作陈皮,年产陈皮500万斤,一年产值能有370万元。”品冠农业负责人练国华表示。

立足柑橘产业优势,国家级产业强镇(柑橘)埔上镇一方面与中国柑桔研究所对接合作,引进新品种试种,推动传统品种升级换代,提升果农柑橘效益。另一方面,做实产业延链补链、强化品牌打造等,推动柑橘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在毗邻埔上镇的洋墩乡,福建耘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包装仓库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把即将发往海外的沃柑打包装箱。

“市场要啥,我们就种啥。”福建耘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旺生介绍。“柑橘之乡”洋墩柑橘种植面积1.4万亩。近年来,洋墩瞄准国际市场,布局爱媛46、爱媛38、沃柑等6个名优品种“梯度种植”,满足从高端礼品到大众消费的全需求。智能化分选线上,柑橘按糖度、大小精准分级,被加工成橙汁、果酒、蜜饯。配套3000立方米冷链仓储让柑橘“错峰身价翻倍”,2024年柑橘出口量突破1万吨,同比增长118%。

埔上镇以柑橘文化为基础,推出“四季采摘体验”“陈皮、小青柑制作体验”“我来当网红”等系列活动,让游客亲自动手,体验农耕乐趣,通过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为埔上柑橘代言。洋墩乡新建柑橘文化展示馆、洋坑传统村落、路马头古码头、顺阳溪漂流,推出集“观光旅游+田园采摘+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精品旅游路线,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带动经济发展。

一枚灌蛋的“出圈”

“蛋满不破,肉馅饱满,这叫‘银包金’,寓意团圆富贵!”在仁寿镇灌蛋非遗体验馆,顺昌灌蛋非遗传承人张振健正在为参观的学生展示灌蛋技艺。

作为顺昌灌蛋的发源地,仁寿镇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价值逐渐吸引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仁寿镇以一枚非遗灌蛋破题,推动灌蛋“小技艺”到“大产业”的跃升。

“今年,标准化生产的灌蛋孵化基地即将投入使用,投产后可日产6000枚灌蛋,年产值达2300万元。”仁寿镇党委副书记李松源表示。

灌蛋孵化基地是仁寿镇打造灌蛋小镇的重点内容之一。为让灌蛋成为富民兴镇的大产业,仁寿深挖灌蛋文化内涵,树立打造“顺昌灌蛋”品牌,探索“走出去、引进来”的宣传模式,依托央视美食栏目、美食节活动等载体,大力传承发扬灌蛋文化。按照“集中集聚集镇人口,做大做强镇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吸纳村财较为薄弱的行政村共同打造灌蛋产业孵化基地,利用沙南高速公路交通区位,打造南平美食“后花园”。

在仁寿,游客不仅能够品尝灌蛋,还可以亲手制作灌蛋,参观桂溪古村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体验一段沉浸式的非遗之旅。据统计,仁寿“非遗研学游”精品路线,年接待研学团队超3000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25万元。“顺昌灌蛋”品牌,也火热出圈,吸引多家媒体平台报道,带动乡村美食“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根毛竹的“新生”

眼下正值鲜笋采收时期,在岚下乡的竹海深处,随处可见竹农在山上挖笋的身影和一辆辆满载鲜笋的农用车下山的景象。

老周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工作就是将新挖的鲜笋运往附近的加工厂。他指着漫山的竹林介绍,“过去,我们的鲜笋大都卖去隔壁的建瓯等外县市,现在我们乡自己也有鲜笋深加工企业,乡里的竹制品加工企业也转型升级,竹签、竹帘等初级产品逐步升级为竹炭纤维、重竹地板,竹粉、竹节等废料经加工变身无烟炭,实现‘全竹吃干榨尽’。去年,我家靠竹林增收了6000多元。”老周笑着掰起手指算账。

岚下乡自古以来就是闽北知名的“竹乡笋市”,全乡竹林面积约13万亩,鲜笋年产量约2.8万吨,笋干年产量约1480吨,全乡共有笋竹加工企业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产值约8500万元。

以笋竹为底,近年来,岚下乡充分挖掘笋竹资源优势,持续激活区域发展优势。在品牌打造方面,岚下乡成功注册“顺昌红泥笋(岚下)”地理标志品牌,通过举办“笋王争霸赛”等活动,提升岚下笋品牌影响力。在笋竹深加工方面,打造夏墩笋竹小微加工园,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整合3个村庄资源,建成冷链仓储和标准化厂房,引入福建岚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工作岗位230个,带动3500户林农发展笋竹产业。

如今,获得“新生”的毛竹带动了岚下乡笋竹产业、特色农产品、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陈琳]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