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观察|邵武举办“沿山春社现象”研讨活动
如何深化、“升级”已经持续推进了七届的“沿山春社活动”?
3月27日,沿山镇党委、政府和市文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举办了“沿山春社现象”专题研讨活动,十余名邵武市的民间“专家”与沿山镇的领导及数名沿山美食经营业主参加。他们到古山村、沿山镇史展馆等了解沿山镇民风民俗,通过视频和相关文字材料进一步回溯和加深对“沿山春社”的认识,并就持续红红火火的“沿山春社现象”展开研讨。由于准备充分(半个多月前课题便交给了相关人员)、课题具体有亮点和参与人员发言踊跃,研讨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在为何能够连续七届成功举办、深化和“升级”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探求更加美好的前景等方面的探讨,努力做到精准、务实、深刻,真可谓“斩获”颇丰。
“沿山春社现象”值得研讨
说到邵武最成功的民俗活动,“沿山春社”毫无悬念地成为大家的公认!
年年举办,年年火热,连续七年都十分成功,这就是“沿山春社活动”!
“沿山春社活动”的举办,提高了沿山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包括沿山那吒糍在内的美食经销和美食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果是多方面的。2019年,举办了首届沿山春社活动,开犁启动仪式、沿山钱棍舞、包糍王技能大赛和包糍制作体验等十多个民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精彩纷呈,吸引宾客超过3万人,活动可谓“盛况空前”,成效比预期的还好。接着,每年一届(即使是疫情年)的沿山春社活动,都做到因时因势妥善举办,圆满成功。今年的活动更是持续一整天,包括非遗民俗“闹”春耕、农特产品展销暨包糍王评比、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两岸同胞同台文艺展演等八大系列,参与6万余人,各类商品销售额达到600余万元。
沿山春社活动,虽然只是一个点,却推动了乡村游,推动了民俗文化的挖掘、传承、弘扬,意义可谓不小。沿山春社活动,最直接的效益,就是推动了邵武地方特色小吃包糍的产业发展。多年获得沿山包糍评比金奖的蔡中兴说:“2017年,我便在城里开了包糍销售店,当时经销量很小,影响也不大。这些年,春社活动让我的经销受益,春社活动举办前后,我店里的包糍销售变化很大,人员也增加到十多个。早期销售数量很小,现在多的时候日销万余个那吒糍,还通过快递将熟食速冻包糍销往了福州上海、新疆等很远的地方!”
沿山春社活动的举办,受益的不只是蔡中兴!这些年,邵武的包糍经销人数有较大的增加,市场也有了较大的拓展。
民间“专家”在充分肯定了春社活动成果的同时,还深入探讨了其成功的背后逻辑。他们认为,沿山春社活动之所以会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功,原因多种,最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是这个春社活动的议题,选得对选得好,是属于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传统节日和邵武地方民俗文化课题,而这个节日里的主轴美食“包糍”,又极富邵武地方特色,极受市民热捧喜爱。其次,是组织者的“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思路落到了实处,这些年的春社活动沿山村民都广泛、深度地被动员了起来和参与到其中,几乎家家户户都做包糍,都邀请客人,都融入活动之中。再次,组织者考虑相对周全,并注意到各个方面及事关成败的各个细节,甚至一年与一年在“大同”的基础上,又有“小异”,让沿山春社活动富于魅力。
研讨重在找出规律性的逻辑,更在于如何提升,如何做强做大做好“沿山春社活动”,使之走得更远更好。
探求更加美好的前景
如何提升,如何做强做大做好“沿山春社活动”,回避不了“找问题”。
“春社,邵武各地都有,还各具特色。但是,沿山春社活动先做起来了,并且持续做得不错。沿山抢了春社活动‘先机’。有了‘先机’,是好事,也容易暴露问题。比如,过度重视‘形’(活动形式),而在一定程度忽视‘神’(文化内涵),比如这些年我多次有过被宰、被忽悠的经历,这些就属于违背了中华传统的诚信经营文化内涵现象。”民间“专家”王老师直接点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痛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参与春社活动美食经销的村民人数多且杂,再加上有些村民抱着‘我做的是一次性买卖,赚到就赚到’的认知。因此,今后组织活动之前,还要有诚信经营教育内容,在公开经营业主电话的同时,还可设立经销情况的反馈(举报)电话及信箱。”
对于道路交通堵塞、文化故事挖掘不深、包糍质量难保证、市场需要进一步拓展等议题,“专家”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黄老师提出,要把“沿山春社活动”的格局做大做高,“要走出去,学习沙县做小吃的经验,把沿山的包糍也做成中国的名小吃,做成中国人喜爱的特色小吃。沿山包糍,要有文化内涵,要有生动故事。真正让沿山春社有戏,那还得做到常抓不懈,要成立相应的协会组织,要落实相关的事务。”
做为知名的民俗“专家”,又是沿山人的高老师,特别强调要重视对沿山春社活动的文化内涵挖掘。他特别提议制作一个专题片子,将包糍制作的全过程详尽而美感地拍摄出来,既可做为申遗资料,又是宣传好材料。他从自身打小就认识的包糍谈起,切入到沿山春社活动的文化内涵和包糍的制作工艺、品质品牌,最后提出了讲好沿山春社故事、创新创制文创产品以及建立标准化制作体系等建议。民俗“专家”们还就一些个案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比如,对蔡中兴的包糍经销店取个有文化内涵和影响力的名字进行了碰撞,认为将“金品味包糍”改为“斗米包糍”更有可能叫得响。
在研讨会上,今年春社活动总协调的镇党委宣传委员陈苇,以及沿山镇区经销餐饮的陈华良、邵武市包糍非遗传承人徐小燕,就如何推进沿山春社活动都谈了各自的看法。他们认为,这次举办专题研讨活动就是一个再推动的很好举措,“专家”们的建言十分宝贵,可以为我所用。“沿山春社活动”有许多好的做法需要延续,存在的问题必须解决,并在更高的起点、更大的视野和更对的方向上思考探求,确保沿山春社活动具有更加美好的前景。(供稿单位:邵武市沿山镇 作者:林传仁 江彩梅)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