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相亲 心相知(行走一带一路·记者手记)

2018-05-18 16:10 来源: 人民网  作者:刘仲华

  在肯尼亚采访期间,中文的“你好”“谢谢”是记者每天都能从当地人那里听到的高频词。从机场工作人员到政府官员,再到蒙内铁路的乘务员,学中文、说中文成为一种时尚。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各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桥梁。据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肖珊介绍,近年来,随着中肯两国经贸、人文交流的不断发展,肯尼亚人学习中文的需求不断增长。孔院除了提供日常的汉语学历教育外,还开设特殊汉语培训班,为上万名来自当地机场、海关、移民局、外交部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

  “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孔子学院学生希尔达·朱马一袭红裙,正在孔院大厅里排练歌曲《我爱你,中国》,字正腔圆的演唱吸引了不少听众。

  民相亲在于心相知。学习中文多年的鲁卡卡·雅克布尤其陶醉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中文时间越久,我就越喜欢中国文化”。

  蒙内铁路列车长哈里森·基曼曾在山东师范大学学中文,回国后参加蒙内铁路公司的培训,成为了一名列车长。他说,肯尼亚和中国之间的友好合作都是互利共赢的。中企在肯尼亚投资建设,带来很多就业机会。基曼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也对“一带一路”建设在非洲的前景充满期待。他表示,多年来,非洲人都有一个梦想,那便是用铁路把非洲各国连接起来。而今,“一带一路”正让这个梦想变为现实。

  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去年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表示,经济上相互合作、政治上相互尊重是肯中合作的重要基础。中国在中非合作中始终遵循着真实亲诚理念,所有的支持与帮助都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肯尼亚执政党朱比利党总书记拉斐尔·图朱接受采访时深有体会地说:“中国与肯尼亚之间的经贸合作是完全平等、互利共赢的。而一些西方国家的贷款和援助总是有先决条件,这些条件往往脱离非洲国家的发展实际,因此会带来文化与理念冲突。”

  对中国的了解转化为了对中国道路的高度认同。“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图朱告诉记者,朱比利党正在加强与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经验。

  图朱的秘书克里斯·库比亚告诉记者:“下个月我就要去孔子学院学中文了。我们现在跟中国的交往越来越多,我得要比我的同事们抢先一步学会中文。”

(责任编辑:谢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