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美“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南平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实践

2021-03-22 09:32:06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王冲

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是推动“两山”转化、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南平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遵循“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南平市积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中央深改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生态银行”做法,顺昌“森林生态银行”、光泽“水美经济”被自然资源部列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案例,邵武、武夷山、顺昌、光泽、松溪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建设“生态银行”,推动生态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

自然资源是生态产品的重要载体,南平对全市自然资源家底进行摸底调查,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对林业资源、水资源等特色优势资源开展专项普查,绘制自然资源“一张图”,为盘活利用资源打好基础。为提高自然资源要素与绿色产业的对接效率,南平创新“生态银行”模式,建立起负责自然资源流转整合、提质增效、对接产业项目的运营公司体系,对一定区域范围内分散零碎闲置的森林、水、耕地、古民居等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成集中连片的优质资产包,实现生态资源与绿色产业的顺畅对接。顺昌县“森林生态银行”累计整合7万多亩林地,实现与竹木加工、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对接,有效提升了生态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整体价值。

打响“武夷品牌”,促进生态产品市场化运营

针对农产品、旅游、文化等可商品化开发的生态产品,重点通过生态产业化经营实现价值。南平市聚焦发展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等七大绿色产业,重点打造“水+”产业,以及“3+4+5”产业集群——食品加工、林产工业、旅游康养3个千亿产业集群,机电制造、新型轻纺、新型建材、氟新材料4个五百亿产业集群,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现代物流、教育文化5个百亿产业集群。为推动生态价值体现到生态产品的价格上,南平从优质农产品入手,实施“武夷品牌”建设工程,通过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验检测、统一宣传推介、统一营销运作,使生态产品体现出“生态”的标签与内涵;通过溯源和品控体系建设,建立起消费者对产品生态价值的信赖基础,提升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度,在产品价格上表现出生态溢价。首批授权使用“武夷山水”公用商标的33家企业销量和价格均有较大提升,生态和经济效益明显。“武夷山水”品牌持续位列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前三。

推动指标交易,实现生态价值市场化补偿

针对水、森林、耕地等具有公共属性的生态产品,重点通过生态环境权益指标交易实现价值。南平市积极探索碳汇、排污权、耕地增减挂钩等生态指标市场化、多元化交易,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外溢。在碳汇交易方面,成功策划并交易全省第一笔林业碳汇项目,成交15.55万吨、288.3万元,以及全国第一个竹林碳汇项目,成交6.9万吨、124.2万元。创新单株碳汇方法学,搭建“一元碳汇”销售平台,累计销售碳汇3000余吨。采用“售碳+远期售碳”的林业碳汇组合模式,对林业碳汇交易权进行综合质押融资,争取银行贷款2000万元,是福建省首笔林业碳汇远期约定回购项目。在排污权方面,全市共完成640家企业初始排污权的核定,排污权累计交易2亿元。积极探索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根据上下游不同时期的生态价值变动情况,换算生成具体补偿标准,促进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在耕地指标方面,在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上,统筹开展耕地指标交易,年平均完成交易超过10亿元。

创新绿色金融,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开发

搭建金融资本顺畅进入并支持生态产品开发项目的通道,是提升生态资源保护和产业化开发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支撑。南平市积极创建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在涵养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环节,以林业等资源开发预期作为项目收益,策划实施总投资215亿元的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PPP项目,建设规模469万亩,获得国开行政策性贷款170亿元,目前累计赎买商品林超过80万亩。在服务生态产品产业化开发环节,绿色信贷融资规模连续两年保持20%以上增长,信贷余额约120亿元;创新“快农贷”“茶叶仓单质押贷”“污水贷”“技改贷”等绿色金融产品,累计为七大绿色产业提供融资超过35亿元。成立总规模60亿元的乡村振兴基金,设立林业融资担保公司,为“林业+”产业实体企业、个体林农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实现最高10倍放大、基准利率放款。在促进生态产品交易环节,加快推进武夷山旅游、顺昌林业等优势资源开发企业上市前期工作,并在水、茶等领域培育一批上市后备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吸引社会资本,实现优质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责任编辑:陈雨薇]
深度报道 |热点专题
焦点图片 | 速览天下
本网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