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难忘清明粿

2022-04-02 16:27:41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刘诗涵

别离故乡已五十六载。幼时长于闽江之畔的山水之乡,得自然滋养,感恩于怀。家乡的点滴,尤其是逢节气或是民俗而做的美食,更是在舌尖上留香,难以忘怀。也许去除美味本身,它还包含着一份浓浓的乡愁。故而,对家乡的小吃,便多了一份情思。

家乡的小吃,最让我惦记的,便是清明节的艾粿。

清明粿应该是春天的第一份小吃。当春姑娘姗姗而来,村里人就开始筹备制作清明粿。清明粿按老家的话也称为“嬷嬷粿”。它与别地方的清明粿有所不同;操作起来也略微繁琐,每一道工序都必不可少,可谓之精工细作。清晨,农妇们挎着篮子下草丛,走小溪,采集鲜嫩艾叶。农妇们看到艾叶,眼明手快,巧手翻飞。其实,艾叶也称“嬷嬷绿”。以前,只要半天的时间,就能采集到所需的艾叶;现在却要花上一整天采集才行。真的是食之味美,采之艰辛。接着,要将采集的艾叶冲洗干净。那一片片的艾叶浸润在闽江水流中,十分的碧绿通透。

从江边回家,主妇们就将艾叶放入锅里用开水焯一小会儿,捞起用刀剁碎,再均匀撒入早已浸泡一天的7成糯米和3成大米中。随后,磨浆,沥干,压榨,再均匀揉搓,做成像肉包皮一样的包粿的皮,待用。

艾粿的内馅有两个种类:甜和咸。甜的有黑芝麻、花生,将之炒熟,碾成粉状,与备好的红糖粉,按1:1:2比例拌匀制成馅。炒作的香味,会吸引着馋嘴的孩子们围着锅台看。记得小时候,有次从锅里爆出几粒花生米,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捡起放入口中,母亲着急地叫唤“太烫了,不能吃”,我们却顾不得这些。咸的内馅多数是笋丝、香菇、小虾皮等。主妇们会将青色的粿包搓揉成一团,再掰成一个个小团,而后就将这些小团制作成凹型的粿皮,放进适量的馅后,裹好后就粘贴在“黄皮果”的树叶上,一叶一个,特别萌态。据我所知,现在的黄皮果树少之又少,所以黄皮果树叶就显得十分珍贵,但又必不可少,黄皮果树叶的香味是没有任何叶子所能替代的。

蒸粿的过程是有讲究的,技术一点也不含糊。蒸清明粿要掌握火候,时间短了不熟,时间长了影响造型,容易破损。但在巧妇们眼中根本不是问题,她们无需看时钟,单凭经验就准确地掌握好火候和时间。而从蒸锅里沁出的香味,又让人垂涎欲滴,那是山的味道,树的清香。蒸熟出锅,满屋飘香。整个厨房既有一团团白色气雾弥漫,又有粿香萦绕。蒸雾与香气弥漫在整个村镇。“出锅了!”随着农妇一声悠长的吆喝,许多情愫皆蓄积在这一声的吆喝中,像是在向祖先们敬献着后代的虔诚之意。当然,这也预示着清明祭祀即将到来。

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不过家乡的清明,大多春光明媚。长辈们会携着子孙,带着清明粿,在祖坟前,恭敬且虔诚地摆好供品。当然,祭祀过程庄严肃穆。在香烟缭绕中,祖先享用着后辈的心意。一炷香后,鞭炮声响起,祭祀结束。回家后,各家各户都会把祭供过的清明粿送给邻里乡亲、亲戚朋友分享,品味各家的味道和技艺。家乡的清明粿,男女老少,无人不喜爱。(刘诗涵)


[责任编辑:陈泽宇]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05001716]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