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蝶变”

2022-09-06 14:30:00 来源: 大武夷新闻网 作者:卢国华 罗婷 陈瑶

昔日羊肠小道,

如今修建成笔直宽阔的康庄大道;

昔日破旧土坯房,

如今翻盖成青瓦白墙的“新厝”;

昔日远近“闻名”的穷山村,

如今蜕变成风景宜人的生态文明村

……

▲ 政和县稠岭村 (吴本轩 摄)

这十年,南平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60158人全部脱贫,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46个贫困村全面出列,10261名群众全部挪出“穷窝”,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这十年,南平脱贫地区发生巨大变化。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得到有效解决,许多贫困村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

▲顺昌森林生态银行是促进“两山”有效转化的一项全新探索。截至2021年底,顺昌森林生态银行共纳入山林8.15万亩,惠及林农2510户,促进林农增收5.94亿元。图为顺昌森林生态银行。(黄杰敏 摄)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农村稳,则天下稳。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把抓党建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原动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举全市之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为破解农村人才“空心化”问题,自2018年起,南平市连续两年从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已在基层工作服务的大学生中选拔2100多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村、社区和重点非公企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培养了一批“一懂两爱”的“三农”后备力量,夯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人才基础。图为2020年建阳区高门村党群工作者高昌(中)带头成立党群创业实践基地,流转12亩山垅田示范种植软枣猕猴桃和香米、紫米,打造“绿色回龙”品牌,每亩比传统耕作增收3000元,带动村民入股增收。

尤其是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发挥“绿”的优势,做出“创”的特色,下“绣花功”,施“精准策”,用“创新”擦亮脱贫攻坚底色、提高全面小康成色,走出一条具有南平特色的高质量精准脱贫之路。

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低保政策兜底扶贫、医疗救助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消费扶贫……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的同时,我市坚持政府主导,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大扶贫体系,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顺昌县实施企业分类对接脱贫农户产业帮扶模式,动员县里34家农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专设帮扶车间、帮扶基地和种养大棚,与全县1045家脱贫农户开展产业结对帮扶,循序渐进培育脱贫农户自身造血功能,促进脱贫农户长效增收,稳定脱贫。图为顺昌县郑坊镇农民在当地农企“明晶农业”草莓种苗生产智慧玻璃温室里务工。

2018年,光泽县率先脱贫;2019年,浦城、顺昌和松溪3个县顺利“摘帽”;2020年4月,政和县正式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至此,南平市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60158人全部脱贫,346个贫困村全面退出。

2020年,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均收入达到13579元,较2015年底的2953元增长了362.7%,显著高于同时期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

▲为鼓励引导搬迁群众在安置小区内实现“家门口”就业,延平区夏道镇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立扶贫车间。在扶贫车间内,熟练的技术工正在指导村民如何操作使用电动缝纫设备 (罗光耀 陈子昕 摄 )

因为脱贫成绩单“亮眼”,全市2个单位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3人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51人获评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4个集体获评福建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农业大市,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及国家、省上推进乡村振兴有关精神,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将实施乡村振兴工程作为“七大工程”之一,确定为我市今后五年重点任务抓紧抓实。

▲航拍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闽北分院。省农科院闽北分院位于建瓯市小松镇穆墩村,第一期建设规模168亩,投资3000多万元,打造集“资源收集、品种选育、技术创新、集成转化、示范带动、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七大功能为一体的闽北主要果树种类研发示范综合体,稳固扶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黄杰敏 魏剑生 摄)

与此同时,我市联合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标准编制《南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分阶段确定至2050年发展目标;积极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措施》等,并将耕地保护、“三茶”统筹发展、种业创新、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四项行动”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我市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实施乡村“厕所革命”工程,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民企带村”机制,实现企业、乡村、村民三方共赢;建立优质农产品“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速农业科企、科产融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水平全面提升;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创新开展“机关联乡村、党建促振兴”结对共建活动,打通机关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武夷山水”品牌亮相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产品展。(资料图)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01家、农民合作社7821家、家庭农场4087家;累计“三品一标”认证达717个,其中有机食品认证51个;7个县、12个乡镇、110个村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特色乡镇、试点村,3个镇获评省级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乡镇,33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结合乡村振兴“双百”工作考评,评选出15个五星级示范村,30个四星级示范村,打造乡村振兴“一带N点”示范带64条。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松溪万前村风貌。(吴志伟 摄)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

冲锋号角再次吹响。

站位新时代、立位新担当、落位新作为,

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

将豪情满怀、激情澎湃,

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谱写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新篇章。

(卢国华 罗婷 陈瑶)


[责任编辑:黄炜莉]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大武夷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拥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否则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稿费说明】对本网刊登的作品,如作者能提供证明其著作权,请第一时间主动联系我网,我网将按照《闽北日报》的稿费标准给付作者稿酬。如不愿意接受稿费,我网则立删除该作品。如第一时间,未能联系我网(需提供手机联系通话记录和邮箱版权申明邮件),视为默认我网刊载作品,我网对作者提请撤稿之前的版权诉求,概不负责。
 【联系方式】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7楼。电话:0599-8868501、18650668593。邮箱:greatwuyi@163.com
  • Copyright © 2022 GREATWU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武夷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 福建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5120180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113330003] 闽ICP备2022011400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9-8868501 举报邮箱:wlzx@mbdaily.cn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12390
  • 单位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梅峰路45号报业大厦7层 广告热线:0599-8868501