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报告解读

2022-01-07 09:25:00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持续稳定。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180亿元,增长7.5%左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24元,增长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41元,增长8%左右,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系统谋划制定一批规划、意见、实施方案等,累计谋划实施739个项目、总投资2573亿元。“三大攻坚”强力推进。在全市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建设、“一把手”招商、征地拆迁“三大攻坚”行动,全年集中开工项目430个,413项在建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年度计划112%。“一把手”招商新签约产业项目164个、总投资723.1亿元。

统筹创新提能和产业提升,绿色产业逐步壮大。出台《南平市“创新之星”“创业之星”人才遴选和支持办法》,探索“揭榜挂帅”重点项目机制,全年推荐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5家,推荐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2家。全力推动优势资源转化,采取专班服务、成链引进等方式,围绕打造“3+4+5”重点产业集群,突出培育“五个一”等生态优势产业。持续深化“百名局长帮扶百家企业”“百名行长服务百家民营企业”活动,全年全市新增减税降费57亿元,累计为49家中小微企业提供纾困专项资金贷款担保1.43亿元。

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功能环境持续优化。中心城市建设高标准推进。南平市成功申报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开工建设三江六岸水生态修复治理、崇阳溪南入城口段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等70个海绵城市项目,完成投资7.03亿元。延平城区,坚持老城做减法、新城做加法,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环境,同时,南北两极协调联动进一步加强,武夷新区与武夷山、建阳同城化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扎实推进7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12个特色乡镇、110个试点村和21条乡村振兴“串点连线成片”示范带建设。

统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持续深化简政放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入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武夷山被列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顺昌“森林生态银行”荣获全国唯一“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浦城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主动融入闽东北协同发展区,积极畅通对外联接,积极推进武夷山陆地港、延平新城港区码头建设,畅通通江达海通道,新时代山海协作不断走深走实。

统筹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生活品质加快改善。就业总体保持稳定,新增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2%以内。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强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35.3万人。实施2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57个社会事业补短板项目,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2.4%。全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提质扩容,新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12所、中小学8所。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坚持常态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强化交通运输、消防、燃气、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

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聚焦“大抓项目、大抓基层”,培育经济增长动能。深入推进三大攻坚行动,着力在谋项目、上项目、干项目上下功夫,推进486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新开工150项以上、竣工100项以上,完成投资568亿元。立足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紧盯政策、资金导向,强谋划重对接,全力争取更多要素支持,谋划争取一批重大项目进规入盘,促进项目滚动接续。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大力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和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力争新引进总投资超5000万元项目400个。实施产业龙头培优和技改升级项目,滚动推进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超过165个。

聚焦产业扩能升级,构建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推动绿色产业集中集聚、做大做强,扎实推进产业跃升和文旅强市工程实施,全力打造产业强市、文化强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把绿色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加快培育“3+4+5”重点产业集群,突出“五个一”等生态优势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推动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持续推动“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园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实施119个总投资759亿元的园区项目。

聚焦生态保护创新,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坚持生态优先,统筹保护和发展,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用好武夷山国家公园这块“金字招牌”,做好保护文章,高标准编制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总体规划以及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1+3”规划体系。科学制定全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路线图、行动方案和配套措施,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加快探索茶、竹、水等优势资源的价值实现技术方法、路径模式、服务支持体系,打通资源转化利用全环节全链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确保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到位。

聚焦市域一体化发展,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唱好新南平“双城记”,扎实推进城市聚能工程和乡村振兴工程实施,打造闽浙赣交界地区新兴中心城市。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争取更多国家县城城镇化补短板资金支持我市城市建设。推进市区一体化,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保障,开展绿色建造城市试点,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继续实施城乡建设品质提升五大行动和十大样板工程。推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2022年累计完成620个以上,进一步推进实现村庄规划管控覆盖面。

聚焦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扎实推进改革创新工程实施,激发新时代富美新南平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编制县级以上地方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建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运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落地见效。积极参与“丝路海运”“丝路飞翔”“丝路茶道”等重点工程建设,推动温武吉铁路、南平经宁德至丽水铁路、昌福(厦)高铁、武夷山机场迁建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

聚焦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改善民生福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品质提升工程实施,推动实施20项以上“为民办实事”项目,增进新时代富美新南平民生福祉。加强培训和帮扶,鼓励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大力发展公平优质教育,推动公办幼儿园及中小学校新开工13所、建成14所,新增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学位5000个、25000个以上。深入实施健康南平行动,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陈泽宇]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05001716]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