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动态 | 顺昌县洋口镇:“五联机制”破壁垒 跨村抱团蹚出共富路

2025-03-27 10:19:50 来源: 顺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宗治明 雷斌凌

大武夷新闻网讯 近年来,顺昌县洋口镇打破“一村一治”传统模式,创新成立“上洋共富联村振兴党委”,以“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兴、阵地联用、服务联抓”的“五联机制”破题,将7个分散村居拧成“一股绳”,通过土地集约化盘活、跨村产业串联、民生服务共享,蹚出一条“强党建、兴产业、富百姓”的乡村振兴新路。

面对新的运营模式,最初不少村民对土地流转充满了顾虑:“地没了,以后吃啥?”

image.png

上洋共富联村振兴党委委员、田坪村党支部书记雷伟国说:“为了我们村的经济发展,我们实施了耕地恢复项目,把村民手中的撂荒田集中租过来,然后统一流转给大农户。流转土地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有15户农户,他们想自己经营。”

为了解决土地零散化难题,联村党委通过组织党员干部逐户走访,反复沟通,为村民答疑解惑。同步制定了每年300斤/亩干谷保底租金机制,配套签订15年流转合同保障权益。最终共成功流转203户314.84亩土地,其中含撂荒地234亩。

田坪村村民张水金说:“我们年纪大了,耕不动田了,孙辈又在外面务工,家里缺乏劳动力。我们把田地给村里经营,每年能收到900多元的田租。”

土地流转的突破口源于“组织联建”机制。洋口镇通过统筹“四村二场一社区”(上凤村、田坪村、谢坊村、石溪村、大坪农林场、综合林场、大爱社区)成立联村振兴党委,推行“大事共议、实事共办、难事共解”工作法,将分散的7个村居党组织拧成党建“共同体”。

在“资源联享”机制下,联村振兴党委成立大爱振兴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创新“全流程托管”模式:村民“交钥匙”,公司负责“耕种管收销”一条龙服务。通过连片整治,将零散地块整合为现代化农田,同步修建排灌沟渠提升配套设施,实现“小田变大田、碎地变沃土”的转型,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2024年,大爱振兴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在耕地恢复工作方面营收264.3万元、利润达13%。

洋口镇党委统战委员、上洋共富联村振兴党委书记沈忱说:“我们把7个相邻村的党支部进行整合,实现规划共商、设施共建、利益共享。联村振兴党委成立以来,通过公司共开展了污水管道整治、亮化改造等23个民生项目。”

联村振兴党委还打破行政壁垒,将7个村居的闲置资源纳入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观能动性,实现“1+1>2”的协同效应。结合各村现有产业优势,将石溪村食用菌与综合林场山茶油,天台山文旅资源与顺昌畲族馆、畲家竹筒酒、乌米饭等产业串联,组成相关产业联盟,打造产业联盟品牌,实现“党建联盟”与“产业联盟”深度融合。

洋口镇党委统战委员、上洋共富联村振兴党委书记沈忱说:“从以前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握指成拳’,打造跨村产业走廊。截至目前,大爱振兴乡村发展有限公司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63个,开展研学活动12批2350人次,文化活动62场次、惠及村民10000多人,推动形成党建引领产业提升、集体增收、惠民共富的良好局面。”(供稿单位:顺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宗治明 雷斌凌)

[责任编辑:陈雨薇]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